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心健身”课程的构建策略

2021-04-01赖艳彬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构建策略

【摘要】本文论述“修心健身”课程的构建策略:进行顶层设计,明确“修心健身”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依据与设计理念;实施“修心健身”课程,构建“修心健身”课程体系;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修心健身”课程有序、有效推进。

【关键词】修心健身 课程建设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074-03

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更是彰显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虽然近年来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开设了国际象棋、足球等兴趣课程,但是没有从总体上设计课程,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框架,这样碎片化、单一化的课程设置已经难以满足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学校在课程建设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特色活动的开展,还要考虑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多元化、基础性的课程。

为此,我校秉承“修心健身,均衡发展”的办学理念,深挖学校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修心健身”课程,做到精准定位课程目标,精细构建课程体系,精心实施课程内容,交互并进、多元融合、协同发展,达成“突出棋球特色,多元融合发展”的课程目标,实现课程整合、学生改变、学校发展。

一、“修心健身”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依据与设计理念

为了将学校办学理念行动化、课程建构统整化,我校以学校核心发展理念为逻辑起点,建立课程建设理念、目标与实践之间的逻辑联系,对课程建设的整体框架进行顶层设计。

首先,我校根据课程改革任务要求,从“修心健身,均衡发展”的办学核心理念出发,打破学科分界进行整体设计,提出了“突出棋球特色,多元融合发展”的学校课程建设总目标,突出育人核心,把课程建设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建设富有文化特色、丰富多元、融合发展的课程体系。

其次,我校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即:以南宁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专项课题“以‘修心健身,棋球融合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支撑点,以课程开发与建设为重点,通过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铸造特色品牌,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再次,我校明确了课程建构的总体依循。“修心健身”课程是从“修心健身,均衡发展”的学校核心发展理念出发构建的课程体系,课程建构的主要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二是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校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学校文化特质和学生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办学特色。

最后,我校在课程设计方面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理念:一是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在课程设计中,学校首先要考虑的是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本,学生要“走好每一步”,主动学习是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我校在“修心健身”课程构建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二是修精神,强体魄。“修心健身”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人格品质和身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的培养任务就是启智、养德、怡情、健体、践行,为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三是循本性,扬个性。我校的课程设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种选择和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合适的发展方向,形成特长,获得发展,张扬个性。四是积跬步,挖潜力。荀子在《劝学篇》中写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校在课程设计中既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经验的掌握和积累,引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和发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将自身潜力转化为现实能力,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从小成走向大成,这是对校训“走好每一步,天天在成长”的最好诠释,也是课程建设的落脚点。

二、“修心健身”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我校在建立“修心健身”理念体系之后,进行“修心健身”实践体系的构建,使学校办学理念与课程建设成为互相关联的整体,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搭建支撑平台。

(一)建立课程基本结构

经过反复讨论,我校课程建设团队成员一致认为“修心健身”课程结构应着力于解决当前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三位一体,多元融合”的课程结构,重构基础课程,增加灵活多样的拓展课程和体现办学特点的特色课程。其结构如图1所示。

我校以“整合融通”的思路构建学校“修心健身”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办学理念和课程设计理念,这三类课程三位一体、兼容并包,课程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既突出基础性又体现综合性,既凸显特色又注重多元呈现,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同时,体现了不同的层次性: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本课程面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均衡发展;特色课程突出学校特色项目,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选择人才,进行分层培养、特长培养。

(二)开发多元校本课程体系

我校围绕“修心健身,棋球融合”的核心发展理念,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课程目标为纲领,听取各方意见,分析学生需求,建立了以“精神、素养、能力”为学生培养目标,以“修心、健身、实践”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包含“修心养德”“启智健身”“创新实践”三个项目九种分类三十多项内容的校本课程。其具体构成见下表:

表1 校本课程构成表

[目标 课程名称 分类 具体内容 滋养精神 修心养德课程 学校文化课程 学校“三风一训”、办学理念、校歌、文化标识等 传统文化课程 经典诵读、“我们的节目”主题文化活动等 “走好每一步”养成习惯课程 一年级“以棋冶情有礼仪”;二年级“以棋会友重团结”;三年级“落子无悔讲诚信”;四年级“专心致志思进取”;五年级、六年级“举棋若定显自信” 提升素养 启智健身课程 思维课程 国际象棋、趣味数学、快乐写作、电脑绘画、编程、数学思维拓展等 艺术课程 剪纸、书法、绘画、摄影、合唱、舞蹈、口风琴等 健体課程 足球、篮球、田径、武术、乒乓球、花样跳绳等 ]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民主的过程,有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我校对课程的具体实施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安排,采取菜单式的选择形式,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时安排灵活合理,如“修心养德”课程贯穿于晨会、早午读、班队会等一日教学活动之中;“启智健身”课程主要在每周二下午两个课时的社团活动时间开展;“创新实践”课程主要在综合实践课上、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开展。

校本课程建设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战略选择,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均衡发展,不仅合理配置和整合了多种资源,拓宽了基础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还衍生了一批优质作品和特色作业,编写了《晨诵》《国际象棋》《足球》等校本教材,积累了丰厚的教学成果。

