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巴绘画艺术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04-01陈秀珍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教育策略文化传承

【摘要】传统东巴绘画艺术是中国纳西族描绘东巴宗教仪式中的形象为主的,但是现代东巴绘画包含了纳西族对生产劳动、游牧耕种的生活形态,也表现出人民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世界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加入东巴绘画的教学,是从东巴文字图形化的角度入手,将符号元素用完整的画面进行表现,引导儿童在美术学习中去探索东巴文字的意义、表现形式,学习符号图形化的创作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培养儿童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达到开阔眼界,增长本土民族知识,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将人民的情感表述及传统文化结合提炼转化,更有效地让东巴绘画教学进入到儿童美术课堂,从而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东巴绘画教学;学前儿童;文化传承;美术教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2-081-03

【本文著录格式】陈秀珍.东巴绘画艺术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2):81-83.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院级课题:“东巴绘画艺术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意义”(课题编号:2019XY01)。

引言

在学前儿童美术课程中开设东巴绘画课程,并不是对东巴绘画作品进行简单的复制和临摹,而是需要教师引导儿童对东巴绘画艺术的热爱,发现其中的内涵,通过合理的课程开发。

一、东巴绘画艺术的传承现状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其中有12个少数民族,纳西族数量在少数民族数量中最多,而绚丽多彩的纳西族文化也是很多学者竞相研究的主要内容。东巴绘画艺术作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如今很多学者在东巴绘画艺术中加入东巴文字,让东巴绘画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学习。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通过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洞经音乐、东巴舞、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的仪器组成。能够传承至今也是因为它不仅包括了物质的东西,还和纳西族生活生产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弘扬和传承纳西族敬畏自然、热爱家乡的文化精髓。

东巴绘画现在的传承状况主要有自然传承、民间组织传承、政府设立传承保护基地、学校教育传承几个部分组成,其中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白沙完小是两个主要的学校传承点。经过笔者实地考察,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只是适用于大学生。白沙完小有一本东巴文化的教材,包括了东巴文化的音乐、舞蹈、绘画等全部内容,较笼统,对于东巴绘画艺术的教学没有完善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比较困难,且不适用于学前儿童。而民间组织的传承方式针对游客为主,游客流动性较强,无法将内容学深入,课程体系也不够系统,且学习的条件限制于东巴的家中,师资力量不够充分,教学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丽江本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2018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0日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中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习总书记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

美术是孩子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单纯的技法训练,而是一种艺术文化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拥有广阔的视野,培养出对自己民族美術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现阶段丽江本地大多数儿童不了解东巴绘画,没有上过系统的东巴绘画课程,对自己民族的东巴文化也一知半解,自然对本民族的文化缺少认同感,东巴绘画的传承面临巨大的断代问题。

在幼儿园教育中,东巴象形文字的相关知识内容普及也不是很到位,大部分教师不识东巴文,不懂纳西语,给东巴象形文字的普及教育带来很大的障碍。东巴文教学在丽江市幼儿园有相关的课程设置,但是以辨认文字字形结构为主,没有相应地加入图形含义及故事性延展的内容,而学前儿童最敏感的故事性图像记忆部分有所缺失,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是很高。

因此在儿童美术课程中开设东巴绘画艺术课程,让本地儿童建立民族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将其传承下去,研究儿童东巴绘画教学实施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前儿童美术中加入东巴绘画艺术教学的意义

1.造型优势。现代东巴绘画中会使用一些东巴文字,通过东巴文字具有象形造型特点研究,发现这种图形文字造型与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比较契合,例如东巴文的“人”字,造型类似儿童画中的火柴人,结构简练,辨识度高,容易被学前儿童所接受。

2.故事性优势。现代东巴画内容多为生产、生活、耕种、劳动、神话故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儿童在绘画中也喜欢绘制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在讲授中能够相互联系,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

3.色彩意义。以东巴画《神路图》为例,东巴绘画中通常使用浓墨重彩进行描绘,色彩对比鲜明,表现出强烈的色彩情感,表达出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让学前儿童学习东巴绘画过程中,能够了解色彩表现、民族审美风格特点和象征寓意,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提高儿童审美能力,能够贯彻落实国家2018年对儿童美育工作意见,建立起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4.传承意义。在丽江本地大街小巷有很多墙绘东巴画,儿童从小对这些作品有一定的记忆,通过课程讲授东巴文化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有很好的延展作用,同时能够引起儿童对本土文化的兴趣,激发儿童的学习和探索欲望。

四、学前儿童东巴绘画教学实施研究——以东巴文“云”字为例

1.授课对象:4--6岁儿童。

2.教学目标:

①简单了解什么是东巴文字,了解东巴文字的信息传达作用。

②欣赏东巴经书和艺术家和品正老师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③能大胆地学习运用东巴文字和涂鸦风格的艺术语言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3.课前准备:上课PPT、墨汁、毛笔、水粉颜料、东巴纸。

4.上课流程:

(1)课程引导

儿童阶段的注意力通常是从无意注意开始的,我们可以先给出几个具有特点的东巴文字,让孩子猜出其主要的含义,鼓励孩子从无意注意到参与其中,发生兴趣产生印象。

儿童对东巴文的关注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教师需要在引导中注意: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文字造型的来源,产生对其注意的动机(如:“这个字看起来像什么呀?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让儿童能够明确自己的关注点,并提高注意力对造型形成具象思维,对注意的对象引发强烈的思考与想象。第二,尽可能多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发儿童的有意注意,提出明确指向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孩子针对问题来思考。

