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治水初心 践行统管使命 奋力开创沂沭泗水利管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写在沂沭泗水系统一管理40周年之际
2021-04-02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冬顺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刘冬顺
沂沭泗水系是淮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尾闾通畅,曾是隋唐大运河的核心区域,留下了“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的千古吟诵。1194年黄河夺泗、夺淮,造成沂沭泗水系紊乱,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鲁两省相互配合,修建了新沭河和新沂河,初步改变了洪水横流的局面。1981年10月7日,为进一步保障沂沭泗地区的安定团结和生产发展,国务院印发《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对南四湖和沂沭河水利工程进行统一管理的请示的通知》,批准在治淮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统一管理沂沭泗地区的主要河道、湖泊和枢纽,翻开了沂沭泗水利管理事业崭新的一页。
一、全面总结沂沭泗水系统一管理40年取得的宝贵经验
四十年砥砺耕耘,四十年春华秋实。40年来,沂沭泗水利管理始终遵循中央治水兴水方略,在水利部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秉持“统一管理、团结治水”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治淮大局,深深扎根苏鲁大地,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在水事纠纷调处、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保护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管理的根本保证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沂沭泗水系治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大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问题。国务院历次治淮会议,均将沂沭泗水系的保护治理作为治淮事业中至关重要的大事来谋划部署。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淮河,对人水和谐、行蓄洪区调整建设、现代化防洪救灾体系建设等作出重要指示,为新阶段沂沭泗水系保护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温家宝、胡春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亲临骆马湖、南四湖视察,对沂沭泗水系统一管理作出指示。统一管理以来,沂沭泗水利事业始终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彻底解决沂沭泗水系水旱灾害频繁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沂沭泗水系统一管理,才能有效有序处置各类水事矛盾纠纷,为地区岁岁安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坚持团结治水是统一管理的重要遵循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与各方精诚合作,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妥善处理好全局和局部、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协同推进沂沭泗水系工程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河湖管理等工作。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在实践中探索出“水事纠纷联处、防汛安全联保、水资源联调、非法采砂联打、河湖四乱联治”的“五联”工作机制,将苏鲁省际边界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苏鲁两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发扬团结治水的优良传统,顾全大局、互谅互让,为促进边界水事和谐凝聚起强大力量,共同谱写了沂沭泗水系保护治理的时代篇章。
(三)坚持统一规划是统一管理的坚实基础
治淮规划把东调南下工程作为处理沂沭泗河洪水的战略性工程,通过河道扩大和建闸控制等方式,使沂沭河上游大部分洪水通过新沭河直接东调入海,腾出骆马湖部分蓄洪和新沂河部分泄洪能力接纳南四湖和邳苍地区南下洪水。八十年代对东调南下规划作了进一步分析、补充和完善。2003年,编制了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总体建设规划。进入新时代,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规划绘制了沂沭泗水系治理的新蓝图。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在不同时期也分别编制了《“十四五”沂沭泗水利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总体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水利管理发展规划计划。各个时期统一规划工作,不仅为沂沭泗河的保护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保障了南水北调东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服务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四)坚持系统治理是统一管理的有效保障
通过东调南下一期工程、续建工程实施、病险闸除险加固,建成了东调关键工程刘家道口水利枢纽、人民胜利堰闸等,整治了洪水南下、入海主要通道韩庄运河、中运河和新沂河,提升了南四湖、骆马湖等湖泊调蓄洪能力,沂沭泗水系中下游河道总体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基本形成了主要河湖相通互联、控制性工程合理调蓄、拦分滞排功能兼备的防洪工程体系。韩庄闸、新沭河闸、嶂山闸等控制性工程的隐患得以消除,水闸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基础管理设施条件大幅提升。
(五)坚持科学调度是统一管理的关键所在
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依法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充分发挥骨干工程统一调度的独特优势,采取“拦、蓄、泄、分、行、排”等综合措施,安全防御了1990年、1991年、1993年、2003年、2005年、2012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等多个年份的十余次暴雨洪水。结合两省蓄水用水的愿望、需求和域内河湖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汛末合理控制南四湖、骆马湖水位,供水保障能力大幅增强。2001年以来多次实施“引沂济淮”,跨水系向淮河下游地区调送水量30 多亿立方米,为淮河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坚持服务大局、统筹兼顾,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化解跨省跨市调水难题,及时调配了数十亿抗旱保苗的“友谊水”,有效解决了受水地区生态、抗旱、航运等用水需求,实现了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六)坚持与时俱进是统一管理的正确路径
统管之初,响应“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国家水利工作方针,加强工程管理,有效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实现了多年河湖安澜。上世纪九十年代,沂沭泗水系治理明显加快,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一期工程顺利实施,基本建立起适应沂沭泗水系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步入二十一世纪,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日益完善,工程面貌和管理水平实现较大跨跃。进入新时代,坚定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水问题。沂沭泗水利管理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不断优化调整治水思路和主要任务,革故鼎新、攻坚克难,以治水成效有力支撑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沂沭泗水系统一管理40年来,创造了卓越的成就,赢得了辉煌的荣誉。40年筑安澜之基,基本理顺了紊乱的水系,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40年守为民之心,科学精细调度直管工程,水旱灾害防御取得全面胜利。40年固履责之本,建立了职能清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工程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40年执攻坚之锐,依法治水管水,维护良好水事秩序,直管河湖面貌明显改善。40年顺发展之势,基本形成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有效协同的管理体制机制,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沂沭泗水利管理局获得“全国防汛抗洪先进集体”“全国取水许可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南四湖局被评为“全国调处水事纠纷创建平安边界先进集体”,多个基层单位荣获国家级水管单位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18 家单位荣获省部级文明单位,19 家单位通过水利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验收,24 家单位通过水利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标验收,6 名干部职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及省部级劳模11人,全国技术能手、水利行业技术能手20 余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关心关怀的结果,是水利部党组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一代代沂沭泗人薪火相传、不懈追求的结果,镌刻了沂沭泗水利管理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前进轨迹。
二、深刻认识新阶段沂沭泗水利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对标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沂沭泗水利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重要机遇和实践要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支撑和保障。
