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直播也可以有“弹幕”

2021-04-02李萌

中国广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弹幕互动

李萌

【摘要】广播直播中“弹幕”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听众成为内容创作者,以互联网思维方式打通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端的传播壁垒,给广播媒体内容生产插上互联网交互的翅膀。本文以杭州西湖之声节目语音互动的实践为例,提出广播语音“弹幕”概念,并从实践角度阐述如何激活广播节目中的“弹幕”。

【关键词】广播弹幕  互动  网感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微博、微信以及各类音视频客户端等被广播媒体广泛运用,听众语音互动成为当下典型的交流工具与内容生产形式。运用得当,即能产生类似视频弹幕的效果:语音弹幕与广播内容交织的收听方式使“沉默的大多数”参与到节目中来,从而拓宽内容广度、思维深度,激活节目表达。

2017年开始,杭州文广集团西湖之声(以下称西湖之声)打出“听众是西湖之声最棒的主持人”这一宣传语,通过将近4年的实践,将“开启广播弹幕时代”的理念贯穿于节目中,形成了全天候“弹幕”的节目形态,让广播节目内容生产插上互联网交互的翅膀,产生了不错的收听、传播效果。

一、广播弹幕的呈现形态和传播意义

“弹幕”一词源自日本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國内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运用是bilibili(B站),其表现形态为大量吐槽评论从页面上飘过,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所以,网民将这种有大量评论出现时的效果也称作弹幕。①

弹幕可以给受众一种“实时互动”的错觉,虽然不同弹幕的发送时间有所区别,但是它们交错在特定的一个时间点出现,在相同时刻发送的弹幕基本上也具有相同的主题,产生七嘴八舌共论一题的众议效果。

视频弹幕是可以随意开关的,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可以不看,甚至有人第一遍先看视频内容,第二遍再打开弹幕,就为了看其他网民的发言,寻找共鸣。而广播语音“弹幕”则是经过编播人员取舍、屏蔽了无效信息后,以语音的形式体现在节目中,与收听内容同步,是无法跳过的。

无论视频弹幕多么丰富多彩,视频主体内容始终不变。而广播“弹幕”可随时根据受众的语音互动走向,推动主体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可以有更强的即时性和参与感。

(一)集合观点,碰撞思想

以西湖之声早间新闻节目《1054早班车》为例,新闻节目除了提供即时资讯外,加强评论是提升节目高度和思想深度的必要手段。

拓宽舆论场。节目刻意培养广大受众就新闻事件随时发送语音“弹幕”,发表观点;听众除了呈现自我观点,也会随时随地针对他人的观点进行点赞或反驳。融入“弹幕”后,在电波中碰撞的不再仅仅是两位主持人的思考,还可以挖掘出无数个“外场”评论员,每个听众都可以站上这个“开放式的演讲台”。

提升思维层级。基于弹幕发布者个人阅历、思考能力的参差,看待同一问题的角度各有侧重,关注角度和思想深度各有不同,融入“弹幕”为节目提供了打破惯性思维和认知偏见、呈现思维广度、挖掘思辨深度的可能性。

专业领域补充。来自各行各业的听众通过“弹幕”提供了以职业角度区分的专业化分析,以行业实操体会为基础发表的观点观察,强化了节目的广博性和专业程度。

(二)生活智慧,理解共情

以西湖之声《城市报话机》栏目为例,这是一档素人喊话、众人解题的心情分享类节目。栏目的最大亮点是普通人分享职场、家庭中遇到的欢喜悲伤,但这并不是节目的主体,因聆听而产生共同情绪的受众们通过语音“弹幕”分享同样经历、共情感受,给出各自不同角度的建议、忠告才是节目最精彩、最核心的部分。

广播语音“弹幕”思维打破了节目闭环,像一部开放的城市生存状态纪录片,呈现了处于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角色听众的思考。同样一个话题,婆婆和儿媳的态度不一样,已婚和未婚者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区分,老人和年轻人看法有不同,男女也存在着关注点不一致的情况。通过融入“弹幕”让各自心声交融互动,他人的发言内容往往能促成个人的换位思考。

(三)分享经验,填补空白

西湖之声服务维权类节目《1054朋友圈》主要针对都市白领群体的生活消费困扰进行维权服务,时常涉及奢侈品消费、高端玩家旅行体验、亲子服务项目等领域案例。

在处理超出节目主持人自身生活体验范畴的案例时,来自听众的“弹幕”内容就成为有效的经验补充。例如:节目曾接到在杭州千岛湖体验高空跳伞运动的听众质疑飞行高度不够、失重体验打折扣的投诉。对于这样小众的运动,大多数人没有经验,但是节目中有听众发送的语音“弹幕”分享了在国外跳伞的体验,包括如何签合同,合同上对于高度的规范明示等,为这一目前在国内尚属探索阶段的消费项目如何规范提供了经验借鉴。开放式的“弹幕”补充能够有效填补节目主持人的经验空白,补足认知短板。

(四)激发听众成为内容创作主体

广播直播融入弹幕思维,有利于调动众人的智慧,甚至促使受众主动提前参与节目内容创作。西湖之声对此进行了有效尝试,挖掘呈现出激活节目样态的新形式 。

西湖之声的《下班万岁》节目将创作权交给受众,每次节目开始之前,听众纷纷发送自己创作的包含商家产品内容的开场秀语音“弹幕”,由主持人择优播出,呈现出五花八门的趣味创作灵感。

西湖之声早高峰节目《good question》 鼓励听众成为议题设置主体的好参谋。“聪明人才提得出好问题”这样的节目语,激发出受众贡献灵感和智慧的欲望。听众纷纷发送语音“弹幕”,提出奇思妙想的问题,随之而来或认真或搞笑的回答又往往产生有趣的“弹幕”接力现象。一个语音出来,后续就会有人直接引用“弹幕”中话说“前面的你别走”,进而表达对前面发言的点赞、反驳、阐释或补充,使节目面貌更具网感。

