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别舍弃高中英语地方教材中的不良价值观
2021-04-01张妍
张妍
摘 要:高中教材不同于义务教育教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中生处在不稳定的认知确立阶段,对事物的看法易被影响。因此,培养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民族复兴阶段的时代新人,离不开好的教育和教材。因此,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应秉承德育为先、素养为纲的基本理念,作为主课文的阅读文章立意、主题必须正确积极,不能有一点偏差。
关键词:高中英语;地方教材;不良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2-0024-04
高中教材不同于义务教育教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成人,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阶段,其对自身、他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认识相较于初中、小学阶段也更深化。这是个认知确立的不稳定阶段,高中生对事物的看法極易被影响,价值观极易被推翻重建。因而,学生在高中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自身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离不开好的教育、教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目标是育人,而非仅仅是形成一种语言学习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应秉承德育为先、素养为纲的基本理念,作为主课文的阅读文章应该是具有良好育人价值、值得反复诵读的经典美文,其立意、主题必须正确积极,不能有一点偏差。
高中英语地方教材是为了满足特定目标群体的学习需要而编写的,因此,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过程中,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对教材的阅读文章进行取舍、调整甚至改写。经过编写者调整或改写的阅读文章,更适应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但不一定符合《课标》要求和价值观教育要求,编辑更要在编写者的基础上,对调整过的文章进行把关。
作为英语教材编辑,如何进行审读,使教材适应新课程改革、适应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要呢?许多言辞优美、语言地道、文法和语法难度适中、读来有趣的英文文章乍看之下似是选入教材的不二选择,但编写者和编辑容易忽略隐藏在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的价值观倾向。有些文章,原作者也许没有不良价值观倾向,但涉及了不适合高中生的话题,或表达有歧义,也会产生误导学生的后果。有些文章似乎是宣扬正面、积极的习惯和行为,但在叙事时提及了其他立意不高的行为认知。如某文章作者讲述自己爱上读书最初是因为父母经常吵架,她用沉浸阅读来逃避与父母相处,这不是孩子对待父母吵架的正确方式,对学生而言,也非正面引导。
综上所论,以下将从学生对自身、他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认识这几个方面举例说明编辑工作中,对高中英语地方教材文篇进行审读时如何甄别和舍弃不良价值观。
一、倡导建立正确的个人观,正确理解自身性别和男女的家庭定位
在某地方高中教材中,一篇文章谈到“Do males have a math gene? Som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makes them have a greater ability to understand math.”(男性是否真的有“数学基因”?有些研究者认为此基因使他们能更好理解数学。)尽管文章谈论了不同的观点,也提出男孩更具有“数学基因”这个观点本身就是建立在男女未被公平看待的基础上,但这篇文章仍会对学生产生较大误导。无论文章最后是否否定了所谓“数学基因”的观点,这篇文章都会让学生从一个不正确的角度(即性别与基因)来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有一篇短文 “Hammers Are for Boys and Needles Are for Girls”(锤子归男孩,针线归女孩),讲到一位妈妈看到女儿的考试卷子上的题目,要求将斧头、螺丝刀、针线、扫帚与男孩或是女孩连线,而女儿得了零分,因为她们家是父亲做饭,母亲修理家具。这位母亲很生气,认为学校误导女儿的性别认知。这篇短文乍看之下是宣扬男女平等,但实际上将学生思维引入了一个“非男即女”的误区。实际上,学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被看做无差别的个体,学校对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不应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在这个例子中,两个极端可被理解为女孩子就该做饭做家务和女孩子就不能做饭做家务)。如有必要,谈及男女问题时,教师应教育学生平等分担家庭劳动和责任,同时独立自强,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
二、避免一些美剧式的过于随意的口语和同学间不和睦相处的场景
某地方教材听力部分是学校里两个女孩子之间讨论同学的对话,出现了“the teacher is so laid-back…she makes me sick…get out of my face”(老师也不管管……她让我感到恶心……从我面前走开)等词语,虽然明显截取自美剧场景,做到了语言地道,但立意却不高。这段听力中的两个学生谈论第三个同学时使用的词语“她让我感到恶心”“上课不听讲,这次怎么会考那么高”“老师也不管她”等,首先会误导学生产生不学习也能考高分的侥幸心理,其次引导学生建立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坏话等不良价值观。
教材虽然应注重还原、贴近学校生活,但不是每种学校生活都应该被还原的。教材应该批判学生之间不和睦的现象,倡导班级亲如一家,同学之间友好相处,良性竞争。对这种听力材料中涉及的场景,如果教材一定要使用,也应进行明确批判,告知学生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可效仿。
三、倡导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观,学习与父母相处的正确方式