第一,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为新阶段沂沭泗水利管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我国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水产品、水公共服务在需要结构、层次类别、功能价值上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利部党组确定了新阶段水利工作的主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为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与人民群众对水利的新需求新期待相比,沂沭泗水利管理在水旱灾害防御、直管河湖保护、水利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和管理能力,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发展,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沂沭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对沂沭泗水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规划深入推进,徐州、宿迁、临沂、济宁等城市对于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形成高度共识,域内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持续跃升,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对水利发展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沂沭泗水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沂沭泗地区水资源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一些地方过度开发利用河湖资源,超出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的新问题,与水旱灾害老问题相互交织,给沂沭泗水利管理提出了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机衔接国家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地方发展规划,着力在解难题、破瓶颈,补短板、强弱项上做文章、下真功,努力实现沂沭泗水利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三,沂沭泗水系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沂沭泗水利管理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治水从治淮拉开序幕,而治淮则肇始于沂沭泗水系治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就领导百万鲁苏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牵洪入海。经过70 多年的治理、特别是统管40年的接续奋斗,沂沭泗防洪基本形成了主要河湖相通互联、控制性工程合理调蓄、拦分滞排功能兼备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标准从过去10年一遇达到整体上50年一遇,具备了由点向网,由分散向系统转变的工程基础;沂沭泗管理建立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保护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推进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有机结合、协同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具备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法治化管理转变的制度基础;沂沭泗水利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遥感遥测信息管理系统等非工程措施相继投入使用,初步建成沂沭泗水利“一张图”,具备了由传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的初步基础。沂沭泗水利管理事业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要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向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沂沭泗水利管理向形态更高级,基础更牢固,保障更有力,功能更优化的阶段演进。
三、全力推动沂沭泗水利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十载成就斐然,再跨越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把握发展机遇,精准施策发力,不断开创沂沭泗水利管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牢记初心使命
沂沭泗水系发生的沧桑巨变,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治水实践,融汇于苏鲁两省人民团结治水的历史进程,得益于统一管理的英明决策。沂沭泗水利管理工作要牢记水利行业为人民造福的历史使命,以实实在在的治水成效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管理的决策部署。新发展阶段,沂沭泗水利管理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水利管理的重要行动指南,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水利部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二)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要求,全面提高沂沭泗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理念,适应沂沭泗洪水新特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和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分级分类完善防洪标准,强化“四预”措施。紧抓国家新一轮水利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工程,逐步将沂沭泗骨干河湖中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积极推进病险闸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沂沭泗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抓住国家水网建设机遇,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
抓住国家水网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参与到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建设中,加强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沂沭泗地区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从根本上解决沂沭泗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学调水,建立健全水资源节约政策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发挥直管工程、水资源统一调度等优势,持续优化水量分配方案,精细化实施年度水量调度管理,切实加强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工作。建立水资源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全过程用水监管体系,提高用水监管能力,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继续做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调水期间的水资源监管巡查,保障供水安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四)严格河湖执法监管,促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系统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实现人水和谐共生。完善水域岸线管理保护规划,加强直管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强化规划对水利建设和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法规性作用。充分利用河湖长制平台,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河湖岸线、水资源等重点领域水事监督管理,深化巩固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成果,坚决做到存量全面整治,增量零容忍遏制。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五联”工作机制,提高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维护河湖正常水事秩序,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促进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五)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全面提升直管工程面貌
沂沭泗直管工程是沂沭泗地区重要的防洪屏障,是沂沭泗地区洪水调控和水资源调蓄配置的关键。全面实施工程标准化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程管理的主题主线,要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开展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体现管理成效。继续大力开展直管工程国家级水管单位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创建,全面提高直管工程管理水平和工程面貌,逐步实现“闸是风景区、堤是风景线”全覆盖。不断创新工程管理思路,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加大科技应用和总结提炼,拓展管理创新能力。深入挖掘水文化底蕴,丰富水利工程文化元素和内涵,传承弘扬治水实践中形成的灿烂文化。
(六)推进智慧水利建设,驱动沂沭泗水利管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河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也要现代化。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数字孪生的构建与实施路径,推进以“智慧”沂沭泗为重点的综合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加快站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大幅提升监测感知自动化水平,实现水量、水位、工程运行、人类涉水活动等监测要素的全覆盖。全面提升数据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服务智能化,构建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监管、水工程管理等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支撑精准化决策,以水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驱动沂沭泗水利现代化。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伟大成就的荣光里,在新发展阶段水利改革的伟大历程中,沂沭泗水系统一管理开启了新的征途。沂沭泗水利管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乘风破浪,坚毅前行,为实现让沂沭泗河成为人民满意的“幸福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