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 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2021-04-01张武静
张武静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极高,患者经过治疗后,往往预后效果较差,有研究报告显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高达4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目前,临床上多使用利尿、强心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患者的症状,但收效甚微,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开始被应用于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且临床效果较好,得到医患的一致认可[3]。为了对该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本文选取了84 例ICU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 重症心力衰竭地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4 例ICU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随机信封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2 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X 线、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重症心力衰竭,已将研究内容告知患者并征得其同意。研究组中男23 例,女19 例;年龄28~77 岁,平均年龄(43.12±11.89)岁;心功能Ⅲ级27 例,Ⅳ级15 例。参照组中男24 例,女18 例;年龄29~78 岁,平均年龄(43.79±11.76)岁;心功能Ⅲ级26 例,Ⅳ级1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主要应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及西地兰等,同时需要纠正患者的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通过患者口腔进行器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然后调整为通气模式,一般先选择A-C 模式,待患者的氧合情况得到改善,循环稳定后再调整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通气参数设置为12~20 次/min,潮气量6~10 ml/kg,呼气末正压4~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吸氧浓度30%~60%,压力支持水平为10~18 cm H2O。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患者出现躁动不安,则可以给予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等进行镇静。待患者恢复神志后,能够有效自主呼吸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可以撤机观察2 h,若撤机后患者无不适症状,则可将气管插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LVEF、HR)、基本生命体征指标(RR、PaO2、PaCO2)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实验室检查显示基本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实验室检查显示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基本生命体征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HR、RR、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HR、RR、PaO2、PaCO2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27 例,有效14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7.62%(41/42);参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8 例,有效14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为76.19%(32/42)。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类型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局,而重症心力衰竭又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患者会表现出呼吸功能不全的情况,肺换气功能也会出现障碍,随之而来的肺气肿、心源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造成患者的死亡结局,这也是重症心力衰竭病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5,6]。伴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重症心力衰竭的病理学及生理学原理都有了新的认识,普遍认为低氧血症是重症心力衰竭引发呼吸功能不全的关键环节。而且,心源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因,患者一旦发生心源性休克,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使得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了患者的死亡[7]。因此,在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除了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症支持治疗外,还需要避免低氧血症、肺气肿、心源性休克等病症的发生,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8]。本文研究中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HR、RR、PaO2、PaCO2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LVEF、HR、RR、PaO2、PaCO2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的原因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①机械通气能够快速提升患者的肺泡内压,抑制了液体向肺内的渗出,减轻了患者的肺水肿症状;②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的小气道闭合,减轻了肺泡的萎缩程度,使得气血流比例有所改善,缓解了患者的低氧血症;③机械通气提升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减慢患者心率,心肌耗氧量得到了控制,心力衰竭症状好转;④机械通气还能增加胸内压,减少静脉血回心流量,减轻心脏负担[9]。
综上所述,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确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患者的心功能及生命体征均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