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

2021-04-02汤凯宁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返乡创业困境对策

摘 要: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对于乡村社会建设和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尚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资金匮乏、社会资源稀缺、传统观念束缚以及乡村发展局限都对其返乡创业造成了巨大的阻力。制度和教育的双重保障是大学生能否返乡创业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将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物质及文化环境,高校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和创业培训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思维对大学生造成的局限。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4-0112-0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一种“双赢”发展模式,他们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储备既能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有利于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追求。但由于种种局限,大学生返乡创业困难重重。

一、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义与可行性

(一)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义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农村经济衰落的直接原因就是人才流失。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农村带来了新鲜血液,有助于农村产业的更新换代。与农民相比,大学生经过了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由于在城市生活学习,他们在思维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敢于拼搏的精神也是创业工作所必需的品质,这些正是农村发展所缺少的要素。因此,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能为农村建设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工具。国家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是为鄉村发展培养并储备人才,为加快乡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通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其他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学生整体上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也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技术。这些综合素质对乡村振兴而言至关重要,它们会源源不断地为农村发展提供思想指导和技术支撑。

此外,大学生返乡可以传播先进文明理念,带动乡风文明改善。城市学习生活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他们具有更现代的思维理念,也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影响,同时还能深刻认识到传统陋习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他们在实践中会不自觉地将所见、所闻、所学带入到日常生活中,改善乡村陈规陋习,促使乡风文明的实现。

(二)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可行性

1.政策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深入,都在直接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和生活环境的转型升级。中央对农业农村问题的关注会使更多资源向农村倾斜,这种政治上的扶持不仅体现在农村产业内部,而是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的系统性建构,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这使得大学生返乡创业具有了更大优势。

2.教育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日渐完善。高等院校是新知识、新观念和新信息的聚集地,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领域的前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1],这使得大学生在返乡创业中具有较强的知识优势。许多高校更是直接与乡村进行对接,展开各类创业实验,这种社会实践在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对于大学生本人而言,返乡创业减少了在陌生环境下创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可以利用既有社会资源更有效地推进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路径,创业过程本质上也是家乡建设的一部分,可以使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可以使其兼顾事业与家庭生活。

二、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实困境

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然而理想“丰满”,现实却“骨感”,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一)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的问题

1.农村大学生返乡意愿不够强烈。返乡意愿并不单纯取决于经济基础,同时受制于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城乡二元分立而导致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在城市中工作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意味着阶层的跨越和地位的提升。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的当下,纵然工资水平差距已显著缩小,但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城市生活意味着一种“体面”,这种文化植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全过程,阻挡了大学生们的返乡脚步。此外,虽然城乡建设在纵向区间内的差距不断缩小,但在全国范围内的横向差距仍是一道天堑,强烈对比会对大学生返乡的意愿产生制约。

2.大学生返乡创业缺乏融资渠道。资金是创业活动的核心。以开展绿色农业为例,土地经营权的获得、农作物种子的购买、人员的聘用、产品宣传和推广、销售渠道的拓展等环节都与资金密不可分。大学生既缺乏创业经验,也没有太多的社会资源和资本积累,所以创业时很难得到融资。而且许多大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眼高手低,致使投资主体对大学生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项目市场竞争力普遍缺乏信心,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业贷款更是缺乏动力。所以,学生创业启动资金的来源渠道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3.大学生创业能力有限。创业工作高度依赖于团队经营,个人创业鲜见成功。光有干劲并不足以支撑起创业事业,还需要很多其他能力,比如对当地政策的准确了解与把握,是否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如何将自己的创意变成行动等等。此外,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创业发展趋向都要深入研判,做好规划。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缺乏创业的实践经历以及足够的社会资源,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缺乏经验,通常是出于兴趣和情感因素返乡创业。在此情况下,其创业能力与理想存在匹配偏差,使创业实践缺乏一定的容错率。

(二)农村自身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1.农村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人们习惯了一种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的经济生产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乡村产业自成一体,闭门造车,缺乏分工协作,往往在本地区、本部门内自成体系、封闭发展, 形成了“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产业发展格局[2],农业产业链分割严重,没有形成综合性、整体性生产模式。虽然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有效提升了农村经济的一体化水平,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一种投机状态,缺乏稳定性和长远规划,制约着农村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高。对于在城市中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发展环境很难对青年人产生吸引力。

