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城县县域城乡一体化供水做法与成效

2021-04-02

治淮 2021年11期
关键词:蒙城县水厂水源

陈 杰

(安徽省蒙城县水利局 蒙城 233500)

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隶属于亳州市,国土面积2091 平方千米,总人口147 万,辖14 个乡镇、3 个街道、294 个行政村(社区),根据《亳州市2019年度水资源公报》,蒙城县境内年降水量17.3 亿立方米,地面径流5.38 亿立方米(夏季约占62.9%),丰水年超过10 亿立方米,枯水年小于l 亿立方米,涡河、茨淮新河承接上游过境水年约14.29亿立方米;2019年度人均水资源量为279.1 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91.1 升。根据《引江济淮向亳州供水配套工程规划报告》,引江济淮工程分配至蒙城县城乡集中供水2.9 立方米每秒,年可供用水量为0.54 亿立方米,向蒙城供水配套工程从茨淮新河阚疃闸西取水,新建加压站加压,通过输水管道将引江济淮地表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水厂进水池。

一、城市供水及农村饮水基本情况

(一)城市供水

蒙城县现有城市供水水厂三座,包括涡北水厂、第二水厂和第三水厂,其中涡北水厂设计供水能力约5.0 万吨每日,现实际供水量约1.5 万吨每日,水源为地下水,水源井15 眼,位于涡河以北。第二水厂设计供水能力约2.0 万吨每日,水源为地下水,水源井14 眼,于2018年暂停制水,作为备用水源井。第三水厂设计供水能力12.0 万吨每日,一期建设8.0 万吨每日,采用地表水为供水水源,取水口设在茨淮新河左岸,于2016年开工建设,2017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4.0 万吨每日,正在施工建设。

(二)农村饮水

蒙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于2005年启动,经过不断地建设与整合,已实现农村自来水管网全覆盖。截至目前,建设配备千吨万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22 处(含1 处城市管网延伸工程),负责全县农村294 个行政村(社区)的供水。总设计供水规模达9.49万吨每日,供水人口111.9 万人,总投资9.44 亿元。逐步实现了农村居民从“无水吃”到“有水吃”,再到“要水吃”得转变

二、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量得不到保证

由于近年来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下降较为严重,部分农饮水源井老化、水量降低、水位下降,地下水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涡河、阜蒙河等县城周边地表水体现状水质较差,不适合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水资源已成为蒙城县发展的限制因素;乡镇水厂规模较小,部分农饮水厂现状供水能力不足、设备老化、水厂没有专用电源,一旦停电影响居民供水。农饮水管道自2005年来陆续进行建设,后虽经不断完善、改造,但仍存在部分路段管道、管网老化等问题。多数村采取定时供水,群众用水不方便,特别是遇到大旱年份,机井出现吊泵,群众守着水管没水吃。

(二)水质保障成本高

受技术力量和设备限制,部分水厂消毒处理设施老旧,水质安全性差,罗集、立仓、篱笆、三义、小辛集乡、马集等水厂地下水源氟含量超标,除氟工艺使用成本高、除氟设备技术操作管理复杂,水厂出水氟超标问题亟待解决,饮水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三)管理体系不完善

已建水厂由蒙城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委托给自来水供水公司进行管理,各水厂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管理维护水平参差不齐,未能充分利用用水量大的规模效益及管理优势,导致群众吃水困难反弹,群众意见较大。

三、主要做法

(一)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

针对蒙城县饮水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思路,以“引江济淮”“江水北送”等项目建设为契机,通过调查研究,勘测分析,科学论证,确定了“统筹规划,水源共享,城乡结合,统一管理”的建设思路,投资10.41 亿元,新建占地160 亩、日供水11.0 万吨的吕望水厂1 座,升级改造镇区加压站、建设智慧水务、智能化监控;铺设原水管线9 千米,清水输送管道240.3 千米,配水管道122.5 千米,供水管网覆盖全县16 个乡镇街道,水处理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保证水质,管网采用闭环埋设保障供水;打破行政界限、区域界限、城乡界限,吕望水厂与第三水厂相互连接,各供水水厂供水主管网闭环,形成了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服务专业化”。

