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背景与对策

2021-04-01班军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循环

摘 要: 在“逆全球化”风潮割裂全球发展,疫情冲击产业链安全,人口老龄化挑战国内经济结构,消费不足约束国内市场潜力充分释放的复杂背景下,党中央做出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双循环,必须推动产业链布局优化与升级,促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空间,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从而达到“内循环”与“外循环”协同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双循环 “内循环” “外循环”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在后危机时代仍然表现疲软,“逆全球化”风潮涌起,使得原本就复苏乏力的各国经济雪上加霜;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经济结构、模式与动力亟待转型升级。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程度。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通过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逐步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40余年间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超过200倍,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10%,形成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目前,在供给端,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根据联合国产业分类拥有全部工业大、中、小类的国家,工业体系完备优势突出;在需求端,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人群数量超过4亿人,城镇化率水平达到60%,扩大内需的空间大、潜力足。

然而,传统的“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无法发挥我国供给、需求两端所具备的超大规模优势,无法将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因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强调同时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入手进行深层次变革,在进一步延续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大力拓展与激发需求端的空间与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首先要立足国内,充分发挥“内循环”的基础性、主体性作用;其次要放眼全球,有效实现“外循环”的联动性、互补性价值。两个循环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全局性、长远化发展。

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

(一)“逆全球化”风潮使得全球发展割裂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深陷“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高风险”的发展困境。然而,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非但没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贸易来共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反而大力推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使得“逆全球化”风潮大肆盛行,进一步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并加剧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发展矛盾。其中,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的制裁和限制“无出其右”,在贸易、金融、科技、舆论等多个方面对中国的相关企业、机构进行无端打压。

在此背景下,各国依靠经济全球化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越发坎坷,我国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对外依存度高的发展模式也越发不可持续。因此,原有的全球化发展模式已然无法继续,我国经济增长也不能再大规模依靠进出口来拉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有效应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需要尽快激发国内供需两端具备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积极带动全球经济复苏。

(二)疫情冲击使得产业链安全堪忧

自美国主动挑起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政府想方设法对我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进行压制,试图阻滞我国各领域技术进步的步伐,部分产品的全球产业链已无法有序运转。以芯片为例,现阶段我国每年芯片的进口额已经超过原油,尤其在高端芯片领域,美国等国家对我国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然而,美国通过对其他相关国家企业施压,联合起来对我国的科技企业进行打击,力图遏制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各国普遍采取“封国”“封航”“中止贸易”等疫情防控措施,客观上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转造成重大冲击,部分产业链甚至因此断链。

现阶段,我国对石油、天然气、钢铁等部分战略物资,以及大豆、猪肉等粮食物资的对外依存度依然过高,一旦外部供应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中断,或将引发“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诸多问题。因此,要首先通过“内循环”,实现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把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增强我国经济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韧性,并富有余力地带动国际产业链运转,最终实现国内、国际产业链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人口老龄化使得国内经济结构面临挑战

根据全球发展规律及各国发展经验,人口老龄化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的发展现象。自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人口抚养比上升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压力不断加大。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社会生产效率的不断下降,同时,总人口增长一旦由正转负,将导致总需求增长乏力。因此,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供给侧驱动力和需求侧拉动力同时减弱,进而对GDP增长形成拖累。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压力,必须扭住“内循环”这个能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牛鼻子”,引导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配置到高效率的生产领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经济的高效运作,有效对冲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生产效率降低。

(四)消费不足使得国内市场潜力未被充分释放

近年来,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转型,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动能的不断转换,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比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另一方面,消费贡献率的提升并不是由消费内生动力增强所驱动的主动提升,而是由投资增速下降和贸易顺差减少导致的被动提升,与美国、日本、欧洲等消费市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内需动力仍旧不足,內需市场依然存在巨大空间有待发掘。同时,国内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仍然存在,且在疫情冲击下可能进一步加剧。与富裕阶层相比,中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更强。双循环中的“内循环”就是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空间,激发消费市场潜力,使我国拥有的人口优势真正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增长动力。在此基础上,“外循环”可将市场进一步延展与扩大。

可以看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冲击造成的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的时效之计,又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成功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长远之策;既是对美国等推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国家妄想孤立我国的有力回击,又是我国通过自身更高水平发展促进更大程度开放、进而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对策

(一)推动产业链布局优化与升级

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与优化升级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前提。要充分发挥我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的优势,推动国内企业积极填补我国在重要产业链中的空白与短板,鼓励链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由现在所处位置向产业链中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位置不断攀升。同时,政府需通过财政补贴政策、金融优惠政策、产业支持政策等多元手段的综合运用,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大型装备制造产业等重点产业链的扶持保障力度,具体包括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定价与保护、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扶持力度、鼓励科研成果更好更快地向可应用技术和实用产品转化等等。此外,实现产业链布局的优化与升级不能“闭门造车”,尽管美国试图在高科技领域与我国进行“脱钩”,但我国仍需以开放的态度,不断强化与日韩、欧洲、新兴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联系与合作。

(二)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数据等各种要素的流动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户籍政策的限制使得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农村集体用地入市流通仍存在不少障碍;资本的配置还未实现所有制中性;管理这一要素不能取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报酬;数据资源被政府及少数互联网企业垄断等。各种要素的流通障碍使得我国拥有的规模庞大的统一市场优势无法得到发挥,因此,要尽快清除国内市场中阻碍要素流通的各种显性与隐性障碍,通过促进要素自由、高效地配置与流动,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2020年4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意见》,其核心就是促进要素定价的市场化和要素在国内市场的自由流动。若这一政策能够得到充分落实,将对清除国内要素流动障碍、塑造国内统一大市场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三)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

发展新能源产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影响国际形势稳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通过发展新能源进行能源国产化替代,进而加强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力度势在必行。同时,根据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要求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新能源产业符合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构建可持续的、绿色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因此,需通过能源供给与需求改革,不断加大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对传统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替代力度。

(四)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空间

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扩大内需既能让全体人民在更大程度上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增强民众获得感与幸福感,也能促进消费升级,并带动供给升级,实现供给与需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均衡。扩大消费市场、提升消费潜力的关键在于提高中低阶层人群的收入,降低中低收入阶层的负担,扩大中产阶层占比,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政策的实施,促进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并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保障居民有能力、有意愿将更多收入投入到消费领域。

(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内循环”是“外循环”的基础与保障,“外循环”是“内循环”的延伸与提升,两者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缺一不可。现阶段,区域化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2020年以来,东盟已超越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通过上海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建设等重大举措,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已经越开越大,但仍需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参与各种双边、区域与全球性多边合作,实现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内循环”与“外循环”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格局。具体而言,要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自贸区、RCEP、“一带一路”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增强我国在上述机制中的影响力与贡献度,通过双向开放来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08/25/content_5537101.htm,2020-8-24.

[2]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J].求是,2020(21).

[3]黄群慧.畅通国内大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N].光明日报,2020-7-28.

[4]黄建忠.供应链安全与双循环战略[J].对外经贸实务,2020(1).

[5]陈雯,马京京.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面临的困难挑战及相关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20(13).

(班军,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双循环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主动融入“双循环” 齐心唱好“双城记”全力打造“天府成都·品位锦江”
以双循环格局促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朱民:推动“双循环”互动发展,最根本的是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双循环泛品牌空调服务改造结构设计方法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循环”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依托工会优势,践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脱硫改造方案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