APP下载

当代中国美术与壮族美术文化的研究

2021-04-02廖文斌

艺术评鉴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研究

廖文斌

摘要:壮族是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民族之一,广西的百色市隆林县、田林县和崇左市一大部及南宁市武鸣区是该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该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以骆越文化最为著名。人们通过骆越美术文化可以看出壮族审美意识及水平,以及他们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情感寄托。本文将着重阐述中国当代美术与壮族特色美术文化研究,揭示壮族美术本身的艺术美以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美术  壮族美术  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042-03

一、当代中国的美术文化现状

在浩如烟海的华夏灿烂文化里,中国当代美术从总体上而言是繁荣且健康有序的,并且已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美术批评与理论发展突飞猛进,美术作品的创作与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化。有的在艺术形式上主要采用写实表现方法来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有的运用抽象变形等综合手法来表达艺术家的“胸怀”;有的在形式与内容上对传统的艺术语言上进行创新,以表现特定背景下的美术状态;有的主要在现代美术与民间美术之间做文章,在两者夹缝中创作出具有较强民族艺术元素的美术作品。总而言之,中国的当代美术主流是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与当今百姓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不断地推陈出新。

但是,我国当代美术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首先缺乏精品,虽然现阶段当代美术正处于上升时期,但是多数情况下质量低于数量。能在精神以及语言方面对时代产生推动力的优秀作品并不多。其次,市场机制也不够完善。美术市场使得多数创作者特别是“官位”美术家频频的走穴炒作甚至出现欺诈等行为,致使美术整体创作的水平均有所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对美术的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再次,在中国当代美术科研创作活动中,评委阅读量少且缺少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缺乏有效的审查制度以及科学管理方法,致使在各种美术展示中时不时出现抄袭现象,对当代中国美术造成极坏的影响。最后,从艺术水平和资金上看,中国画院与西方美术团体有所不同,当代美术没有宋徽宗时代的“独宠”,为此在美协圈里的人们创作手法、技术等相对于西方美术而言显得较为固化,新科技的美术应用方面也较为落后。因此,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需要以“文化自信”为基石,有计划的进行科学的规划。

为了不断推进文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当代的美术文化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认识,尊重艺术规律,发扬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不同的艺术观点进行“争鸣”,从而繁荣美术事业。艺术家在创作时一定要深入当地的民族聚集区,充分体验生活,取其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展现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要克服浮躁心理,心无旁骛的进行创作。谁要在当今“百花齐鸣”的时代里创作出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就必须深入民间,静得下来潜心创作,且富有勇于突破的精神,能够殚精竭力的下苦功夫,不懈追求的创造精神。此外,美术事业要全面健康的发展,也要加强对美术理论、优秀传统民族美术文化的研发以及美术批判的发展探讨。

二、壮族美术文化特色研究

在我国西南地区聚居着一个较为古老的少数民族——壮族,他们分布在广西的左右江广袤大地上。在国内外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八桂大地上的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以骆越文化最为著名。在壮族骆越文化里,传承下来主要的美术形式有壮锦、绣球、壁画(岩画)、布画等,在我国美术史上,历史悠久且占有一定的地位,可谓是艺术与形式完美统一,工艺精湛,造型风格独特,具有较强的美育功能和地域文化,在美术的大家庭里最富有成就。

(一)尊敬之美来源于神话传说

壮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之所以神秘与他们的图腾文化、原始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符号的内容和形式也多与宗教色彩有关,并且千百年来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壮族子孙,可谓美育教育文化浓厚。在壮族人民的祭祀神灵和日常生产活动中,经常出现一种彰显壮族百姓的智慧与审美情趣的物品——壮锦。据考察和研究,广西壮族的壮锦图最早起源于宋代,主要以方格纹为主,图形简洁大方,用色纯粹,红、蓝、黄、绿等配置比较单一,究其原因就是在壮人的世界观和审美意识里,普遍认为这世界是方正,如出门即可见到的大山,简单而厚重,告诫后代子孙“世界是简单的,只是人心太复杂”的道理。换句话来说,单纯简单就是最基本的为人处世的语言,它本身就是一种“本真”的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大江南北各民族文化也在不断融合。因此,壮族人民将独特的民族意识与生活气息蕴含在图纹当中,通过动植物图案的描写表达出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愿望,回形纹、云纹、鱼纹、虫纹等纹样应运而生。可见,壮锦对于中国当代美术文化而言,丰富了文化内涵。

