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铁路工务线路维修质量的措施

2021-04-01秦永伟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务轨道铁路

秦永伟

(神华新朔铁路,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

1 引言

尽管目前的铁路交通业在不断进步发展,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不容忽视。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的开展旨在提高铁路工务线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用,在实施日常养护维修工作时,主要需要对铁路轨道及路基等进行修理。但是在实际维修养护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故障难以解决,导致铁路工务线路运输产生了安全隐患。所以,需要针对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的开展加大力度,为铁路运输提供安全的环境,为铁路综合运输的安全性提供保障[1]。

2 危害铁路工务线路安全性的因素

在铁路运行中,危害工务线路安全性的因素较多,主要原因在于铁路整体结构不佳,致使铁路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在铁路运行的过程中,部分轨枕的支撑面积会影响火车道床的应力,甚至还会产生轨道弹性下陷,不利于铁路的长期运行。在轨枕的根数档次提升时,钢轨的应力及轨道的弹性下陷都会产生非常轻微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极其微小,但是对于铁路的运行安全性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很多铁路工务线路都需要承载较多列车运行的压力,在长时间受压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受到损害。特别是在没有及时维修的情况下,轨道的磨损量一旦超出标准,将导致线路轨道无法继续使用,列车的运行安全就会受到影响。铁路工务线路会受到列车运行产生的压力导致道床对轨道的弹性降低,同时轨道也会受到损害,对于整体结构来说则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重大安全问题。所以,在这些因素下,铁路部门需要加大对铁路工务线路维修的重视程度,减少其中的不安全因素,为列车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2]。

3 铁路工务线路维修问题

3.1 维修手段与轨道结构存在差异

在实施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时,整体工作的开展会受到轨道结构的影响,但是很多工作人员在采取维修手段时,没有明确铁路结构的差异,导致维修效用不高。有时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也会受到自然环境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工作的实施效果产生较大的差异。实际上,铁路工务线路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因此在实施维修工作时,仍存在较大的难度。对于平原地区的铁路工务线路的来说,日常维修几乎不会受到自然环境或者地形因素等的影响,因此在实施维修时,难度较小,可以在较大限度地保证轨道的正常使用。但是对于高原地区的铁路工务线路来说,在实施维修工作时,需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在铁路产生轨道裂缝等问题时,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检测,会影响轨道的结构,导致列车的运行存在不安全因素。

3.2 维修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维修工作的开展需要以维修人员作为主体,就目前的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的开展来说,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达到全面的要求。在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的情况下,铁路工务线路维修效用难以达到标准,甚至还可能会产生更加恶劣的后果。维修人员对于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养护的要点不明确,铁路的相关机构对于这项工作的关注度不高,导致人员的安全及维修养护意识不足,在实施维修工作之后,最终的结果并不能达到工作要求。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对于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很多维修人员在基本能力上还有欠缺,自身的技术和综合素养有待提高,如在维修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故障点,不能够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3]。

3.3 检测手段陈旧

陈旧的检测手段对于目前铁路的发展来说,难以满足铁路工务线路维修要求。在铁路工务线路产生故障时,技术人员需要利用有效的手段对其中存在故障的部位进行检测,之后再采取相关的维修方式,提高列车在运行当中的安全性。但是在日常维修养护中,很多维修人员在使用检测手段时,还是利用传统的形式及理念,与当代社会的发展不相符。在对铁路工务线路的检测数据进行传递时,工作人员没有先检查轨道的参数,将相关的数据传输到对应的班组,而是直接对轨道进行数据系统分析,导致最终的维修养护方案不科学。这种检测方式致使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比较滞后,在实际开展养护工作时不能产生实质性效用,反而存在滞后作用。陈旧的检测手段制约了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的开展,对于整体系统的运行也产生了负面影响[4]。

3.4 人员安全意识缺乏

人员安全意识缺乏会影响铁路工务线路维修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性,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不符合要求。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铁路工务线路维修人员对于铁路结构的了解程度不足,其在维修之前没有针对其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在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的情况,导致维修工作的开展缺乏效用[5]。部分维修人员仅仅关注其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分析产生有关问题的原因,因此,对于影响有关工作的因素未能及时处理。一般来说,在开展维修工作之前,需要做好问题及隐患的排查工作,但是有些铁路工务线路维修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防患于未然,在实际工作当中甚至产生了安全威胁,导致维修效用不高。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在客观上形成了安全隐患,其自身的工作意识及能力存在很大的欠缺。

4 提高铁路工务线路维修质量的措施

4.1 加强线路日常检修与养护

铁路线路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维护作业。首先,提高线路的检测水平。利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加强对线路薄弱部位的检测,以便及时掌握和了解其运行状态是否良好。其次,做好日常维护。线路维修计划是铁路线路维修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铁路工务段应编制完善的线路日常维修计划,对线路进行有效的周期性维修,具体到季度、月、周以及天,通过记录报表呈现线路具体部位的实况,同时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线路部件,保障部件的性能处于良好状态。此外,还要加强线路的全面检查,包括轨道和路基等各个方面,提高维修施工作业质量[6]。