某地方教材文章中作者提到,喜欢读书最初原因是为了逃避父母吵架:“Reading has always been a good way to escape…my parents began fighting frequently. Those were hard times for me…I never seemed to hear the fighting that was worsening or the names they called each other while I was reading…”(阅读常常是一种逃避的好方式……我父母总是打架。那些时光对我来说很艰难……当我阅读时,那些越来越大的争吵声和他们互相谩骂的声音就离我远去了……)当作者沉浸在书籍中时,父母的谩骂声也就听不到了。虽然文章主题讲的是阅读是应维持一生的好习惯,但这里提出的喜欢上阅读的原因对学生不是正确引导,不适合放入高中教材。家庭生活中父母之间的摩擦甚至是不和,是不少学生会遇到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快要成人,面对家庭问题,不应逃避,也不应与父母置气、争吵,而要寻求良好的沟通,多劝解父母,也可在能力范围之内帮父母分担家庭日常劳动和责任。
四、关于中西方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差异
任何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不是小问题。作为拥有13.95亿人口(2018年统计数据)的泱泱大国,中国的教育改革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的教育质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目前中国社会教育问题仍然无法脱离中国社会人口压力大、社会竞争压力大的现实,所以中国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亦无法照搬西方国家教育方式。
高中英语教材作为高中生接触英语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渠道,给学生展现了西方国家多姿多彩或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因国情不同,在谈及教育问题时,应避免触及教育优劣比较,或过于提倡、鼓吹某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方式。例如,某地方高中英语教材中,一篇名为“A look at How and Why Students in Asia Learn”的阅读文章谈到了“complete self-government without help from teachers”“compare your school day with Ellens school day…”即提出美国初中学生有“完全的自治,可脱离老师的监管和帮助”“把你在学校的一天与艾伦在学校的一天进行比较”。这些都隐藏了不科学的、不基于国情的教育模式对比。因此,教材在谈及教育问题时,应给学生积極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避免产生怨天尤人、叫苦叫累的情绪。
五、倡导建立正确的民族观,舍弃关于民族性格的敏感话题
某地方高中英语教材有文章写到“中国的足球完了”,足球队的风格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的性格:“Chinese soccer is now down and out and we must admit that European soccer and Latin American soccer are the best of all. Im worried about Chinese soccer…we might discover a nations character through the style of its soccer team”(中国足球完了,我们必须承认欧洲和拉美足球是最好的。我很为中国足球着急……也许你能从一个国家的足球队风格上发现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格)。这些描述较为伤害国民感情。将体育运动与民族性格联系起来,不是正确的价值观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会容易被误导,认为有些欧洲国家的足球强势,是因为其民族性格存在优势,进而认为中国足球永不可能变好,再进一步认为中国的体育运动也不会发展好,进而对国家产生消极的感情。教师在教育学生看待体育运动时,应灌输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鼓励学生发展自身潜力,永不放弃,不因自身局限而轻易限制可以达到的高度。
以上举例的这些阅读文章或语篇,都或明显或隐晦、或在有意无意中传达了不利学生发展的价值观。笔者建议编辑工作中如遇上述情况,最下策为更换、撤掉文章;中策为删除有歧义、误导学生或存疑的语句;上策为更换极端词语,重新组织表达方式,使文章无疑义、不含糊,不会产生倾向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撤掉文章为下策的原因是,教材编写时每一篇文章的选择都凝聚着编者对课堂、对英语教学的理解,文章中的优美文字和出现的语法皆是本单元甚至本册重点,阅读文章后的练习也都是据此展开,轻易撤掉文章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删除有歧义的语句为中策的原因是,比之撤掉全文,删除语句“动刀”较轻,但语句的改动可能会造成前后文不连贯,影响表意;替换极端词语为上策的原因是,不影响整书结构、不影响单元重点、不影响文章立意,仅是回避不良场景。如上文第三点提到的包含不和谐家庭观的文(下转第29页)(上接第26页)章,更改文字后可变为:“Reading has always been a good way to escape from dull life. Those were hard times for me once in my teenage years when situation was worsening, but I seem never hear the sad sounds while I was reading…”(阅读常常是一种逃避枯燥的日常生活的好方式。我童年时有一段艰难的时光,那时事情总会变得糟糕,但我阅读时,那些不好的声音就离我远去了……)。这样更改,文章这几句话的主要词语和结构没有变,但关于父母吵架的内容就被去掉了。
当然,比改正问题更难的永远是发现问题。有些文章的价值观问题深深隐藏在字里行间,与文章作者所处的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和民族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高中英语教材所选取、使用的英文文章作者大多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其作者的价值观与所处社会制度与我们有较大的差别。因此编辑工作中,对地方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文章价值观的甄别一定要提升到足够高度,编辑本身也要时时提高警惕,将价值观审查的重要性列于文字和排版错误审查之前,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有疑义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黄世芳.审读外文书稿应倍加小心[C].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刘振山.怎样审读中学教科书稿件[J].新闻与出版,2013,(9).
[3]周梅芳.初中英语教材隐性内容对初中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为例[J].学园,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