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按摩对剖宫产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1-04-01邹翠霞
邹翠霞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医院 院感科,江西 赣州 342700)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病例日渐增多,相对于普通孕妇来说,这类孕妇再次行阴道分娩,子宫破裂风险更高,可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严重威胁母婴安全[1]。而这也是目前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中医穴位按摩对剖宫产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疼痛程度的影响[2],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中,年龄25岁~36岁,平均(30.02±2.81)岁;孕周37周~41周,平均(38.10±1.02)周。观察组中,年龄26岁~36岁,平均(31.50±2.06)岁;孕周37周~42周,平均(38.55±1.18)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认证。
1.2 纳入标准
均符合《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3]中剖宫产后瘢痕子宫诊断标准;均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存在重要脏器器质性损伤者;存在既往感染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助产用药等护理措施。入院后,对产妇进行教育宣传,对其阴道分娩风险予以评估,在生产过程中,告知产妇各产程时间、注意事项等,同时给予精神鼓励、心理慰问,可帮助缓解其负性情绪。第一产程:密切关注宫口扩张、胎心音、心电监测等各项指征,在旁指导如何在宫缩缓解时适当放松身体。第二产程:指导产妇半坐卧位姿势,由医务人员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同时使用母婴监测仪,每隔5 min~10 min记录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每隔10 min~20 min听胎心搏动情况,随时与医师保持联系。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及早进行缩宫素注射,可降低其出血量,同时给予阴道全面检查,查看有无子宫破裂、软产道裂开等情况。再持续观察2 h,确保生命体征基本正常。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中医穴位按摩,由助产士根据产妇疼痛程度与身体反应,在每次宫缩间歇期给予穴位按摩。当宫口开至3 cm,由助产士按摩合谷、关元、三阴交、内关等穴位来加大宫缩,当宫口开大快接近10 cm,由助产士重复上述按摩穴位,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可根据产妇需求,适当调整按摩力度,避免因消耗大量体力,产生不适感。在按摩过程中若产妇出现便意,应立即停止按摩手法,嘱其用力憋气,以加快胎儿娩出进程。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对产妇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分别以分值0、1~3、4~6、7~10分认定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②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生产过程中,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出血量)等情况。③并发症情况:在过程中观察记录(子宫破裂、呼吸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例(%)
3.3.2 两组各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出血量高于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出血量(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各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分)
3.3.3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 %略高于观察组8.57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4 讨 论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剖宫产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通过结合体征监测、手术缝合材料、麻醉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控制感染等措施,降低产妇难产等危险情况,但也同时增加瘢痕子宫发生率,因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概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而给产妇带来严重妊娠并发症[5]。其主要原因包括两大方面,其一,在早孕阶段,由于产妇因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导致怀孕时妊娠组织在剖宫产瘢痕上,且无法随妊娠期延长朝宫腔方向发生迁移,若不能尽早予以诊断,会导致产妇大出血,甚至造成流产或被迫切除子宫;其二,在中晚期妊娠阶段,若胎盘位于瘢痕子宫上,可导致胎盘粘连植入、子宫破裂,甚至严重危害母婴生命安全。因此,为保障剖宫产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安全性,临床予以中医穴位按摩对改善其疼痛程度具有重大意义[6]。
研究表明,中医穴位按摩是中医学常见的外治疗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产程护理模式,其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演化而来。产前通过手法按摩对合谷、关元、三阴交、内关等穴位进行刺激,其中合谷、三阴交具有活血通络之效;关元具有温肾益精之效;内关具有宁心安神、镇痛安惊之效;共用可激发机体经气,祛邪扶正,通经活络,最大限度地降低疼痛感,提高子宫收缩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分娩[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由此可见,对剖宫产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给予中医穴位按摩疗效显著。但本研究样本量不够充足以及随访追踪时间较短,临床需进一步完善研究,以证实研究结果真实性[8]。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护理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可缩短产程时间及减少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