在对自然界现象无法得到解答的古代,壮族先民崇拜“上天之神”,为了表达敬畏、热爱之情,在壮族美术文化里出现了“雷神”“水神”等艺术形象。从艺术造型的角度出发,“雷神”拟人化,形象与人相结合,双眼如灯笼,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水神”的设计理念是鳄鱼与蛇的组合,充分的展现了壮族人民奇特丰富的想象力。从当代美学角度来看,这些壮族美术家们创作出来的形象,充分代表了群体的精神意志。与中国汉文化中的神仙相比较,广西的壮族美术符号也跟汉族有相同之处,大部分的美術作品都是大同小异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理念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譬如汉文化中的龙蛇和壮族骆越文化中的“水神”等造型设计,这些都代表着原始人们想要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的心态。在壮族其他的艺术作品中,有许多的细节描写,比如像雷雨、自然界中的花鸟,充分体现出他们独特的认知与审美观念,尤其是刻画壮族百姓祭祀、庆丰收场面的花山壁画等,十分的壮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壮族人憧憬大自然、任劳任怨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二)尊敬之美来源于稻田文化

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勤劳勇敢的群体,他们的先祖们在石器时代也开始使用石具,比如铲子、研磨器、石斧子等。在南部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春秋时期的石铲遗址,规模宏大,令人惊叹。制作的石器外表光滑、颜色多样,甚至还有花边的修饰。与古代中原文化时期不同,中原石器文化实质的艺术品多起源于生活,色彩单一但形式多样。然而,在壮族石器遗址中,石器多为种稻耕作的用具以及生活用具。石头铲子的形状很多,有些瓷器形状怪异,有希望五谷丰登、子孫长久流传的愿望,有些非常崇尚生殖与收获繁衍生息的民族习俗。

从当代美术视角来看,由于壮族的稻田文化盛行,因此具备了石器时代的特色,用具大方实用,如花肩大石铲。此外,为稻田(壮语叫“那”)守护的青蛙在壮族人眼里是“神兽”,人们非常敬仰和崇拜。为了传承这一思想和祝愿壮族的平安,他们通常在艺术品上绘制铸造青蛙图案,比如迂回反复的回形纹和多子多福的青蛙,寓意子孙绵延不断。因此,壮族人民将活跃于稻田的青蛙与人进行结合,创作出富有动感的艺术形象,并铸于铜鼓之上。如果用现代图解的目光去看待这些艺术作品,就能发现艺术作品也是讲究规律的,通常是可用近似于几何图形的夸张手法,表现艺术形象,并展现出壮族人民欢乐热情、生生不息的特点。也通过几何图形的造型手法,把汉族文化与壮族文化巧妙运用到美术创造当中,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载体——青铜器。在汉族文化当中青铜器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壮族也同样有青铜器的存在。早期的汉族青铜器上有蛙、羽人等纹样,后期才慢慢演变为马匹等牲畜图形。相比较而言,我们在壮族地域发现的铜鼓造型独具特色,标志性的形象是青蛙,青蛙是该民族图腾永恒不变的“主题”,它能除害有利于稻田的丰收,充分体现出壮族人坚持不懈的品质和美学特色。

(三)壮族美术文化来源于自然环境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壮族也有属于自己的火文化,比如在壮族地区出现了陶器——钦州坭兴陶,主要有缸、鼎等陶器。陶器多是土制品、铜制品,古代陶艺多有几何花纹。众所周知,古代的壮族一直对几何文化情有独钟,究其原因一方面取决于手工文化的整齐、简洁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壮族人的世界观和文化意识的“单纯”观念,符合“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的为人处世思想。因此古壮人的生活用品等物件形状偏于几何方形。随着各民族的大发展和大融合,后来的壮文化的美术图形也多呈现多样化,但几何状还是占主流。比如在整个壮族建筑艺术文化中,错落有致的民俗居舍极具特色,形成不一样的美,可领略当代壮族人民的美术魅力。此外,壮族服饰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语言,一般实用性较强,便于壮族人民进行捕鱼以及田间劳作。女士有头巾、宽裤脚、长裤,同时也会有短裙,短裙只有不农作时穿着。男性则普遍戴帽子、腰间系上红带,同时也有黑布头巾、穿着宽腿裤。从美术角度来看,服饰图案也继承传统,以图案简单、色彩单纯为主。总之,由于壮族人民长期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方便劳动,因此服装以自然、轻便、简洁为美。

(四)壮族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的美术文化

壮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广西百色、南宁等地居民。自秦开凿灵渠至今,特别是从汉代开始,西南与中原实现了互通,汉壮和谐相处。在民族交融中,壮族服饰和饮食文化上有所改变,比如在每年对皇家进行供奉当中,就包括了具有抽象几何图案的衣物布料,其中在衣领处可以看到中原汉族唐装的服装语言元素。

