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片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21-04-02阳欣怡蔡珍贵宋婷婷文俊宇

中国林业经济 2021年3期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城镇化

阳欣怡,熊 曦,2,肖 俊,蔡珍贵,宋婷婷,文俊宇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04;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研宄中心,长沙 410004)

引言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集中特困连片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其地处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交汇处,覆盖地域范围广其中具体包括了交界境内:重庆7 个县(市、区)、湖北11 个县(市、区)、贵州16 个县(市、区)以及湖南37 个县(市、区)共71 个县(市、区)。由于武陵山片区境域内河流充沛、物种丰富,因此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截止2019年,71 个县(市、区)中已有70 个县(市、区)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极大程度降低的同时,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虽然武陵山片区在这一阶段取得了各方面的成就,但由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并且在现实中有些因素对城镇化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障碍,例如片区的自身因素,其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片区内部多区域处于边远山区,平均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致其城市承载能力较差并且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费用高昂;另一方面,由于片区内各地区存在发展的差异性,短时间无法实现有效协调。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扶贫项目、城镇化提质等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可见,认清影响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推动措施对武陵山片区形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现有文献中,大部分学者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城镇化等相关方面。叶裕民(2001)较早的从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两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城镇化的发展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1]。马孝先(2014)从人口、经济、社会三个维度探究了对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产生影响关键因素[2]。蓝庆新(2017)等提出各区域整体城镇化质量呈现出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特征,并且认为人口城镇化的水平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3]。徐志耀(2019)从地理条件、产业需求、人口结构以及扶贫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与现代聚集式城市发展模式不同的“均等式”城镇化格局[4]。熊曦(2020)从农产品物流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角度,提出人均GDP、农产品批发市场个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电子商务企业数量是对两者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关键因素[14]。

从上述文献可见,对于城镇化如何提高发展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多,但针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较少。本文以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的相关数据为代表,对该片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

2 武陵山片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

2.1 指标选取

基于高质量发展,本文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一方面部分借鉴了前期学者关于城镇化质量水平测度指标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本文认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产城人环”,其具体包括城镇化经济发展质量、社会服务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城镇人口发展四个方面,并以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作为代表,结合片区的内部特征分别从经济、社会、生态、人口四个方面选取了如表1所示的经济产业城镇化、社会服务城镇化、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及人口城镇化四类指标及具体14 个指标要素对该片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测。

①经济产业城镇化。选取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二产业gdp 占比以及第三产业gdp 占比共六个指标要素构成该指标。主要通过反映当前地区经济财力、片区内经济发展规模、发展潜力和各类产业结构占比等情况,从而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和判断。

②社会服务城镇化。选取了万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以及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三项指标要素构成该指标。通过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在医疗、教育、文体等方面的支出情况以及居民消费支出等情况进行考察,及时了解该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程度、社会公共服务所处水平以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③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选取了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达标率两个指标要素构成该指标。通过各地区绿色覆盖面积、各市县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比来对当前该地区居民所居住的环境情况进行基础判断以及对当前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到位、是否有效实施进行反馈。

④人口城镇化。选取了人口密度、城镇人口占比以及在校学生三个指标要素构成该指标,人口城镇化是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程度最直观的体现,由于人口密度大小会直接对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多可以间接的反映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变化以及城镇经济的发展状况。

表1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2.2 数据来源

对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各县(市、区)进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测度的考察数据主要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2019》以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开数据,对少量欠缺的数据借鉴了《湖南省统计年鉴2018》,并利用了线性插值法进行补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2.3 指标权重与评价

本文采用熵权法对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各县(市、区)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熵权法可以依据各指标的不确定性,客观的对各类指标进行赋权,不确定性越小的指标其信息熵就越小,也就代表所蕴含的信息量就越大,该指标所对应的权重就会越大,因而便可从权重较大的指标中选取主要指标要素作为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分析。

熵权法赋权的步骤包括:

①对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所选取的正负指标进行标准化,之后再利用标准化指标值以及信息熵计算公式求出各指标要素信息熵;

②根据计算所得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③利用指标权重计算出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各县(市、区)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测评综合分数。由于高质量测评分数数值较大,不利于对各县(市、区)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直接的分析比对,故对计算所得的各县(市、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评分数结果进行统一归一化处理。

