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汉字文化中的婚姻与家庭

2021-04-01胡峪鸣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婚姻家庭

摘 要:汉字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字,方形的形体构成了其独特的美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文明。汉字是世界文字中使用历史最久的文字,也是表意文字的代表。虽然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但是我们从其形体构造中还是可以窥见先人造字时的本意及其蕴含的深层文化信息。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很多重要体现。本文通过一些相关字形的分析,就汉字文化与婚姻家庭的关系进行探析。

关键词:汉字形体 婚姻习俗 婚姻家庭

一、汉字与婚姻

古代有着什么样的婚姻习俗与婚姻制度呢?本文将从一些具体的汉字构造中浅析我国古代的婚姻习俗与制度。

(一)“女”部汉字与婚俗文化 在我们目前使用的汉字中,很大一部分与婚姻有关的文字都是以“女”字为部首的,许慎《说文解字》说: “女,妇人也。象形。”其体像何形,许慎没有明说。或有人下屈之意,或说侧立俯首敛首屈膝之态,总之,是委屈柔顺服侍男人的样子。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分工主要是室内劳动,如纺织、女红等,这些行为多以坐姿完成,因此古汉字中“女”字的形态就突出了女性的这一特征,为女子跪坐的形状。从后世对“女”字的解释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人们对女性的轻视以及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从本质上讲,“婚”“姻”“嫁” “娶”等这些“女”部汉字就蕴涵了其所代表的婚嫁习俗中对女性的歧视。

1.“婚”“娶”与掠夺婚俗 “婚”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婚”字是个从“女”从“昏”的会意兼形声字,许慎在这里说了两个理由:一是周礼规定“娶妇以昏时”;二是“妇人阴也”。显然我们可以肯定,第一个意思才是真正能够阐释“婚”的含义的。“娶妇以昏时”是由当时的民间婚姻习俗所决定,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日落黄昏后娶亲就成了一种风尚。晚上迎亲,也有另外的原因。有些男人通过正规的礼节也有可能娶不到妻子,所以他们就不得不去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抢老婆。既然是“抢”,当然会有人抵抗而且还要逃跑,自然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去抢了,必须要在天黑后才能实施,《礼记》中记载的“婚礼不贺”“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就是抢婚习俗的体现。甚至现在我国有些少数民族比如说瑶族仍然保留了这种原始的婚俗,夜晚,男方的迎亲队伍高举火把冲向女家抢到新娘后往回走,半路上女方队伍杀出来回抢新娘,这时,新郎出现了,他找到新娘后偷偷带着新娘逃出混乱的“战场”溜之大吉。

娶妇在古代其实也是一种抢婚。《说文·女部》:“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换言之,就是抢个女人做自己的妻子。娶亲,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一件莫大的喜事,所谓“天作之合”“喜结良缘”,一般都会挑一个良辰吉日去迎亲,但是这在当时要在傍晚去抢亲,可以看出当时不仅没有严格、完备的婚姻制度,更能看出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当然,这可能也是父权与母权权力争夺的后果,使得女性在当时只是男人的附庸。

2.“嫁”与买卖婚俗 买卖婚俗在古代普遍存在,就是说夫家娶亲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但是往往这些金钱数额并不大,也就是女性并不值钱,这与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也有关系。而且在当时,几乎所有男性都把女性看成繁衍后代的工具,并没有很坚实的感情基础。而且当男性一方不喜欢或者厌恶了女方之后还可以转手卖掉,这在我们今天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可事实上女性就是这样卑躬屈膝地做了男性的附庸几千年,这种情况一直到“五四”时期才有了整体上的改观,女性的独立意识才真正崛起。《说文解字》曰:“嫁,女适人也从女家。”李梵《汉字简史》认为:“嫁”得名于“贾”“沽”。“嫁”“贾”“沽”上古均“见”与“鱼”部。而“贾” “沽”皆有买卖义女好嫁人,其实就是卖给了人家。可见“嫁”表现了古时的买卖婚俗,也正是有了买卖的实质,所以才产生了嫁女的补偿问题,也就出现了女人的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某女子无偿出嫁,则是女子自身及其家族的名誉损失;相反则是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极大的荣誉。

3.“媒”“妁”与包办婚俗 直到今天,在一些封建氛围浓郁的家庭里,还是会存在包办婚姻。孩子没有选择爱情和婚姻的自主性,只能听父母的,一切由父母包办,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幸福实现,更是容易造成家庭不和睦等问题,甚者将会对社会造成危害。这种婚姻习俗,由来已久。《说文解字》曰:“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女方的媒人。也泛指媒人。《说文解字》月:“妁,酌也,斟酌二姓也。”就是说媒、妁都是谋合二姓婚姻的人。媒、妁二字,表明古时的婚姻不是男女自由恋爱的结果而是需要第三者的撮合。