(2)探索发现

教师可简单介绍东巴经书《白蝙蝠取经记》的故事概要,找出经书节选,试试能否大概猜出其中的文字造型。讲述东巴绘画的演变,介绍当代纳西族东巴绘画艺术家和品正老师,让小朋友能够猜出老师的画中之意。和品正老师的东巴文字绘画作品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表现手法,善用东巴文字为绘画元素,用朴实的色彩、线条表现出东巴绘画的符号性艺术魅力。

(3)课程重点介绍:东巴文的云

“云”是东巴文字里字形最多的文字,也是因为云的多变性造就了字形的多样性,对比真实的云和东巴文“云”字的造型特点,找出其线条绘制方式。介绍与“云”字字形相关的东巴文字(图一)。

提问:云为什么这么多造型?(引导儿童思考云的多样性,在腦海中产生云的形象)

提问:猜猜雾怎么写。(提升小朋友去思考具体事物的造型总结能力,使他脑海中形成具体的造型反馈,有效达到对课程内容的注意)

提问:多个文字组合在一起是不是会成为一幅画呢?

(4)作品创作表现

①在东巴纸上用黑色墨汁线条绘制出最喜欢的“云”字,可加入其他的装饰元素或其他东巴文字让画面内容丰满;

②使用5种色彩以内的水粉颜料填充画面,注意不要覆盖黑色线条;

③根据画面效果,可在画面中撒上白色小点,让画面具有肌理感,重现东巴绘画中的历史年代感。

(5)课程效果评测

图一和图二的作者均是6岁以下的儿童,在课程中能够理解东巴文字含义,并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在教学1年后依然能够记得文字的含义。作品在画面表现中笔触的自然使用,也能够体现东巴绘画作品的原生艺术感;多种东巴文字的造型融入,能够让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故事性;儿童天马行空的色彩搭配也让东巴绘画创作变得鲜明生动充满童趣。

(六)课程结果分析

通过实践授课结果发现,教师对东巴绘画艺术课程合理引导让课程具有吸引力,能够有效达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本土民族艺术能够引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原生态涂鸦方式让儿童具有成就感,处于绘画涂鸦阶段和象征阶段的儿童,使用东巴绘画艺术的方式能够表现出儿童绘画中充满诗意的象征和寓意,稚拙的线条更能凸显出东巴文字原生态的符号构成方式,儿童大胆的色彩表现也能够让东巴绘画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更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五、儿童东巴绘画艺术教学方式总结

(一)提高教师对东巴绘画艺术和东巴文的知识积累

教师可以通过对东巴绘画艺术作品《东巴神路图》、东巴艺术绘本《白蝙蝠取经记》,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东巴画教材》的学习,配合课检索东巴文字的公众号“纳西语遇见东巴文”,查阅相关东巴文,结合文字详解学习东巴文化的相关知识,提升相关知识储备。同时研究东巴卷轴画、木牌画、纸牌画,配合现代东巴画家赵有恒、和品正、张云岭、王荣昌、兰碧英、张春和等艺术家作品,探索线条、色彩、故事元素在儿童绘画中的契合点。

(二)注重启发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前儿童的启发引导,用东巴文字造型的象形性吸引学生动脑猜想,同时可配合相关具象文字的图片,找到造字规律和符号性表现特点,增加儿童的探索欲望,加强图形记忆点。

(三)培养对色彩的感知

通过艺术家作品赏析,引导儿童分析色彩的代表意义,通过具象联想出不同色彩的具象图形造型,让儿童能够认知冷暖色彩带来的心理效应,学会使用邻近色、对比色等配色原则。

(四)鼓励创新组合

通过不同文字的造型、含义讲授,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多种文字组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故事内容,以此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达到开阔眼界的目的,同时让儿童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使民族文化绽放新的生命力。

六、结论

东巴绘画艺术是潜在的本土文化资源,通过美术课程开发、转化和利用,能够将本土化民族文化课程发挥其作用,从而能够顺利进入学前儿童的课堂。虽然东巴绘画艺术和学前儿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他们能够相互联系,在完善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同时,能够将本土民族文化得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由于在以前的美术课程中,对东巴绘画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思考,所以进入学前儿童课堂教育中难以得到实施,用完整的课程体系方式建设绘画课堂,让教师能够通过课程内容介绍、课程设计、材料准备等详细资料掌控开展东巴绘画课程的方式,让学前儿童能够学习东巴绘画艺术,增长本土民族知识,理解纳西族祖先留给我们的绚丽文化艺术记忆,同时能够让这些文化记忆深植于儿童脑海中,关注东巴绘画艺术,增强对自身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将人民的情感表述及传统文化结合提炼转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巴绘画艺术不被历史的洪流湮灭,更有效地让东巴绘画教学进入到儿童美术课堂,从而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赵世红,和品正.东巴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1).

[2]张莹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10).

[3]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9).

[4]查理斯·P乔利.儿童与图画解析儿童绘画心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10).

[5]和江群,卢清.东巴文字与幼儿发展特点研究[J].时代教育,2011(2).

[6]张凌飞.浅析原生艺术对儿童绘画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8(10).

[7]王亚雄,邹萍.关于儿童绘画发展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

[8]张志宏.传统东巴画与现代东巴画之比较[J].大舞台,2004(1).

[9]陈秀珍.东巴文字图形符号解析与对图形设计的影响研究[J].艺术品鉴,2020(6).

作者简介:陈秀珍(1984-),女,纳西族,云南省丽江市,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教育策略文化传承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