二、如何激活广播语音弹幕

(一)坚持编辑把关,敢做减法

语音“弹幕”的激活,不是顺其自然而来的,尤其是高质量的语音“弹幕”是需要培养和取舍的。

西湖之声2017年打出“听众是西湖之声最棒的主持人”这一宣传语。新媒体编辑始终监听节目流,对语音“弹幕”进行严格筛选,凡上“弹幕”必言之有物、智慧有趣。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后台新媒体编辑具有节目思维,且深刻理解敢做减法的意义,有高效的判断力。

根据心理学中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原理的定义,人们都渴望被认可、被尊重。坚持在语音“弹幕”的选择上做减法的结果是,受众明白媒体的需求,以能被选中上“弹幕”为骄傲,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与认同感,进而促使他们在发言前也会先进行构思。互动达到良性循环后,高质量的语音会越来越多,才有条件形成语音“弹幕”的规模。

(二)抓住鲜活的意外,灵动变化

信息爆炸的时代,听众获得新闻的速度往往和新闻媒体同步,有时还可能更快。来自众多受众的所思所感和新发现,更具城市表情,更贴近生活,更能体现广播即时性的特征。因此,节目融入弹幕思维,能更加灵活地体现广播媒体的新闻进行时生态。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旦语音“弹幕”中出现具有广泛共鸣的内容,随之而来的就是其他听众不再按照主持人原设议程展开发言,而是围绕该“弹幕”内容展开讨论。遇到类似情况要鼓励节目主持人不拘泥于备稿,而是围绕“弹幕”内容推进节目,这往往会产生充满灵动感的节目传播效果。

西湖之声晚高峰节目曾经接到一位全职妈妈给节目发的语音,表达自己照顾两个孩子,身心疲惫,却得不到丈夫认可。这时众多听众以“弹幕”发声,以全职妈妈的社会价值、夫妻沟通以及女性在家庭与职场中的作用,安慰这位妈妈。主持人果断将原本准备好的节目素材搁置,节目最终呈现了一幅真实、温暖、智慧、灵动的生活画卷。

(三)给受众预留空间,善于留白

在西湖之声强化“开启广播弹幕时代”的理念后,对主持人提出一个要求:“要学会给节目一定的留白空间,借以激发更多受众的智慧发言。”

“留白”不是节目空白,而是像国画的写意山水、音乐的休止符一样,在节目中也要给受众留有一定的探讨空间,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为受众留下一个创作的空间。

西湖之声节目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常常有教师分享看法,城市管理话题也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从专业角度解读。事实上,节目主持人对相关问题往往已经查询过资料,明确掌握了如何正确解读,可为何还要仔细聆听网友的回答呢,因为真正从事该行业受众的语言表达会更真实、更接地气,且时常有操作层面的经验分享,可以产生意外效果。

(四)明晰受众脸谱,贴好社群标签

广播受众能否像追剧一样,在节目引领下形成社群效应?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思考好节目的定位。正如抖音、快手、B站的用户脸谱明显不同,追韩剧、美剧和国产剧的也必然是不同的人群。如能培养出具有相同兴趣点的节目受众,对于确立统一调性的节目网感十分有利。

西湖之声“弹幕”的定位是“智慧有趣”,基于這一点,不同的节目又做了细分。如早高峰节目《陶乐慕容加速度》建立了“班集体”,所有的节目粉丝都是一个班级的同学,主持人会根据忠实听众的性格特点和职业特性给大家贴标签,如“课代表”“组织委员”等。因为有归属感,每个话题都会有同学呼应,被主持人点名表扬的班级成员会格外活跃。晚间娱乐脱口秀节目《都市fun圈人》的粉丝为“圈友”,定位“fun”。为了展现自己的有趣机智,“圈友”们除了听节目,还会根据内容原创脱口秀,反哺节目,从而将一个单口相声般的节目激活成了群体脱口秀。

社群的组建其实不难,维护和激活却是需要下功夫的。每档节目对于优秀的节目社群粉丝都有线上和线下的奖励机制,当优秀的“弹幕”爆出,直播中会立即以不同形式的音效烘托气氛,给发言者充分的获得感。主持人定期向“铁粉”们发放的粉丝福利以及线下互动聚会也能有效增强黏合度,激发社群凝聚力。

(五)融合传播

广播直播融入弹幕思维的探索,将传统媒体互联网化,拓展出新的传播维度,甚至围绕网友的评论可以输出进一步的内容体系,形成新的传播链条。

基于上述理念,西湖之声依托全天节目的优质语音“弹幕”开辟了两档广播节目《1054听众评》和《城市报话机回放》,将早高峰时间段精彩的语音“弹幕”汇总,形成观点的集纳,使内容二次发酵。同时,在新媒体端将语音“弹幕”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进行二次呈现。

三、结语

赛立信2021年度专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8%的杭州地区私家车主听众认为杭州西湖之声的线上互动内容可听性较高。在开展营销推广工作时,客户通过直观的收听感受也能非常明晰地了解到西湖之声受众的“圈层”和互动活跃度。

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做好内容始终是王道。广播直播融入弹幕思维是以互联网思维方式,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壁垒的尝试,让广播内容生产插上互联网交互的翅膀,这或许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

注释

①百度百科:弹幕视频,https://baike.baidu.com/item/弹幕视频/3216594.

(作者单位:杭州文广集团西湖之声)

(本文编辑:黄一樑)

猜你喜欢

弹幕互动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弹幕小能手养成攻略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