我们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以及古装剧中就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话题,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持有一种批判态度,所以这种习俗在当时也是存在很大的争议,约定俗成的并不代表就是适合的、最好的,还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 从“舅”“姑”二字看群婚习俗 今天,“舅”“姑”在我们的汉语使用习惯里,分别代表的是母亲的兄弟以及父亲的姐妹,但是这在古代是有多种含义的。“舅”在古代,既是母亲的兄弟,也是媳妇的公公,同时还是女婿的岳父;“姑”在古代,既是父亲的姐妹,也是媳妇的婆婆,还是女婿的岳母。这样亲属称谓一字三用的情况说明了当时的家庭关系情况,在一个家庭里,对于女性,公公就是自己的舅舅;对于男性,岳母就是自己的姑姑。这就说明了当时群婚习俗的存在,在当时医疗条件不发达甚至几乎没有医疗、健康意识的情况下,很多家庭都是近亲结婚。

二、汉字与家庭

婚姻是一个家庭产生的标志,男婚女嫁组成家庭是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活动。这样激动人心、美好的过程,必然也要在汉字文化中有所体现。

(一)从“父”“母”二字看家庭成员 “父”,甲骨文中像手持石斧之形。石斧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之一,因男性较女性健壮,所以人类最初的社会分工,是女子采集或女红,男子外出狩猎。手持石斧外出狩猎,是当时成年男子的主要工作,因此就用“父”来指称成年男子。在古代男子满二十岁时会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的同时,以“某某父”为字,“父”也可以用作“甫”,都是成年男子的泛称,如孔子,名丘字仲尼父(甫)。后来“甫”便成为对男子的美称。“母”,本女性之尊称。母的字形,为女字加两点,即表人乳之形。甲骨文中母、女二字可以通用,一个作尊称,一个作一般名称。如祭祀的对象,都只用母字。从语言文字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母是多智谋、善教诲的人。今日教,古日谢, “养不教,父之过”,然而教诲的诲字却是音义皆从母的,在“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还有什么父教呢?首先游人不倦的是母,然后才有父。谋虑的谋,本作晋,从口,母声。《玉篇》有“时,虑也”,义相类似。所以,语言文字中所反映的母比父更能干,她生育、教诲、虑难,《诗经》中有“生我父母”“忧我父母”,这才是今天所说父母之义。

从“父”“母”二字的本意分析看来,父亲在家庭中就是力量的象征,由此演变到权力的象征,在古代,女人不可以管家,“掌柜”只能由男人来担任,因此赚钱养家也是男人在负责;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这一角色在家庭中有如此高地位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大多数。而女性的责任就是繁衍后代与相夫教子,无条件地顺从于夫婿,做他的附庸还要百般讨好,以免被休。

(二)从“生”“育”二字看家庭延续 “生”是个会意字,从中(音同彻)从土,象艸木出生土上。屮是象形字,象枝茎萌生之形。所以“生” 本指草木之生,后引申为人和动物的出生。

“育”,形声字,肉声;其形旁是一個倒写的“子”字。胎儿要生下来,头朝下,所以倒着写。今天动物、植物都可育,比如“育种”“育苗”等。

家庭中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世代更迭的,这一过程就需要由繁衍后代、生育来完成。生育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没有生育就没有新的人口,社会就得不到人口资源的补充,人类也将会一步步走向消亡。

参考文献:

[1] 何九盈,胡双宝,张猛.汉字文化大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刘洁.汉字视野下的中国婚姻文化[J].语文知识,2009(1).

[3] 白振有.汉字蕴涵的婚姻文化[J].延安大学学报,2008(1).

[4] 陆越.女部汉字与婚俗文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6).

[5] 张树.浅析汉字形体结构中的婚姻与心理文化意蕴[J].语文学刊,2005(11).

[6] 秦安丽.汉字字形与古代婚姻文化[J].新校园,2018(3).

作 者: 胡峪鸣,江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蒙学典籍在海外传播现状分析等。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婚姻家庭
试论青年婚姻家庭话语主导权
山西:“五色”分级预警处置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论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思想研究综述
第六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在厦门举行
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赴台慰问地震受灾两岸家庭
对我国婚姻家庭法教学改革的思考
临沂创建幸福家庭引导机制
一家牵两岸两岸一家亲
——第三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在浙江奉化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