(二)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倾力打造群众放心工程

为确保工程建设,蒙城县积极落实资金、技术、人员等各项保障措施,把饮水安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逐级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蒙城县县域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督导,分级明确责任,抓好责任分解,明确责任。水利局成立了县域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现场管理处,将全县分成一个厂区和4 个片区,分管领导任片区负责人,负责厂区、主干管网等主体工程建设及施工要素保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整合资金,优先保障工程经费,足额落实工程建设配套资金,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出台政策,加大扶持。为保证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发挥实效,县政府出台了等配套文件,谋划成立农村供水总公司,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加快建设,确保质量。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采用“施工+运行维护”的模式招大招强,施工由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运营维护北京北排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运营维护期三年。为确保工程质量,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四制”规定,严把设计、建设、材料、验收四道关口,现场管理处按照“周调度,月考核”制定工作计划、任务清单,加快推进工程建设,确保早日发挥效益,开工半年来。已完成产值1.7 亿元,月产值峰值达5400 万元。

四、完善体制,加强管理

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是自来水工程建设根本,管理是关键,为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探索出如下管理模式,以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一)实行企业化管理

依托农村饮水总站成立农村供水总公司,接管蒙城县各农饮水厂的建设升级、运行管理、设备维护、供水设施保护、水费收缴以及水质监控等工作,实现全域供水一体化、供水产业一体化、建设管理一体化、运营维护智能化,实行企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统一化管理。不断提高供水质量与服务水平,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可持续运行,切实解决城乡供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广大乡村群众与城市居民同等享受优质安全洁净的饮用水。

(二)分类制定水价

对已实施抄表到户的居民生活用水户全面实施阶梯水价,实行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用水同价,将水价分类调整为居民生活、非居民生活、特种用水3 类,确保群众用得起水。

(三)加强水质监测

划定水源地保护区,确保水质安全;新建水质化验中心、水质监测中心,日常检测能力由原来的13 项增加到42 项。建立水质监测结果与制水工艺管理的联动机制,实行供水单位、水利部门、卫健部门三级监测制度,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监测体系。督促供水单位强力规范净化消毒工艺,完善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确保供水水质检测全覆盖。

(四)设立维修基金

设立公共供水维修基金,用于补助水厂及公共管网的维修;建立维修养护机制,供水管网、供水设施维护按照责任到人的原则,公布负责人和维修服务电话,向全县做出“小修不过夜,大修不间断”的承诺。

五、取得的成效

(一)破解了吃水难题

摆脱长久以来地下水水质达标率低、水量不足带来的困扰,保证了水量充足,杜绝了大旱季节群众无水吃,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水资源,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县域农村供水水源问题,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网、同服务的目标。

(二)改善了生活条件

县域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供水时间、供水压力、管道维修和收费等方面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减少群众投诉率。通过置换水源来保证水质、水量,逐步实现农村24 小时供水;设立24 小时供水服务电话,受理用户咨询、投诉、报修等服务,及时维修处理供水故障;开展网上缴费功能,方便群众缴费,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带动了工业发展

城乡一体化供水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促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供水保障。

(四)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通过水源置换,逐步关停地下水水源井,截至目前,为城市供水的41 眼深井已关停31 眼,余下的深井在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实施后将逐步关停。根据安徽省水文局地下水观测资料显示,该区地下水埋深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水源置换,关停水源井,地下水资源得到了有效补给■

猜你喜欢

蒙城县水厂水源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保护水源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南水源头清如许
县城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研究——以蒙城县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为例
超滤膜在再生水厂应用工程实践
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的主要做法及建议
寻找水源
蒙城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效果及启示
2014年蒙城县花生品种展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