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天津 在传承创新中坚定自信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
2021-04-02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更是明确提出要建成文化强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孟广禄认为,戏曲演员是传承千年历史文化的人,我们要薪火相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定会在不断的传承发展中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作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定会在不断的传承发展中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DNA,我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传播中国精神。
记者:在您从艺的这几十年里,我国文艺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您能始终在艺术道路上坚守初心。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在坚持艺术道路方面您做出了哪些努力?
孟广禄:我从4 岁开始接触京剧、学习京剧,至今已经55 个年头了,应该说京剧就如我的生命一样。京剧发展到现在,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从最初的四大徽班进京,到后来的“国粹”,京剧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世界艺苑中的瑰宝。一些不喜欢京剧的人可能觉得京剧没有新意,可是对于很多喜欢我们传统艺术的观众而言,京剧在我国和世界传统文化传承史上恐怕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划时代的。
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从包罗万象的艺术土壤和丰富的生活土壤中汲取营养,同时在文化上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我的京剧生涯中,我把每一场演出、每一次学习都当成自己的第一次。在每场演出开始之前,我都以“第一次”的认真态度把整场戏在舞台上走一遍,几十年如一日,从无例外。以“第一次”的眼光重新审视各家所长,绝不马虎。
艺术观和人生观是相通的,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知道观众到底想看什么,并在这个前提下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作品锤炼好。中国京剧的传统戏宣传的都是惩恶扬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展现,具有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功能。只要演员全身心地去投入,用满腔的热情去回报观众,精益求精地去对待艺术,并与时代紧密结合起来,就不愁唤不回观众,也不愁没有市场。
我一直认为,京剧就是要“美”,“美”才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观众,才不辜负尽心尽力推动京剧发展的学者和领导。我以前的剧目、流派乃至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莫不是在一个民族的“大文化”氛围中。此前,一出戏就是一出戏,而此后,所有的京剧剧目乃至戏曲文艺都是血脉相连、共同进退的。作为一名京剧人,在付出很多心血之后,能看到中国戏曲蓬勃发展,是我最大的心愿。
记者:作为中国的国粹——京剧艺术的传承人,您认为新时代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何在?
孟广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DNA,我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传播中国精神。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的繁荣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也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没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需要,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演员是传承千年历史文化的人,我们要薪火相传。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十四五”规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这个进程中,“十四五”居于承前启后的非常重要的历史位置,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我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定会在不断的传承发展中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记者:戏曲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大家探讨的热点。您认为京剧的传承和创新是否矛盾?或者说您认为现在京剧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
孟广禄:自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它一直在创新。在这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它吸收汉调及秦腔、梆子戏等古老艺术之精华,加以融合、锤炼、升华,才有了如今中国戏曲艺术的巅峰成果。
京剧的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那就是传承和创新。一边搞创新突破,一边保留传统、保持原汁原味。搞创新,为的是顺应形势、吸引观众。一是要老戏新唱,二是要多创作一些与时俱进的新戏、老百姓爱看的新戏,不能生生世世只演那么几出老戏。保留原汁原味,为的是传统艺术不至于走了调、变了味。传承与创新从创作美学范畴来讲,关键在人才与剧目。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实践证明,培养造就京剧艺术大师,至少有四个条件,一是有继承的雄厚基础,对任何流派的剧目都能基本掌握;二是有自己留得住、传得开的代表剧目,当今的京剧专业研究生很难说自己已经拥有了一个乃至几个能留得住、传得开的代表性剧目;三是有自己的观众群,这是艺术大师赖以生存的根基;四是必须要有学者、专家从理论上对其艺术实践进行提炼、概括,总结其京剧艺术的独特贡献和美学特色,如梅兰芳有齐如山、许姬传为之进行理论升华。
我们要把京剧作为一种文化来提倡和发扬,使其活在舞台上,而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这样,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才不会成为一纸空谈。京剧艺术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观众群体的培养。欣赏京剧艺术需要了解京剧艺术的语法规则,普及京剧知识很重要,而这也是美学范畴必须要解决的课题。一要不断提升观众的京剧审美鉴赏素养;二要努力动员全社会净化文化环境,营造一种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一听到西皮二黄,爱京剧、爱祖国的感情便油然而生的京剧鉴赏氛围。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京剧观众群体的培养,亦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