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构建逻辑与内容
2021-04-01陶沙
陶沙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工业高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及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都使得生态价值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认识,典型的代表有:作用功能论和时代诉求论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对人们生态行为的养成具有引导作用,因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要改变认知,重视多元社会实践。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生态文明
一、生态价值何以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一)工业高速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回顾及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报告顯示,中国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我们在关注生产的同时也在关注生态环境,生态与发展是后工业时代留给人类的考题。在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引发了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的时候,人们开始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生存危机的加剧,究其根本原因是人们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无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这种发展观以“恶”的方式对待自然,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天人合一”变为相互对立。
(二)学科本身发展诉求的逻辑产物
承认全球化、参与全球化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重大特色,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需要从面对全球共同关注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生态危机层面把握和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包含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以及伦理道德教育等广泛内容的教育活动,是着力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引导、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活动。尤其当前受疫情影响,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反思,高校各个学科也都将关注点转至生态环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所以高度重视生态平衡,就在于人们生存和生活的环境所牵涉的社会复杂生态关系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而任何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需要整合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就承担着传播和培育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使命,理应成为生态价值观教育的主体。
(三)人类生态价值意识的觉醒
中国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早已有人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智慧和哲理,无论是宋明理学家朱熹的“天人共理、天人一贯、天人相通”思想,道教继承和发展为“天人合一”的思想精华,还是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执政时期提出“人与天调”主张,以及道家提倡的“人是自然之子”的思想和“万物平等”的价值观,都表明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但是近代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人们为满足自身对自然进行过度攫取,逐渐形成了错误的认知: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人的意识观念对行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随着当前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态价值,人类自身也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用马克思对人的理解来看,“在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在社会中除了进行生产活动外也开始关注社会生产的大环境,越来越注重人和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服务人、教育人、引导人的学科,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目的在于将生态教育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让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
随着生态问题日益严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也逐渐受到重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典型的代表有以下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功能论、时代诉求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功能论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帮助客体清除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残余、倡导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主动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和社会的意义关系。其中代表学者王学俭(2013)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效用和意义。曾雅丽、周艳华(2011)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为基础,基于“生态的价值”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动,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冯颖(2016)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活动对于人们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及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诉求论
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诉求论者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主要是基于全球环境问题严峻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和有力的精神支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则成为时代诉求。王彤、杨秋菊(2012)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主要是指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文明发展的意义关系。它的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思维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开阔了其研究内容的范围和领域,更拓宽了其研究的视野。这标志着人类本质的回归与思想境界的提高,更是思想政治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和革新。陈玥衣、赵云霞(2012)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一种,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课题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新发展。
综合上述的观点,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指在当今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的境遇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使人们正确认识人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三、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对生态价值的传统认知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是服务服从于人类的,人类是整个社会乃至生态环境的中心,一切需求应该以人为出发点。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将保护生态环境落到实处,需要转变人们对生态价值的认识,由隐性认识转变为显性行为。要将隐性转化为显性亦即思想政治教育所蕴含的思想、认识、道德等为人们所接受,就要将其内化为教育对象的某种深刻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外化为一种现实的心理的能量以及个体意识和动机,增强主体意识和主体力量,从而真正实现对生态价值的认知转变,并践行生态行为。
(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力度
随着生态问题的出现,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的人都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但是还未达到真正觉醒的层面,这主要是由于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离人们现实生活不够近;同时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所在行业的前沿问题,对其他行业的社会前沿问题甚少关注。基于此种现实情况,各个行业以及各个层次应该合力拓宽人们对生态环境当前恶化状况的关注度,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们对生态价值关注从自在转化为自觉,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灌输途径和接受途径共同合力,通过灌输途径对人们不懂的生态问题进行解释说明,通过接受途径实现客体的主体化,使人们清楚人与自然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通过转变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重视多元的社会实践
教育生态学认为,开放环境下任何一种行为都难以做到单方面显效,育人活动更是如此。为此促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同向合力对于增强教育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实现重在实践,人们要通过实践活动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但现实中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人们的社会角色不同,所以在保护生态环境实践中各有侧重,因此我们要重视多元的社会实践,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要形成合力。社会要侧重培养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制度方面严格要求,加强宣传;学校要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使得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得以净化;家庭要继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马俊峰.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王学俭,魏永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探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3.
[9]曾雅丽,周艳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1.
[10]杨永林.试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6.
[11]陈绪林.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J].中国高教研究,2008.
[12]史方倩.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代价值[J].理论月刊,2011.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