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十载统管 力保河湖安澜 励精图治 提升管理水平

2021-04-02

治淮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沂沭泗水直管

魏 蓬

统管以来,在水利部、淮委的坚强领导和苏、鲁两省的大力支持下,沂沭泗局深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治淮大局,立足苏鲁大地,结合流域特点,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在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河湖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流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建成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流域已基本建成拦、泄、分、蓄、滞功能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骨干河道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标准由统管交接时的不到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主要支流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昔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沂沭泗地区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富庶安康的美好景象。

成功防御历次水旱灾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充分发挥流域主要防洪工程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优势,科学决策、精细调度,统筹兼顾抗旱、排涝、防污及洪水资源利用。统管以来,先后成功防御了流域1990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3—2005年、2007—2010年、2012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等10 余次洪水,有效应对直管河湖1992年、2002年、2009年、2010—2011年、2014年 发 生 的严重旱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受到水利部、淮委及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

良性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积极贯彻落实水管体制改革精神,深入研究、大胆探索,2006年底完成内部改革,实行管养分离,2008年1月通过验收。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得到落实,建立了以“管养分离”为核心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维修养护运行机制,强化了水管单位的工程管理责任主体地位,明确了管理与养护双方的职能与权利,管理效果明显改善。

维修养护市场化全面推行。自2018年起组织对直管水利工程开展了维修养护市场化试点,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下维修养护配套制度,切实加强对维修养护工作全过程监管,2020年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所有水管单位维修养护项目均实施了市场化采购,提升了水管单位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了维修养护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不断强化工程管理规范化、法治化、现代化建设。基础性工作明显加强。全面推行直管工程标准化管理,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进一步规范了管理组织体系、理清了工程管理事项、落实了工程管理责任、明晰了管理事项操作流程,做到流程清晰、记录标准、内容完整、措施明确、处理及时、流程闭合、管理留痕。

“双创”工作硕果累累。自2005年起连续开展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以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为抓手,推动国家级水管单位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创建。2011年以来,灌南局、刘家道口局、嶂山局、江风口局、大官庄局先后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验收,沂河刘家道口枢纽水利风景区、骆马湖嶂山闸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持续提升流域管理形象。

直管工程面貌明显改善。维修养护工作全面细致开展,有效遏制了工程的老化、退化,保持了工程的完整、安全和正常运用,工程面貌发生明显改善。1729 公里堤顶道路全部满足防汛抢险通车要求,河道堤防131 处隐患得到有效治理,直管水闸闸区绿化面积达60 余万平方米,直管堤防更新、种植了300 余万棵生态防护林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闸是风景区,堤是风景线”全面显现。

涉河建设行为不断规范。不断规范建设项目日常监管,积极引导建设单位按规定履行建设项目许可手续,扎实开展涉河建设项目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1992年以来,沂沭泗直管河湖经许可建设的涉河项目共700 项,项目的合理、规范建设有力满足了沿河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积极协调,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直管河湖全部纳入以地方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管理与保护责任体系,明确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其中省级河道6 条,省级湖泊2 座,市级河道4 条,县级河道2 条;涉及苏鲁两省省级河湖长6 位,市级河湖长18 位,县级河湖长46 位。

“清四乱”行动成果丰硕。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协调各地河长办各地开展清理整治行动,形成“联合认定、联合督导、联合验收、联合销号”的工作推进机制,5000 余个长期遗留的河湖问题得到整改,有效净化了直管河湖岸线水事环境。

管理范围界限明确划定。认真开展直管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具体工作,完成了全部直管工程管理范围政府公告以及管理范围测绘34.2 万亩、制作埋设界桩35199 个、安装告示牌861 块,完成划界数据成果上图,为河湖规范化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幸福河湖建设不断推进。大力加强与流域各地的沟通协作,密切配合地方落实各项措施,打造生态景观河湖样板。沂河临沂段通过国家级示范河湖验收,被评为首届“最美家乡河”。此外,韩庄运河台儿庄段、沭河莒县段也通过了美丽示范河湖省级验收。河湖面貌日新月异,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画卷徐徐展开,展现了流域统一管理的良好形象。

40年的统管历程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当前及今后的沂沭泗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运行管理、河湖管理工作更好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沂沭泗局的治水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挖掘流域人民治水智慧,才能把解决流域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沂沭泗水利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沂沭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统一管理是基本前提。沂沭泗水系十分复杂,且处于苏鲁两省的交界地区,旱涝频繁,历史上水事纠纷多发,防洪矛盾突出。实现统一管理是凝聚团结治水、兴水合力,有效化解不利局面,协调各方利益诉求的前提。统管以来,沂沭泗局正确处理好流域管理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流域管理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1),且各件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相互独立.

工程体系是重要基础。水利工程是治理水患的牢固基石,工程体系的完善,是沂沭泗水利管理事业能不断取得成绩的重要基础。通过东调南下近期工程和续建工程的实施,沭河人民胜利堰闸、沂河刘家道口闸等新建控制性枢纽投入使用,流域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同时,依托治淮建设的大力投入以及维修养护的持续开展,统管以来流域骨干防洪工程体系日臻完善,面貌焕然一新,防洪标准显著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上洪水漫流、水旱灾害频繁的局面。

科学调度是基本原则。严格执行《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统筹考虑防汛、抗旱、排涝、防污及洪水资源利用,紧紧抓住“东调南下”牛鼻子,提高预测预报精度,蓄泄兼筹,联调联控,沂沭泗局精心精细精准调度直管工程,充分发挥骨干工程统一调度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洪水出路,确保了防洪安全和工程运行安全。

制度体系是有力保障。沂沭泗局持续建立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河湖管理等制度,确保所有工作事项均能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对制度的宣贯,严格执行制度规定,保证执行效果,形成了具有沂沭泗特色、符合沂沭泗实际、顺应沂沭泗发展的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运行、河湖管理制度体系。

思路创新是有效举措。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清醒认识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不断深化对沂沭泗水利管理的认识,深刻认识沂沭泗水系的复杂情况,坚持上下游互为一体、左右岸唇齿相依、兴利除害相辅相成的原则,全面提高水利管理水平,在不断创新过程中沂沭泗水利管理实现跨越发展,促进沂沭泗水利管理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强化监管是关键手段。明确各级管理单位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等监管职责,严格按规定对直管工程及相关工作进行检查监管,建立问题清单,及时高效落实整改,以问题为导向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同时,强化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促进监管工作高效开展。

四十载励精图治。沂沭泗局在水旱灾害防御、工程运行管理、河湖管理等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绩,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逐步提高,治水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显现出了工作中还存在的骨干河道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工程安全隐患尚未消除、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等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给沂沭泗水利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新征程朝乾夕惕。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沂沭泗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推进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打造绿色生态工程体系”为主要目标,持续推动“工程管理标准化、运行调度智能化、强化监管常态化、河湖环境景观化、弘扬传播水文化”五化建设,继续推进沂沭泗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沂沭泗河建设成为“安全、智慧、美丽”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沂沭泗水直管
基于GNSS及地震活动的沂沭断裂带危险性分析
泗水变迁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泗水流域内外的大国趋势——兼论泗上十二诸侯之宋、薛、邳的灭亡
晚中生代沂沭断裂带左旋韧性剪切与岩浆迁移规律
泗水流经这片土地
印尼·泗水
印尼·泗水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规划报告审查会议召开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月)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2月)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