(三)推进特色课程发展

在校本课程开发和构建的过程中,我校在全面均衡、自主选择、多元融合的基础上,重点对国际象棋和足球两个课程进行突破,使其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以特色课程带动学校特色发展。我校通过“三个课堂融合”和“五化同步”两项举措全面推进特色课程实施。“三个课堂融合”即发挥“第一课堂”的教学主渠道作用,丰富“第二课堂”校本课程活动,拓展“第三课堂”校外竞技交流。“五化同步”主要指:

课程化。国际象棋和足球是学校的必修课程,我校以“整合融通”的思路在各学科中渗透国际象棋和足球教学,构建了“人人参与,全面推进”特色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方面做到了“三个确保”:一是确保课时有保障,全校每班每周各安排一节国际象棋课和足球课,保证“每周至少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并利用大课间和社团等活动时间实现全面普及与提升;二是确保学习有教材,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水平开发、编制了《国际象棋》和《足球》两套特色校本教材,将这两项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系统化、趣味化、形象化;三是确保训练有师资,我校有足球专业体育教师,国际象棋教师由学科教师兼任(兼任教师均参加了国际象棋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并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定期进校指导。

育人化。我校重视国际象棋和足球中的德育元素,让德育贯穿于国际象棋和足球运动训练全程,进行相关礼仪和知识教育,发挥两项活动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价值取向;团队合作、永不言败的精神;耐挫抗压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胜不骄,败不馁,既能尽到最大努力,又能够坦然地接受结果,豁达阳光的生活态度。

活动化。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我校每年都开展足球嘉年华、一年级“开棋礼”等大型活动,还自编了棋操和足球武术操。学生人手一个足球、一副国际象棋,每周进行两次足球武术操和一次棋操练习,每天都开展国际象棋或足球小活动,实现“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人人有球练”的目标。

层次化。我校将国际象棋和足球课程分为普及类、兴趣类和特长类三个不同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都进行了细化,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成立了普及班、提高班和精英班,组成培养梯队,每周安排训练课,做到“普及教育、分层培养、稳步提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和训练体系。

竞赛化。我校将两项特色课程的教学体系与竞赛活动有机结合,以普及促比赛、以比赛促普及,开展了“小棋王争霸赛”、班级足球联赛等竞赛活动,保证每月开展一次专项竞赛,每学期进行一次校园联赛,每年参加一次玉州区、玉林市级比赛,使竞赛活动的开展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2009年至今,我校连续多年承办每年一度的南宁市中小学国际象棋比赛,学校选派的小棋手均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自2015年起,南宁市中小学国际象棋比赛冠名为“华衡杯”,这充分证明了我校国际象棋教育在社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各类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竞技水平,培养了一批国际象棋和足球人才,还进一步打响了学校特色品牌。

三、“修心健身”课程体系的保障机制

为了推进“修心健身”课程建设项目高效运行,我校建立保障机制并及时跟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构建协调推进机制。我校建立课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协调推进课程建设的各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中层负责人和学科负责人,重要问题由负责人分工主抓,形成相互关联、督促共进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其次,形成責任落实机制。我校围绕课程项目完善课程内部运行机制,在项目领导小组下建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将课程建设总目标分解成分目标,以学科为单位将分目标落实到各个教研组,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再次,建立监督评估机制。我校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及时通报课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措施、责任及时限,形成会议纪要,由项目领导小组监督落实。最后,完善反思改进机制。我校项目实施小组以具体任务落实过程为思考对象,反思在开展课程过程中的决策和行为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共同探讨、专家点评等方式明确工作方向,提出改进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保证课程建设工作方向不走偏。

四、“修心健身”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效

我校“修心健身”课程的全面推进了学校教育的整体变革,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学校育人体系的关键环节,师生获得共同成长,共享课题研究的丰硕成果。

在学生层面,我校“修心健身”课程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表现出极大的可塑性,在教育教学、文艺、体育等各类竞赛中屡次取得优异成绩;在丰富多彩的特色德育活动中,学生展现出活泼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谦虚有礼、大方自信的良好品行。

在教师层面,我校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带动了教师的整体变化。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和课程体系构建等工作,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可以说是聚全校教师之智、集全校教师之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较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养成了善于反思、刻苦钻研、乐于总结的好习惯,在工作中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提升,研究成果日渐丰硕。同时,教师的发展又有效地带动了课题深入开展,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校课程建设团队成员越发体会到课程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一是需要厘清课程内容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课程的多维和多层结构出发建构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更好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是需要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目前我校的课程评价还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没有从课程内容入手,下一步我校将重点研究课程实施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特色课程的评价以及学生发展评价,将过程评估进一步体系化,发挥评价对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和杠杆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全印,赵中建著.学校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雷卫平.教育行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取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2)

[3]熊德雅,龚春燕,胡方.特色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与关键要素——探讨中小学特色课程开发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小学管理,2015(11)

作者简介:赖艳彬(1978—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管理。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构建策略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