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兼程四十载 奏响水文信息化新华章

2021-04-02杨殿亮

治淮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水文局会商水情

屈 璞 杨殿亮

水文信息化建设是防汛抗旱以及水利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自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建局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创新,沂沭泗局的水文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飞速的提升。逐步形成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业务体系,为沂沭泗局防汛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恰逢沂沭泗局建局四十周年之际,借此良机回顾一下水文信息化工作40年来的发展之路。

一、组织结构稳定

1981年沂沭泗局成立伊始,即将水文工作视为重点业务之一,1982年3月沂沭泗局设立水情处,主要业务为沂沭泗直管工程的洪水预报,参与各水闸的运行调度;1989年7月,设立水情调度处,增加直管工程调度的职责;1994年8月,设水情通信处,首次将通信相关的业务纳入管辖范围,而调度相关的业务划归了水利管理处(防办);2002年5月,设水情通信中心,开始独立核算;2012年3月,改为水文局(信息中心),职能与水情通信中心基本一致。组织结构的基本稳定,保证了水情信息化相关业务延续性。

二、人才队伍强大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是水文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1982年3月水情处成立时,仅有9 名职工。1995年前后,全处有职工共25 人,大学本科学历的仅有4 人;2021年,全局现有职工24 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5 人,正高级职称5 人,高级工程师5 人。人才队伍水平的提高为水文信息化业务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业务水平飞跃

水文局(信息中心)的核心业务一直是水文和信息化,其中水文预报为最核心的业务,40年来,无论是水文预报准确性,还是预报的预见期,都有了质的飞跃。防汛通信系统也从单一的语音功能发展成为承载数据、视频等综合业务的一体化传输平台。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信息化体系。水文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稳中有序由量变到质变,科技进步助力飞跃

1.水文信息量显著增加。洪水预报的根据主要是雨量、水位、流量等水文信息,40年来,流域内的雨量站增加60%左右,采集的雨量信息量增加3倍以上,水位和流量信息增加5 倍以上。

2.信息传输技术的进步。20 世纪80年代,水情信息报送采用军政电报的方式,通过邮政系统传递纸质电报,水情值班人员根据密码进行翻译登记,90年代后期,改由数据交换方式(x.25)传递,初步实现了网络传送和电脑翻译,2000年前后,实现了水情信息的网络传输与数据入库。

3.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20 世纪80年代,主要依靠计算器进行人工计算,后又经历了PC1500、PC-XT286 计算机等多代发展,计算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都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二)强化水文预测预报,不断提高水文服务能力

1.预测预报准确及时。每逢汛期,水文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跟踪气象预报,监视水情和汛情发展,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成功应对了沂沭泗建局以来的10 余场次较大及以上暴雨洪水,为调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理论创新齐头并进。成功举办9 次沂沭泗水文学术交流会,正式出版6 本论文集;《沂沭泗河湖综合调度关键技术与实践》项目获得2020年淮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数据与机理驱动的沂沭泗河洪水预报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淮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编写出版了《沂沭泗河防洪及生态调度研究与实践》《沂沭泗水情手册》等十余本专著,为沂沭泗水系防汛抗旱及水资源工作提供了实用的参考资料。

(三)保障防汛通信畅通,逐步提升通信技术应用水平

1.设备紧跟时代发展。沂沭泗局防汛通信系统是淮河流域防汛通信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经过40年的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落后到先进、从单一语音功能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光纤、微波、4G、无线接入、卫星等多种通信方式和通信技术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沂沭泗特色的水利通信专网,为实现沂沭泗流域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水环境等各种涉水要素和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动态监视监控,为防汛抗旱、水利管理、水资源管理等提供了先进、稳定、可靠、便利的通信手段。

2.防汛会商保障成效显著。2003年,沂沭泗局本部建成了向上连接水利部和淮委、向下连接直属局的视频会商系统。2006—2009年,在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中,又建设了19 个基层局的视频会商系统,并升级改造了3 个直属局的视频会商系统。

近年来,沂沭泗局视频会商系统在防汛抗旱以及水利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仅2018—2021年,防汛会商系统共承担本地会商任务300 余次,异地会商及收听收看水利部视频会议任务200余次,节约各类差旅会议支出高达300 余万元。

3.无人机助力拓宽新视野。目前沂沭泗局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无人机编队。在抗击台风温比亚、利奇马和2020年“8·14”特大洪水中,水文局派遣无人机飞行小组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与洪水赛跑,实时记录现场动态情况并回传至防汛会商室,弥补了定点监控的盲区与不足。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记录了大量的河湖岸线面貌、工程建设进展、涉河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等珍贵的影像资料,为沂沭泗局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筑牢网络安全屏障,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1.网络建设逐步发展,网络系统全面覆盖。沂沭泗局网络建设起步于1992年,1993年连通淮委,1994年连通3 个直属局,建成了T 型网络系统。2007—2010年,随着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上马,由工程建设带动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了覆盖沂沭泗局-直属局-基层局的三级网络系统,为沂沭泗局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水行政执法、工程管理、安全监督、采砂监管、综合业务应用提供网络平台和技术支持。

2.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安全保障提高。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沂沭泗局全局上下网络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为保障沂沭泗局网络安全,逐步在沂沭泗局、直属局和基层局安装了防病毒软件、防火墙、防毒墙和入侵检测等安全设备。2020年在沂沭泗局本部布设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预警平台,网络安全保障程度大大提高。

3.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2015年和2018年连续建成了沂沭泗局直管重点工程监控与自动控制系统项目、水政监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沂沭泗局前端视频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应用一体化系统,并初步建成沂沭泗局水利“一张图”。沂沭泗局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四、科研成果丰硕

科技创新是水文发展的重要支撑,水文局领导一贯重视水文科研及科技工作。在提升科研能力、狠抓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不断研究新课题、开发新技术,在近几年的科技成果评选和创新技术推广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水文局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撑单位,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不断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基本建设、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等经费渠道,深入开展水文信息化科学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0年来,共取得水利部大禹奖二等奖1 项,淮委科学技术奖17 项;独立撰写出版专著7 部、参编12 部,编辑出版沂沭泗水文学术交流论文集6 部;获得各类发明专利7 项,软件著作权9 项。

五、结语

在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进水文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由于防汛抗洪的决策主要依赖于对水文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所以要想做好防汛工作,就必须先做好水文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水文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效率和质量,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水文防汛工作水平。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水文信息化建设发展任重道远,水文局将力图用超前的技术眼光、信息意识和发展思路,不断探索水文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尽快实现水文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建成

猜你喜欢

水文局会商水情
四川省气象云视频会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曹新刚
民航空管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应用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水情检测系统装置
甜水情
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水下地形开测
省级气象视频会商网络故障分析
千载空灵岸 悠悠湘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