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松江:探索“好邻居”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2021-04-01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松江区社区服务服务站

编者按:上海市松江区通过构建“好邻居”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区”,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社区延伸,探索了一套都市村居治理新模式。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三级服务空间,在镇街层面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村居层面以“1+5+X”模式优化社区服务站,群众层面推进社区睦邻点建设。制定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志愿服务三份清单明确社区服务站的服务内容,通过推进“社区云”平台、错时工作制度、“全岗通”“首问负责制”等接待群众制度完善社区服务制度,通过村干部“下楼”办公,实现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农村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松江区城市化快速推进,人口大量导入,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市中心城区相比略显不足,与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存在差距。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松江区积极探索集社会价值体系、服务空间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多元参与体系、考核激励体系五位一体的“好邻居”松江特色社区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明晰功能定位,打造好邻居多级服务阵地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总面积604.6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1个镇、6个街道、274个居委会、84个村委会,全区户籍人口65.95万人,农村居住人口29.8万。面对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还不够平衡、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现状,2018年松江区出台了《关于推进松江区“好邻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构建“好邻居”社区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一)整合资源,试点推进“好邻居”社区服务中心

松江区在镇级层面因地制宜推进“好邻居”社区服务中心实体建设,通过品牌化设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专业化支撑和社会化发展,探索养老、医疗、儿童、教育、文体、社会组织培育等社区生活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积极构建“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在松江区流动人口和老龄化比例较高的车墩镇,为了解决村民需求较大的养老、医疗等各类供给力量较弱的现状,镇政府将部分属于商业租赁的空间进行收回改造,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了集老年助餐、科普教育、健康体验、农村养老等功能综合设置的祥东“好邻居”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5177.31平方米,中心充分考虑周边村民婚丧喜事的需求,在二楼辟出一半区域作为村民的会所,方便周边村民使用。周边5个村的村民最多只需要步行15分钟就能走到中心,还未营业每天就有很多村民前来登记、体验,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

(二)优化布局,全面提升村级“好邻居”社区服务站

松江区在村级层面通过优化提升“好邻居”社区服务站功能,下发配套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手册,打造“1+5+X”空间体系模式,指导各村从外观装饰、标识标牌、上墙制度等予以统一更新,全区84个村实现从原有风格不一的村委会办公场地到“好邻居”社区服务站翻牌的升级转变,实现家门口“一站式”服务。“1”即一个受理服务“厅”,办公场所统一设置敞开式办公,前台以窗口形式接待村民,代理代办相关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公益慈善服务咨询等。“5”即五间基础服务“室”,分别为联勤联动室、议事协商室、党群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卫生服务室,每间服务室功能清晰、定位明确,从空间上进一步明晰社区服务站功能划分,提升空间利用实效。“X”即X项特色服务“点”,由各村在“1+5”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布局设置特色服务项目点。

(三)需求导向,不断推进“好邻居”农村睦邻点建设

因自然村的合并,松江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村域面积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而睦邻点的建设恰好能弥补公共服务设施不均衡短板。松江区按照村(居)民自主发起、村(居)民自愿参加、活动自己设计、政府引导指导的“三自一引”原则,已培育创建600多个睦邻点,其中,农村地区有400多个,示范老年人睦邻点有230多个。比如,新浜镇胡家埭村68岁的村民徐亚根主动腾出自家房子申报村里的睦邻点,在區民政局的政策扶持和村委会的张罗下,老宅被腾出来重新进行了装修,无障碍设施、棋牌桌椅、电视机、阅读架、血压计等一应俱全。他一周有三次走访活动,定期走访身边的独居高龄老人。每周活动日,他还会把最新资讯和政策传递给老人们。

二、创新服务手段,强化好邻居服务能级

松江区贯彻落实上海市社区工作大会及市委《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若干意见》精神,做好农村公共服务的“加减乘除”法。

(一)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村民的适配度

松江区以政务服务清单、生活服务清单、志愿服务清单“三份清单”为抓手,明确各村级“好邻居”社区服务站的服务内容,让村民在村门口就能办理各类服务事项。一是积极推进社区事务受理中心190余项政务服务事务全部向村级延伸,理清直接办理、代为办理、政策咨询等三类事项清单,推动更多事项在“好邻居”社区服务站一次性办结。二是整合面向社区的各类生活服务资源,为村民提供水电煤缴纳、公积金账户查询等生活便民服务。三是拓展志愿服务清单。落实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挖掘身边能人达人资源,培育热心公益志愿者,集结更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和公益服务,积极探索多层次、广覆盖、常态化的社区公益志愿服务网络。

(二)完善服务制度,提升村民的满意度

松江区创新和推广一批行之有效、受村民欢迎的服务制度,使服务更加利民便民亲民。一是试点推进“社区云”平台。在社区治理端,为各村依法协助行政、依法开展自治、日常办公管理提供多维度支撑;在村民参与端,设置信息公开、社区通知、在线服务、自治议事等“居社互动”功能,推动“好邻居”社区服务延伸到手机屏幕,提升年轻村民、上班族等群体的参与度。二是错时工作制度。松江区规范村委会错时工作、延时工作、晚间值班、双休日和节假日值班,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村务公开栏等方式向社会公示错时上班的具体情况,提高村民的知晓率,确保村民“找得到人、办的了事”。三是接待群众制度。松江区全面推广“全岗通”“首问负责制”和工作日志、民情手册等做法,规范工作纪律,明确接待要求。梳理村民常见事项办理内容、服务承诺,完善“首问接待—限时办结—办结告知”的办事流程,及时回应村民诉求。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村民幸福度

一是加强全科工作队伍建设。打破以条为界的工作格局,培育并打造具备社区治理基本技能的办事能手,推动村干部“一专多能、全岗都通”“一人在岗、事项通办”。二是加强村干部培训锻炼。健全示范培训、集中轮训、日常培训相结合的村书记、主任培训模式,发挥好书记工作室作用,不断提高村干部党建工作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基层治理能力。三是加强绩效考核。加大群众评价在考核中的权重,强化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绩效考核管理,对不能胜任的村干部,执行退出机制,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三、实现“三个转变”,有效激发多元共治活力

松江区“好鄰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以来,积极推动三个转变,实现了以有形有限空间发挥更好更优功能的工作目标。

(一)服务对象由“简单粗放”向“精准对接”转变

松江区“好邻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农村地区实际,积极收集民意,精准对接需求,持续多点发力。针对农村老人不愿离家养老,叶榭镇探索推广全市首个“幸福老人村”;针对农村地区文化资源不足,区文旅局推出农家书屋“百姓书声”文化惠民项目;针对村民收入低、看病难,区卫健委每年向农村输送乡村医生,推广1+1+1签约服务,开展免费体检、健康状况评估、优先转诊等服务。

(二)服务模式由“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

松江区“好邻居”社区服务模式改变了过去社区单一服务的短板,依托党建带动、服务支撑、活动联线等资源,达到群策群力、各司其职又互为补充的“集群作战”效应。比如,车墩镇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平台,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引入社会组织,打造了“大海公益”等一批深受村民欢迎的服务项目品牌,实现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双提升”。

(三)服务团队由“减负”向“增能”转变

松江区“好邻居”社区服务体系坚持“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原则,要求村干部走出“单间”办公室,“下楼”到社区服务站等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目前,全区各村已因地制宜完成村级办公场所改造,实现了村“两委”成员开放式办公,让村民找得到人、办得了事,疏通了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猜你喜欢

松江区社区服务服务站
社区服务智能化构成要素及其演进方向研究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帮你加油
帮你加油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上海松江区游客满意度调查和提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