(i 代表第i 县(市、区),j 代表第j 项指标要素)

对各县(市、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测评分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结果如表2 所示。首先,通过归一化后分数结果可以看出,武陵源区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最高为1,是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中城镇化发展质量较高的县(市、区)之一,其后依次还有涟源市、鹤城区、吉首市等县(市、区)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测评得分相对较高,也代表着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工作推进过程较为顺利且质量有一定保证。除此之外,近一半县(市、区)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测评得分为0.1以下,这说明片区内部仍然存在部分的县(市、区)城镇化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其次,各县(市、区)之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差异性明显,得分较高的武陵源区高质量水平测评得分与得分相对较低的城步县之间差距较大,因此各级各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差异性问题,需要及时出台对策进行解决,例如湘西州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评测中吉首市的城镇化质量相对理想,而其余七个县由于地处位置较偏远、地势复杂,因而出现交通不便、各方面基础建设滞后等现象,导致湘西州除主要市区之外的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还不太高,这体现出即使是属于同一个市的县区之间,也同样会存在发展差异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进一步找出影响城镇化过程中提高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地区发展存在差异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提高城镇化发展的协调程度,推进片区整体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表1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测评得分

基于以上测评,为了促进武陵山片区整体高质量发展和整体协调发展,有必要找出导致各县(市、区)存在差异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推进武陵山片区整体走高质量城镇化发展之路,提供相关对策与建议。

3 武陵山片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模型构建

本部分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就影响武陵山片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以上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评测结果可知,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森林覆盖率以及城镇人口占比均占有较大权重,可见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与其经济发展规模、居住环境、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口构成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进行皮尔逊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后发现,除森林覆盖率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呈弱相关之外,其余指标要素都呈中等程度相关,但由于武陵山片区作为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绿色覆盖面积对于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依然十分为重要。因此本文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程度作为因变量Y,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具体包括以下:

①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通过人均gdp的数值可以衡量出研究对象中当前各县(市、区)居民生活水平状况以及人民富裕程度,从而反映该地区经济的大体发展走势以及经济结构等状况。而财政收入是政府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来源是政府税收,是地区政府为实施政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需筹集的资金总和。通过一个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还能够可以看出政府对一个地区城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支持与投入力度,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也会带动经济的增长,由于财政收入与GDP是同方向增长,因此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也会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可以通过人均财政收入变化的情况来判断该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②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起飞的前提,也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文明发展程度的物质体现,因此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社会服务等方面,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大在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基础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可以在各方面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还能带来持续的投资,成为我国未来拉动内需的重要潜力,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

③森林覆盖率。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就有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往是会因为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生态保护,从而对地区环境产生威胁,但如今绿色城镇化已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倡导绿色城镇化的这一阶段,其城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明显大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绿色”覆盖面积的规模大小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态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到位,从而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

④城镇人口占比。一般对一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就是依据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大小来判断该城镇的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中城镇人口占比越高代表城镇化水平也就越高,也间接说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可见城镇人口的增加是城镇化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引起人口分布变化的原因包括有人口的迁移、生育水平变化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同时,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还会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农民的减少对这方面的担忧而积极的向城镇化靠拢,由此可见社会发展“城镇化”的大趋势促使城镇人口数量大大增加,极大的推进了城乡融合进程,进而提高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

通过利用以上五个反映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所构建的具体回归模型如下:

(X1为人均gdp、X2为人均财政收入、X3为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X4为森林覆盖率、X5为城镇人口占比,α 截距项、β 为回归系数、ε 为为随机变量、i代表第i个县(市、区)。)