4.2 完善检测体系

在实施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时,首先需要完善检测体系,对体系当中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完善,让维修人员能够按照体系内容及要求完成维修任务。在完善有关的检测体系时,首先需要对铁路运输线路轨道的几何尺寸进行检测,让维修人员能够按照要求利用非接触式感应传感工具得到精准的检测结果,之后还需要对运输线路轨道之间的几何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正确的测算结果。检测体系当中需要规定有关单位要加大对铁路工务线路故障的检测力度,在得出检测结果时,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其精确度。维修人员要根据铁路轨道维修要求得到准确的检测方案,确保方案的优化性,避免在工作当中产生问题。对于铁路工务线路轨道的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的检测,需要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促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检测速度,满足铁路当下的发展要求,促进铁路行业的发展。

4.3 加强维修人员的管理

对维修人员进行管理能够在较大限度地提高维修人员的思想认识,通过加大维修强度,得到更加满意的结果。在开展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时,需要针对维修人员工作的开展制定及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让工作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注重铁路工务线路故障的检测,避免受到安全隐患的影响。在对维修人员进行管理时,需要以完整的安全管理系统作为保护维修人员的有效保障,监管人员需要对维修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避免维修人员敷衍了事。铁路机构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铁路工务线路维修的了解程度,其需要明确维修工作的重要性,在管理的同时激发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需要提高其责任心,为列车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建立激励制度,对维修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在其表现良好时予以表扬,并通过加大薪酬奖励提高其工作热情,促使维修人员长期在工作中保持认真的态度,为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养护有效性的体现提供保障[7]。

4.4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是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一方面是保证维修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避免在工作中产生安全事故。部分工作人员在维修铁路工务线路时会产生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安全管理体系,尽管有的单位会针对铁路工务线路维修 制定了有关条例,但是在工作中还是难以将其落到实处,因此,整体工作效用尚且存在不足。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较大限度地避免产生安全事故,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在加强整体维修养护效用的同时,还需要把好其他的质量关。就这项工作来说,安全管理体系中需要明确铁路工务线路维修需要使用的高质量材料要求,工作人员要检测材料的性能,还需要采用高水平的技术形式,降低维修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4.5 深入分析维修数据

在实施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时,经常会得到较多的维修数据,要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对相关的维修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提高整体维修数据的准确性时,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对日常的维修数据进行记录及整理,还需要在日常检查中对已经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得到的数据对工程故障点进行检测,确保下一次在同一位置不会产生问题。列车的运营需要以铁路的质量作为基础,技术部门工作人员需要以维修数据的深入分析作为根基,在检测存在问题的路段时,要对其中难以监控的路段进行强化,特别是需要以数据作为支撑,做好特殊损害处理。在对维修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时,可以利用先进的智能软件对有关的内容及数据继续分析处理,更快得到准确的数据,制订专业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能够让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找到铁路工务线路受损的原因,进而利用维修策略强化综合效果。

4.6 提高人员素养

提高人员素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铁路工务线路维修的实效性。人员作为维修工作的实施者,需要具备专业的能力,才能够解决其中存在的众多问题。铁路工务线路维修比较复杂,特别是在新时期发展的当下,线路列车在不断改进,因此,对于维修工作的要求逐渐提高。维修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可以利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维修能力,同时加强安全意识。在对人员的能力进行强化时,需要通过综合考核对其个人能力进行分析,定期开展培训及考核工作。在宣传的过程中,需要加大铁路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让维修人员在发挥自身工作职能的同时,提高责任感,从根本上提高铁路工务线路维修质量,保证列车的稳定运行。

4.7 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很多行业中的应用都如火如荼,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当下,计算机科学技术体现的作用越来越多。在实施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时,可以结合网络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维修效用进行强化。很多工作内容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可以不断得到进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解决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针对铁路工务线路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的分析,在遇到不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时,就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上传至上级管理部门,让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方案开展维修工作。利用搭建维修平台当,工作人员之间可以在平台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维修经验。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多个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予以解决,提高铁路工务线路维修的综合能力[8]。

5 结语

在实施铁路工务线路维修工作时,需要对其中存在的故障进行检测,对受到损害的轨道进行结构分析,避免其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营。轨道需要发挥稳定的作用,在铁路工务线路产生问题时应及时得到维修,因此,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养,不断完善轨道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维修质量,保证整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我国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工务轨道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关于地铁工务施工及质量管理的探讨
浅谈铁路工务防洪工作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LKJ电务类、工务类数据结合部问题分析
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