2.产业同质化严重,发展空间狭小。虽然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持续推进促使农村产业百花齐放,但在绝大多数乡村地区都缺乏地域特色,千业一面。而且农村缺乏高精尖产业,无法通过竞争来提升产业效能,反而极易形成产业内卷状态。即便是在具有特色资源的乡村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特产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产品畅销就找厂家代工,生产后贴标签就可以迅速地制造新的“特产”。可以说,市场把特产引向全国各地并进行改造的同时也消灭了产品地方特色。这种依赖于低端生产和加工的内卷环境对于掌握一定创业知识的大学生而言绝不是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返乡创业环境欠佳。家庭因素和个人价值选择是创业的重要动力[3]。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家庭对于创业所能给予的帮助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社会资源上都十分有限,因此农村家庭通常会鼓励大学生求职而非创业,稳定的工作也更加符合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文化氛围。而且农村的生活条件也远不及城市,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城市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社会评价及工作生活的客观环境,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都不甚友好,这加剧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难度。

三、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延长产业链条,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业成功率

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态是吸引大学生返乡的重要前提。我国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率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导致农民的经济收益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4]。所以延长农村产业链是关键。一是拓展产业链的纵向空间,使产业链向前、后两个方向延伸,提高精加工比例,促进产品的价值增值。二是增加产业链横向延伸,发展生产性环节,通过对产品赋能来丰富产品的功能。此外,还要打造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知名度;完善农产品的物流体系,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提升其经营意识和能力,从而提升创业成功率和回报率。

(二)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制度指引和经济保障

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系统性的大学生创业法律体系,能够为其创业提供法制保障。地方政府需要将政策落到实处,坚决贯彻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精神,形成细致的制度规定,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

此外,创业初期启动资金的支持是大学生返乡后创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最有效、最直接、最实际的支持行为。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相关金融发展,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形成政府专项资金引导、高校创业基金、社会创业基金辅助的集成型创业资金池,尤其是对创业初期资金紧缺的大学生要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

(三)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大学生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大学生对工作环境的舒适度高度重视,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是阻碍大学生返乡的关键因素。因此,除了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扶持补助,解决创业本身存在的问题,还要注重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打造立体的农村生活文化,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精神养料。不但要关心大学生本身的生活,还要为他们的家庭提供更多生活上的便利,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比如合理安置大学生配偶工作、子女上学等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回得来”“留得下”。

(四)转变社会舆论导向,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价值引导

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也是让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关键。一是家庭要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支持。任何创业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当创业陷入僵局或困境时,家庭是大学生心灵的避风港,此时要在精神上给予大学生足够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情感关怀可以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和精神倦怠,使其及时从低落情绪中解脱出来。二是社会要树立对大学生创业的正确认知。社会要正视就业压力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敢于接纳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为他们的发展出谋划策。尤其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十里八村都是亲人朋友,“良言一句三冬暖。”要包容、理解当代大学生生存的艰难,多给予他们信心和关怀,从身边做起才能在根本上有效扭转传统社会舆论对大学生返乡造成的压力,树立起良好的价值导向,使大学生坚信自己选择是正确。

(五)为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足够的教育支持

一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同时,要形成专有的教育模式,立足于农村特有发展形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日常组织竞赛要紧紧围绕着现实环境展开,积极培养适合农村建设的技术、管理等各类高层次人才。二是要开展专业的农村创业教育研究,为真正愿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农业发展讲求分工、协同,因此要针对农村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培养专业人才,这是延长农村产业链的有效举措。产业链越长利润空间就越大,做大蛋糕才是解决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

结语

国家虽然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村籍大学生而言,他们渴望脱离农村、驻扎城市的心态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不仅要探索如何在外部给予大学生返乡创业足够的支持,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有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社会各界群策群力,需要家庭的理解与支持。因此,当地政府应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建立和完善返乡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的阵地和平台,建立返乡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等,以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情,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薄利娜.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SWOT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12):113-115.

[2]  成德宁.我国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经济学家,2012,(8):52-57.

[3]  刘蕾.基于大学生公益创业能力提升的教育支持体系研究[J].江苏高教,2017,(11):84-89.

[4]  尹昌斌,周穎.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6):153-161.

[责任编辑 马 学]

收稿日期:2021-03-16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政治学2020年度(北京)学科学术发展报告”(21XXB09)

作者简介:汤凯宁(1993-),男,山东枣庄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

猜你喜欢

返乡创业困境对策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一)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返乡创业”,北京迈出扎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