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粟贷盗”反受奖

2021-04-01田向文

杂文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盗贼知府汉中

田向文

题目写下,先作解释。“发粟贷盗”,发,发放;粟,粮食;贷,借给;盗,盗贼。意思为发放粮食借给盗贼。如此解释,有点新鲜且令人瞠目结舌,可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穿越到明朝洪武年间。《明史》第一百二十六卷记载:洪武初,(费震)以贤良征,为吉水知州,宽惠得民,擢知汉中。岁凶盗起,发仓粟十余万斛贷民,俾秋成还仓。盗闻,皆来归。令占宅自为保伍,得数千家。帝闻而嘉之。

乖乖哦!怪哉怪哉!“帝闻而嘉之”?说明白点到底咋回事?

这是费震的故事。明朝开国初,费震因贤良被征为吉水知州,暂时主管地方军民政。“知州”是个怎样的官职?“暂时”二字作了说明,就是一个临时的官职,没有编制,属于体制外的人员。体制外与体制内是有区别的。体制内的人员是铁饭碗,可以论资排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哪怕每天来到办公室,吹吹空调,喝喝好茶,看看电脑,一月到头,工资也会到手,年终奖还一分钱也不会少,该升迁时能升迁,该加薪时能加薪。体制外的人员就不同了,端的是泥饭碗,没有编制,就得小心地呵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天累得像条狗,工资却少一大截,人家拿一千,你最多只能拿八百,社保公积金或者少很多,或者是一分也没有,看着领导的脸色行事,练就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神功,还得随时准备着被炒鱿鱼走人。

可就是这么一个体制外的官职,费震干的是认认真真,干的是风有声水起舞,干出了一番成绩,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奇迹。考核时受到了上级的表彰,被调任汉中知府。这是转正了,从体制外进入了体制内。

费震初任汉中知府就面临着重大考验,那是明朝开国的第三年。这年朱元璋正为解放四川厉兵秣马,陕西是提供兵源和后勤保障的后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陕西的责任之重,关系到解放四川的成败。但由于长期的战乱,许多村庄是烟囱断烟、土地荒芜,而且还有百年难遇的大旱肆虐全省,夏粮是颗粒无收,哀鸿遍野。鱼米之乡的汉中更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战亂加旱灾,那是雪上加霜的事。这还不算,如今更是盗贼四起,报警不断,百姓是挨饿加害怕,苦哉苦哉!南京是知道汉中的情况的,也是很着急,就下发了红头文件,责令费震开展严打,保一方平安,为解放四川作贡献。

费震收到“中央”的文件后,就急急忙忙地作了总动员,下了死命令,展开了“抓盗贼保汉中平安”的特别专项行动。可没有想到的是,盗贼是越抓越多,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一茬又长一茬。于是他就改变思路,深入犯罪现场去勘察研究。经过仔细的勘察,费震从众多案件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苦主家被盗的多是粮食,而金银财宝一个都没有少。这说明盗贼都是饥民,犯罪是为了填饱肚子活命。

犯罪的动机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费震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编写了一份政府公告,内容如下:从即日起,本知府决定打开官仓免息放粮,将官仓内两万多斛粮食,全部借给灾民,秋收之后归还粮食。公告写好之后,费震让秘书抄写多份,下发各区县张贴。

奇迹出现了。许多盗贼听闻知府开仓放粮,纷纷来投案自首,还有不属于汉中所辖区县的灾民也来了。于是费震又详细地修改了放粮归还细则。

此事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对费震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帝闻而嘉之!

费震“发粟贷盗”受到朱元璋的嘉奖,源于其以民为本、胸怀天下的治理之道,这种道就是担当。担当者“胆”当也,“胆”由智、仁、勇三点构成,这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智表现为善于观察事琢磨事,不被事物的表象迷惑,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本质,由表及里,治标先治本,药到而病除,方到而弊去;仁表现为身体力行地去做,费震亲自到犯罪现场去勘察,就是深入群众中间倾听群众的呼声,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等汇报,因此获得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勇表现为敢于承担可能的后果,打开官仓借粮给灾民盗贼,这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一不小心就会一命呜呼哀哉。保乌纱帽还是保民生,这是很难决断的,费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生,置生死于度外。

猜你喜欢

盗贼知府汉中
汉中之战(续)
汉中为王(二)
济公传
汉中情
六盗贼
汉中仙毫
远处识人
神秘的盗贼
远处识人
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