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影子老师”
2021-04-01刘怡仙
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
◀上接第8版
此前,这家康复机构已多次被拒,辗转好几个学校。在康复机构看来,也可以理解学校的顾虑,“毕竟是家长请来的陌生人进入校园,学校也有安全管理的要求”。
陈芸孩子所在的学校曾在更换校长后,要求孩子独立上学,“(如果有什么问题)相信老师可以解决”,但陈芸知道没有“影子老师”,孩子不足以应对学校生活,只好选择转学。
2017年,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正式启动全纳教育项目,期望推动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几年来联合教育局、学校和家长共同实践,他们发现融合教育从教育部门的政策、资金投入到学校的硬件改善都有明显改善,但最困难的是“软件”。
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项目负责人任少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学校还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制保障,“学生入校后,是否有专业的特教老师,是否有专业力量进行引导和支持。”
普通学校临聘“影子老师”
基于目前的融合教育现状,2021年3月,政协委员邰丽华在其提案中建议,明确“影子老师”(特教助理)的身份,鼓励普通学校根据需要临聘特教助理人员。许家成也建议,需要规范“影子老师”(特教助理)的管理,允许其持证上岗。
2017年,许家成在洛杉矶考察时,曾看到一个班级里坐着7个成年人,包括普通老师、特教老师、治疗师以及四位特教助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许是国内发展融合教育的新思路之一”,许家成认为邰丽华的提案颇具价值,目前特教师资紧缺,而特教助理的培养要求相对较低,“影子老师”或能成为融合教育的有力补充。
许家成建议,“影子老师”(特教助理)的培养可以分三方面:一是康复医疗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进入普校,担任“影子老师”;二是开设三年专科层次的“影子老师”专业;三是通过短期培训、继续教育制度等方式。
李红从实践中提出一个设想,她发现在北京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如北京义庄的某所小学每个年级有10-14个班,其中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有50-80人。如果能有多位“影子老师”入校,资源教室里也配备一位资源教师,对接特教助理、康复训练师、心理咨询师等,统筹管理能发挥更大作用。
李红认为,这样的操作并不会给学校增加太大负担,毕竟依照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随班就读的残障学生都有一笔生均公用经费,每年每人6000元的经费。“但还没用到刀刃上”,李红说,据她调研,这笔生均经费的申请使用流程还不够明晰,有些学校没有具体落实。
“无论经费来源还是管理机制上都可以更加多元。”许家成建议。
而“影子老师”郭小英在几年的工作中看到了变化。从二年级到五年级,郭小英对小源的辅助正在逐步撤出,每天形影不离,慢慢过渡到只需要主课支持。学校里的普通老师也越来越理解融合教育,如果遇到多动症、阅读障碍的孩子,他们也乐于向郭小英求教,“×××上课没有状态,是为什么呢?”
目前,小源所在的这所小学,一二年级每个班里都有一两名残障儿童,涵盖多动症、脑瘫、自闭症等多种类别障碍。2016年,郭小英进入学校前,只有家长陪读,此后陆续有3名“影子老师”进校陪读。
(应受访者要求,小源、陈芸、何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