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回归与机制重构:高校“青马工程”功能再造的现实路径

2021-04-01张博

决策探索 2021年6期
关键词:现实路径青马工程

张博

【摘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简称“青马工程”)自启动以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社会观察三个途径,搭建了思政教育新平台,提供了青年成长新载体,促进了党团建设新融合,培养了大批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的学生骨干。然而在实际运作中,“青马工程”也存在着定位认识有局限、培训内容欠深度、结业考核走过场等问题,需要从“入口关”“培养关”“出口关”入手,对“青马工程”运作进行“全链条化”的功能再造。

【关键词】“青马工程”;功能再造;现实路径

“青马工程”启动以来,在提升青年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日渐凸显出一些突出问题。本文意在探讨新时代如何推动“青马工程”在实际运作中回归其创办初心,并根据新要求对其进行思路拓展和路径创新,以实现“青马工程”的功能再造。

一、“青马工程”运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理论学习。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系统设置课程体系,编发简明理论学习读本和资料,编排学习小组,配备导师;举办辅导讲座,引导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就党的创新理论、重大战略思想、社会公共政策及热点问题进行讲解;组织小组内、小组间和高校间的交流研讨活动,强化思维碰撞,丰富学习心得。

二是实践锻炼。主要是借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等方面资源开展合作共建,组织学员参加实习见习。除此之外,还有高校与当地中学合作,推动培养对象挂职担任中学团委副书记或团委书记助理,实现高校“青马工程”与中学团建工作协同创新;还有的将“青马工程”实践锻炼与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活动内涵。

三是社会观察。一方面,组织学员参加短期出国(境)访问活动,安排同港澳台和外国青年开展交流,引导学员对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升理论深度。另一方面,组织学员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观看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影片,寻访历史见证人;参与祭奠革命先烈、唱革命歌曲、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观看反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的影像资料、专题展览,邀请先进典型作事迹报告,体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主要成效

一是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直是我国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由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十分深邃,内容体系也比较庞大,仅靠一门课程的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实际教学中也往往出现“夹生饭”现象,教师讲不透,学生领会不深。“青马工程”以朋辈学习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以更加轻松、充分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员多维度、多群组、多方式参与学习,既增加趣味,又提升深度,为大学思政教育搭建了新平台。

二是提供青年成长新载体。高等教育在形式上区别于中等教育的要素之一,就是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载体选择。“青马工程”作为一项由团中央统一部署开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工程,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高校党委和团组织在导师、场地、教育资源等方面都给予了充分保障。通过这一载体,学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丰富和历练,青年成长成才路径得到进一步拓宽。

三是促进党团建设新融合。“青马工程”运作中编排的学习小组,一般均设置党团支部,形成完备的组织架构,制定相应的党团组织和成员管理制度,党团建设融合推进。此外,指导教师一般在高校党委委员即主要党政领导干部和师德师风、学术水平兼备的党员思政骨干教师中选拔。这有利于学校主要党政领导干部和党员思政骨干教师深入学生骨干中倾听声音、收集意见建议,了解学生党团建一手情况,指导党团组织发展,促进党团建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青马工程”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定位认识有局限

当前,有必要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概念进行厘清和界定。一方面,“青年”的范围既包括青年大学生,也包括青年教师、共青团干部和辅导员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应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运用实践方面均具备一定水平和能力的先进分子,需要特别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造诣和实践运用能力,而非简单的学术骨干或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工作骨干。而在实际实施推进过程中,不少高校把“青马工程”运作与常规的学生干部培训等同起来,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学生干部简单划等号,有的还将培训学员按照学生骨干、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和公益实践等类别进行划分,人为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进行割裂和拆分,这不能不说是在定位认识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概念的限定和误读。

(二)培训内容欠深度

通过对部分高校的“青马工程”运作实际进行考察梳理,笔者发现,在一般为期一年的培训中,大多以安排若干场次授课,加之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授课多为党史、形势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生干部工作实务等内容,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原著的深度剖析,没能清晰、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对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解读也缺少对现实的关照;而实践锻炼和社会观察则简单的以支教、敬老、扶贫等公益活动甚至小组出游的方式开展,缺乏专业的、触及深层次国情和社会现实的调研分析,不能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照中国现实问题的精髓和强大生命力。

(三)结业考核走过场

目前,各高校“青马工程”结业考核的方式大多比较简单,即以小组为单位,一则由学员上交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予导师评判;二则由导师召开考核总结会,学员畅谈学习体会,由小组导师评分。上述两项成绩综合加平时考勤情况进行核算,合格即可毕业。而在实际运作中,导师往往出于多种因素考量,如个人教学、行政事务繁忙、组内师生关系融洽度等,而为学员集体“开绿灯”,在评判心得體会及主持考核总结会时走过场,这在客观上削弱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严肃性,既不能体现考核的严格,也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学员的培养成效和个人素养。

三、高校“青马工程”功能再造的现实路径

(一)从精把好“入口关”

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和范围进行清晰界定,将“青马工程”与学生干部培训严格区分开,将辅导员、青年团干、青年专业教师等纳入培训范畴,加强学员选拔考核,优先选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运用实践方面兴趣高涨、具备一定基础的先进分子,侧重从中高年级和研究生中选拔学员。

(二)从实把好“培养关”

内容上强调吸引力与深刻性并重,形式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不能人为地将培训学员按照特定类别进行划分,而应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素养提升为核心的综合性培养。组织建立“青马工程”专家导师组,加强课程系统谋划,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原著的深度剖析,清晰、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对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重要性。组织编印系列教材,注重选编更多现实案例,让学员在对现实案例的分析解读中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讲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个大问题;改革实践锻炼环节,将组织资源向社会观察环节倾斜,组织学员深入基层开展国情、省情考察,撰写调研分析报告,在调查研究中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照中国现实问题的精髓和强大生命力。

(三)从严把好“出口关”

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严肃性,客观真实反映学员的培养成效和个人素养。制定“青马工程”学员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建立系统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设定结业率,提高淘汰率,破除“全员绿灯”“集体放水”现象。加强过程考核,设置培训期中考察环节,布置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社会现实问题评析等多样化考核作业,将期中考核成绩作为结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考核环节采取多重考察方式,兼顾理论和实践素养考察,先以小组为单位由导师进行组内初评,再召开全校性的评选展示会,由导师组进行集体评价,合格方可毕业,同时评选出优秀学员,以资鼓励。

参考文献:

[1]张洪涛,蔺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以辽宁“青马工程”为例[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31(02):43-47.

[2]李辉.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模式创新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2):13-18+24.

[3]霍然,吴翠丽.“青马工程”对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成效分析——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查[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8(06):6-13.

[4]华莉莉.高校“青马工程”十年回顾与反思[J].青年学报,2017(04):74-79.

[5]蒋义丹,龚利鑫,黄世毅.广东地区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西部学刊,2020(22):83-85.

[6]何檑,耿悦曦,朱翰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校青马工程人才培养指标体系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05):92-96.

[7]戴少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2020(07):68-73.

[8]蔡威,马悦.高校“青马工程”质量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3):1-3.

【本文系2019—2020年度廣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逻辑回归与机制重构:高校‘青马工程功能再造的现实路径”(2019GJ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猜你喜欢

现实路径青马工程
高校“青马工程”调研报告
高校青马工程培养青马学员的宗旨及途径
“互联网+出版”的现实路径及发展前景研究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与培育路径研究
国家审计职业化的现实路径选择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