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学校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课程建设

2021-04-02莫金英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德育

莫金英

[摘要] 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是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的落实,其教育本质指向“实践育人”“全面育人”。构建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要遵循培智学生身心规律,对他们进行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劳动技能训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通过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联结学生真实生活,使其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回归生活课程”的开发为例,探究培智学校劳动教育融合德育课程建设思路。

[关键词] 培智学校劳动教育;德育;融合实施;课程建设

调查发现,部分培智学生缺乏劳动锻炼,表现出家庭依赖性强、劳动意识淡薄、自理能力差等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是家长过于关爱和保护,二是家长无培养意识。对此,要转变家长观念,使家长意识到培养培智孩子爱劳动、会劳动的重要性,要引导培智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走向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课程实施中得以成长。

一、落实课程目标,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

课程总体目标是完成对所研究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构建,并在不同年级分别设置适应各年龄阶段发展特征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实施与评估手册。

例如,我校通过开发“回归生活”课程,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的德育目的。着重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培养自立、自强、自信的良好品质,为日后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课程内容,重视潜在课程影响

实践育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径,只有通过实践,学校教育才会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

我校劳动教育课程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整体设计,以培智学生真实生活为基础,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领域,按照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年级段,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原则,考虑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实施。具体地说,1~3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关注个人生活;4~6中年级侧重家庭、学校、社区,培养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形成自我保护意识;7~9高年级侧重于发展学生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日后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将“回归生活课程”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努力探索并完善“回归生活”的理论体系和课程架构(如表1、表2)。

在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回归生活”特色课程群,每周安排两课时,每月主办一次“主题日”,通过“快乐烹饪”“生活技能”“亲子合作实践活动”等途径操作。

三、注重开展社会体验,开启潜能教育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例如,“回归生活”课程以培智学生真实生活为基础,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领域分年级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快乐烹饪”“生活技能”“亲子合作实践活动”三大途径实施操作。具体地,我们开展了师生去超市选购蔬菜、到劳作室上快乐烹饪课、邀请社工到宿舍上生活技能课、与普通学校的孩子同台表演生活技能大比拼、端午节与家长亲子合作包粽子、到官圩镇浅水湾农庄户外活动学习洗菜炒菜、到德庆县汽车站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到德庆县青少年实践基地学习修自行车、除草、木工制作等社会体验活动。

四、重视课程实施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按照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设计,课程围绕着个人、家庭、社会、社区等生活领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建立个别训练计划和档案,记录学生的技能训练过程;对每一项技能发展内容分阶段分年龄制订量化评估标准,综合运用测验、观察、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他评、互评、成长记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同时,每月开展一次回归生活课程主题日“亲子合作实践活动”,做好活动的方案、记录好活动过程。每一次亲子合作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都会评选出“最美劳动家庭”,并颁发奖状。

五、重视师生评价与考核,强化自我反思

学校将此校本课程等同于其他国家课程,对课程实施的组织者(老师)和课程的服务者(学生)进行相关考核与评价,并将结果记入相应的学期考评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学期初就制订教学计划,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要进行有效设计。同时,教师要收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图文资料,并妥善保管。另一方面,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课的劳动参与程度”、撰写的“劳动心得”“观察日记”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采用“优、良、及格、待及格”評价等级。

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通过“快乐烹饪”“生活技能”“亲子合作实践活动”三大途径操作,以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的德育目的,并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的良好品质,为日后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M].萧勇,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陈丽,戴卫东.劳动关系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孟娟,孟霞.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应用探讨[J].中国教师,2013(24).

[4]杨晓峰.通往智慧彼岸与精神世界的劳动教育[J].班主任之友,2016(21).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