3.2 回归分析

如表3所示,通过回归结果发现:第一,调整R²代表线性拟合方程与原始数据的拟合度,也就是能够真实反映数据的程度,回归结果中调整R²=0.995,并且DW值处于0至2之间则说明残差序列存在正自相关,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真实数据且回归情况相对良好;第二,从各因素的VIF 值也可看出各因素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从而各自变量可以从不同方面体现出对城镇化提高质量的不同方面影响;第三,从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到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森林覆盖率、人均gdp的显著性检验数值均大于0.05,因此只有人均财政收入、城镇人口占比能够对因变量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表3 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由以上分析可知,经济发展和人口构成会对城镇化提质过程中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还要确保质量,是固然离不开经济的推动作用,从表中可以看到人均财政收入的显著性检验值是几个被考察因素中的最低值,也就是会对城镇化质量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从而体现了经济因素会在很大层面上决定城镇化是否能够达到高质量发展,因为从人均财政收入的情况可以鉴别出城镇发展现所处阶段,同时还能从侧面反映出居民生活的经济水平状况和富裕程度,进而对当前地区城镇化质量进行一个衡量比对。

除此之外,人口的构成形式对城镇化质量存在着正向的显著影响,这是因为城镇人口的聚集集中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同时为各类产业的生产带来了劳动力和生产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了各类产业的生产发展,进而推动经济效益的增长,为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基础,以上也就说明城镇人口聚集规模越大,便越有利于地区城镇化的高质量建设,而对武陵山片区而言其覆盖地域范围广、人口数量大且复杂,对居民聚居规划依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与此同时,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以及片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样十分重要,生态与经济、人口因素共同决定着城镇化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大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倡导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发展相互融合,进行各类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这一步骤与城镇化的提速提质密切相关。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收集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相关数据,进行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并运用熵权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权重确认,同时针对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各县(市、区)进行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测评之后继续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和人口构成因素会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要达到武陵山片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的,需着重将片区内部城镇化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问题上。此外,还应在保护片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县(市、区)的配套公共基础设施以保障城镇化建设的物质环境基础以及生态环境基础。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针对实现武陵山片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从“产城人环”四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改善建议:

①以大力推进城乡人口迁移为根本,实现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人口的迁移与该地区的经济产业、社会服务、生活水平等息息相关,人口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可积累人力资本,一方面为该地区生产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对于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可通过城乡人口迁移,为农村人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达到农民增收、生活富裕的目的,进而解决片区内部贫困分布广、程度深、脱贫成果不稳定的现象,从根本上保证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基础。

②以发挥武陵山片区各区域的特色产业优势为动力,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促进经济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落实片区内部各地区以“跨省协作”的形式进行统筹发展。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进行各地发展规划编制,采取以“跨省协作”的形式促进各地区之间联动,采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方法提高片区整体的发展协调程度。形成快速发展地区直接对接相对落后地区。例如,武陵山片区中发展相对落后但具极具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的湘西州可以借鉴具有旅游优势的张家界地区城镇化发展策略,实现同样以特色旅游业来带动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达到逐步消除和解决地区差异性明显的问题,从而实现武陵山片区整体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③以加快完善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社会服务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政府不仅要在政治层面给予支持,而且还应给予足够的物质支撑,一方面要在外部给农村居民营造足够的安全感,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例如加快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满足居民住房需求,优化卫生、教育、养老及文体等基础性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除国家、社会和民间的大力支持之外还需要各地区农村居民的积极配合,要间接让农民自主的为自身创造安全感,例如引导和帮助农村居民就近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等,拓宽其收入渠道,打造多元化的农民增收体系从而促进农民消费体系的加快转型升级,保障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只有各方共同参与、一起努力才能够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高质量城镇化的成果、实现宜居生活。

④以共同推进生态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为抓手,提升片区内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城镇化建设的进行过程中不断强调优化和提高社会结构及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对片区内的污染现象及时采取对策进行整治,例如针对工业废气废水、固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应制定严格控制标准及监管措施进行把关、同时还要增加对环境保护工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充分保障武陵山片区能够发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这样才能保证可以在一方面利用武陵山片区的自然环境优势进行特殊旅游业的再开发,并且还能够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监测生态环境实时状况,针对负面现象采取及时的调整措施;另一方面,生态发展是形成高质量城镇化、绿色城镇化的基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更要坚定不移的保护好武陵山片区的自然优势。

综上所述,要保障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就要视线片区内部“一条心”,形成各县(市、区)联动机制共同携手保护片区自然环境、完善片区公共服务基础建设、保障农民美好生活,从而打造出拥有“特色、绿色、出色”的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示范区。

猜你喜欢

武陵山片区城镇化
武陵山歌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