壮族的图腾纹样是骆越文化的美术特殊符号,简单赋予韵味,充分展现了壮族特色文化的艺术发展过程,形成了现在壮族民族文化特色。壮族的图腾样式不太多但有特点,在娱乐设施的铜鼓以及耕作、饮食用具,常出现在祭祀用具上,比如壮族的蛙图腾和凤图腾,就在铜鼓和壮族服饰中频繁出现。同时,图腾蕴含着壮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融辉映。从远古春秋战国时期的太阳神到“布罗陀”鸡凤的崇拜,壮族人民的心眼里与其他民族人们一样,都认为“鸡”和“凤”都是“仁鸟”,只要你看见凤即是有吉祥之兆。因此,只要你步入西南的八桂大地即可见到“十件壮锦九件凤”的美轮美奂图景。

(五)壮族岩画的美术文化

国内外的许多远古民族在科技文明“混沌初开”时期,为了传承文化艺术大都会选择在岩壁上进行“结绳记事”,壮族先民也不例外。壮族地区多为丘陵山地,山水纵横,曲折通幽,养育着十万大山下的芸芸众生。因此,壮族人民为了感恩上苍赐予丰富的物产,在“道公”或“巫师” 组织下经常去崖壁边去祭拜山神、河神。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而雨水极为丰沛。当人们听到蛙叫时,自然而然的意识到即将会打雷下雨,因此古人就认为青蛙是神灵派遣而来的,是通灵之物。所以,在当地的岩壁上就把人进行创新,画成了青蛙人模样,有些青蛙人则与鸟类结合,产生了独特的美术形象。除了青蛙人之外,壮族人民继承先民的太阳崇敬传统,在岩画里一般有圆形、椭圆、同心圆等图案,并由此衍生出古老乐器铜鼓。除此之外,在古时候,壮族人民应对经常发生的水患,祈求“水神”呵护,常在河道转弯处祭祀,因此广西壮族岩画一般在河流岸边的山崖上“记事”,绘画出恢弘的祭祀场面,表达人们每时每刻都以虔诚之心感恩水带来的福利,也希望“水神”消除水灾带来的伤害。

广西壮族岩画在左右江流域比较丰富,在造型设计上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在中国美术史占有较高的地位。壮族艺术家将石壁作为画纸,表现的主要艺术形象是大小不一的蛙人。通过青蛙人的图腾表现,展示不同的独特艺术魅力。从宁明花山岩画,我们能看到壮族人民的浪漫主义情怀,既可以表达含义,又没有脱离自然环境,将二者做到了和谐统一,给人一种奇妙的视觉冲击感。从当代壁画文化和材料学来讲,使用的材料都是矿物质颜料,几千年来仍然保持较为鲜艳的色彩,值得科研界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表现风格来说,艺术形象图案采用平面化,也基本是几何图形,这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一致,平面化的“蛙人”是与雷声、蛙声相关联的。因此,在祭祀的时候,人们就会围绕铸有青蛙的铜鼓来“舞蹈欢歌”,用类似青蛙的声音来祈祷来年的五谷丰登。

在当代中国美术文化中,如果一幅绘画作品仅仅是为了绘画本身,没有任何的情感蕴含在里面,那么它的布局再好,形象再鲜明,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作品。在壮族文化中,花山壁画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情感上都不一般,绝非平庸之作。

三、结语

西南地区的壮族美术文化是现代美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美术文化结合了自然环境,在稻谷作业与捕捞文化下,壮族文化将其进行了创新,创造出了出类拔萃制作品,丰富了人类美术文化。在美术文化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中国当代美术的视角去看待壮族特色文化,汲取壮族美术文化的精髓,用时代创新精神去传承借鉴壮族文化,将壮族文化引入时代潮流,使得壮族美术文化更加光辉闪耀。

参考文献:

[1]谢麟,孟远烘,李永强.广西当代美术发展[J].美术界,2017(04).

[2]曹蕙如.当代广西油画艺术中的地域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

[3]郑勤砚.当代美术馆的教育使命——对“中英美术馆对话研讨会”重要观点的思考[J].中国美术,2016(02).

[4]邱志军.区域性美术馆的学术定位探究[J].艺苑,2015(06).

[5]雷雅彦.桂林市公立美术馆地域美术展览调查与特征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猜你喜欢

文化研究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概述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科技文化视阈下的文学研究概述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文本、载体与景观
理论的终结与新生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群体的文化研究及其公共文化服务立体供给系统
斯图亚特·霍尔和“种族”
试析布尔迪厄“反对文化研究”的文化批判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