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时机与手术指征分析

2021-04-01梁一鸣宁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半球指征骨瓣

梁一鸣,宁波

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LHI)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2/3的梗死,伴或不伴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梗死。发生率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10%左右。LHI病情严重、预后差,必须尽早识别,早期监护和治疗。临床研究发现,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在手术时机、手术指征等方面仍存有争议[1-4]。本研究分析去骨瓣减压术治疗LHI患者手术时机与手术指征,以期提高LHI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LHI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共23例。患者均符合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5]: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梗死面积>同侧大脑半球2/3,经积极内科治疗伴意识障碍(GCS<13分),且患者家属同意接受手术治疗。排除瞳孔散大固定、凝血功能异常或患有凝血疾病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49~85(65.78±10.22)岁;梗死部位:左侧大脑半球8例,右侧大脑半球15例;入院时GCS评分6~15(11.83±2.52)分;术前GCS平均评分(8.52±2.64)分;发病至手术的时间5~91(21.96±21.92)h;合并症:高血压13例,糖尿病15例,心脏病(房颤、心律不齐等)14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的施行。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5]:切口起于耳屏前颧弓上1 cm,于耳廓上方跨过顶结节延伸至前发际线,骨瓣正中线旁开3 cm,骨瓣直径>12 cm,包括额顶颞枕骨,咬除蝶骨嵴至中颅窝底,颞底部至颧弓。硬脑膜悬吊后放射状剪开,以利颅中窝脑组织膨出。必要时需行颞极切除内减压。术中不切除脑梗死组织。手术结束时以人工硬膜行减张缝合。

1.3 观察指标 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6]:mRS 0~3分为显效,mRS 4~5分为好转,mRS 6分(死亡)为无效。评分标准:0分,完全无症状;1分,尽管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所有日常工作和生活;2分,轻度残疾,不能完成病前所有活动,但不需要帮助能照料自己的日常事务;3分,中度残疾,需部分帮助,但能独立行走;4分,中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日常生活需别人帮助;5分,重度残疾、卧床、二便失禁、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6分,死亡。

2 结 果

术后3个月mRS量表评分:mRS 0~3分(显效)6例,mRS 4~5分(好转)10例,mRS 6分(无效)7例。术前GCS评分3~8分患者与9~15分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CS评分下降≤3分患者预后好于术前GCS评分下降>3分患者(P<0.05)。起病至术前时间≤48 h患者预后好于起病至术前时间>48 h患者(P<0.01)。术前中线移位≤1 cm的患者预后好于术前中线移位>1 cm的患者(P<0.01)。术前瞳孔等大的患者预后好于术前瞳孔不等大的患者(P<0.01)。见表1。

表1 术后3个月mRS评分比较 (例)

3 讨 论

LHI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2/3的梗死,伴或不伴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梗死。如果LHI患者发病早期神经功能缺失和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并迅速出现脑疝,则称为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I)。MMI病死率高达60.9%~78.0%,死亡原因多为脑疝形成。即便患者存活,也将遗留严重神经功能残疾。

2006~2007年,三项LH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DESTINY、DECIMAL、HAMLET)证实了保守治疗的不足,而去骨瓣减压术在降低病死率和改善远期预后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7-9]。其中,Juttler等[8]的DESTINY研究、Vahedi等[7]的DECIMAL研究,因发现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提前终止研究。Hofmeijer等[9]的HAMLET研究完成预定的112例病例,结果显示手术患者获益,与DECIMAL和DESTINY研究一致。去骨瓣减压术已被证实是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动物研究显示,去骨瓣减压术可以减少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的梗死体积,增加皮质半暗带神经元细胞计数,改善神经功能[10]。

但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最佳时机尚未确定。由于脑水肿的高峰期在24~72 h,多数研究选择的时间点为发病后48 h内,认为48 h内手术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2]。晚期去骨瓣减压术(>48 h)可能不会改善MCI患者的预后,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脑水肿恶化达到峰值,从而使后来的减压手术无效。2012年,宣武医院一项纳入47例18~80岁LHI患者的RCT研究显示:患者发病48 h内接受去骨瓣减压术,6个月病死率低于非手术患者(12.5% vs. 60.9%);手术组预后不良患者(mRS 5~6分)低于非手术组(33.3% vs. 82.6%)[11]。本研究结果显示起病至术前时间≤48 h患者预后好于起病至术前时间>48 h患者(P<0.01)。

但也有观点认为,发病后多长时间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并不是很重要。尤其对于高龄患者,由于脑萎缩,导致老年患者脑因水肿死亡的概率反而较低,对老年患者可能影响去骨瓣减压术预后的不良因素需个体化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病时间、梗死体积、脑部侧枝循环情况)。也许临床症状加重到开始手术的时间、以及术前GCS评分更为重要[2-3]。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GCS评分3~8分患者与9~15分患者,2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GCS评分下降≤3分患者预后好于术前GCS评分下降>3分患者(P<0.05)。提示采用意识水平下降作为去骨瓣减压术选择标准是合理的。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不一定都会出现恶性水肿,而恶性水肿才是威胁生命最重要的因素。预测恶性水肿对于是否需要早期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具有决定性意义。脑水肿的高峰期在24~72 h,单纯的早期头部CT并不能成为预测是否会出现恶性脑水肿的指标[3]。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中线移位≤1 cm的患者预后好于术前中线移位>1 cm的患者(P<0.01)。术前瞳孔等大的患者预后好于术前瞳孔不等大的患者(P<0.01)。提示为达到最佳神经功能预后,应在脑疝形成前进行去骨瓣减压术。

值得注意的是,大脑半球梗死后的开颅手术虽可能会挽救生命,但实际上也增加了致残风险。故在指导患者或家属做出这一决定前,要对幸存者可能的生活质量履行详细的告知义务。

综上所述,去骨瓣减压术是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在脑疝形成前进行手术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意识水平下降作为去骨瓣减压术选择的标准是合理的。

猜你喜欢

半球指征骨瓣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大直径半球容器纤维缠绕线型研究
东西半球磷肥市场出现差异化走势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半球缺纵向排列对半球缺阻流体无阀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