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临床价值研究
2021-04-01连泽豪付卯宏曹新生李文
连泽豪 付卯宏 曹新生 李文
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 平顶山 467000
前循环脑动脉瘤是颅动脉管壁的一种异常膨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诱因,居脑出血总发生率的第3位[1]。手术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在微创理念基础上发展的经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近年来亦广泛应用于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治疗[2]。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78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02—2019-03间我院收治的78例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经血管造影检查确诊。(2)对手术耐受性良好,符合相关治疗指征。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脑水肿、脑血管痉挛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组(介入栓塞组)和经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组(显微夹闭组),各39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显微夹闭组:全麻,依据瘤体部位取适宜体位,发际中线前缘翼点切口,弧形向后延伸至颧弓上1 cm、外耳道前约1 cm,注意保护面神经额支、颞浅动脉前支。临近额骨颧突颞线下钻第1孔,距中线2~3 cm,接近眶上缘钻第2孔,颞线边缘钻第3孔,颧弓根接近颞骨鳞部钻第4孔。2、3孔间铣刀锯开,1、4孔间咬骨钳咬开。暴露颞叶前部、颞极,分离硬膜、蝶骨嵴。自浅至深以尖嘴咬骨钳咬除蝶骨嵴至与眶后壁平齐。显微镜辅助绕外侧裂弧剪开硬脑膜,并翻转、悬吊。自外侧裂牵开额叶,解剖侧裂池、视交叉池、颈动脉池、脚间池、终板池,显露病灶。若颅内压高、脑组织张力大,先甘露醇脱水。游离蛛网膜、穿支血管,夹闭动脉瘤。介入栓塞组:全麻,股动脉置鞘导管(2.5 mm),引入Tracker导管(0.67~1.07 mm),造影后放置弹簧圈,确认动脉瘤栓塞满意,退出导管,加压穿刺点。2组术后均常规予以神经营养、抗感染,以及腰大池引流等。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以GOS评分系统评估手术效果:恢复正常生活、工作为预后良好。可独立生活,能从事简单工作为轻度残疾。日常生活需照料为重度残疾。仅有最小反应为植物生存。死亡。(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2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最高42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越差。采用GO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预后,范围1~5分,得分越高提示预后越好。(3)并发症(脑血管痉挛、短暂性脑缺血、动脉瘤破裂)发生率。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 结果
2.1手术效果显微夹闭组预后良好38例、轻度残疾1例,预后良好率为97.44%(38/39);介入栓塞组预后良好37例、轻度残疾2例,预后良好率为94.87%(37/3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2.2 NIHSS、GOS评分术前2组患者的NIHSS、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NIHSS评分、GO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其中显微夹闭组的改善效果优于介入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NIHSS、GOS评分比较分)
2.3并发症发生率显微夹闭组1例脑血管痉挛,1例短暂性脑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介入栓塞组2例脑血管痉挛、3例短暂性脑缺血、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6/3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4,P=0.263)。
3 讨论
脑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前循环部位,主要类型有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等[3]。脑动脉瘤危害较大,发现后需及时治疗,以避免脑出血致脑神经不可逆损伤[4]。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脑动脉瘤的常用术式,能最大限度降低医源性损伤,保护脑组织功能。但置入弹簧圈可能会刺激血管局部持续性炎性反应,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栓塞风险,加之术中需辅助血管造影,部分患者因对造影剂过敏,使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5-6]。
经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外科术式,其到达鞍区途径较短,且前循环脑动脉瘤多分布于鞍区附近,故利于暴露病变,便于术中操作[7-8]。王明圣等[9]的研究表明,经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仅需约2 cm间隙即可完成精细化操作,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显微夹闭组预后良好率与介入栓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呼铁民等[10]的研究结果近似。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术后3个月2组NIHSS评分、GO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显微夹闭组的改善效果更优,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1)根据病灶情况选取体位,确保额叶能自然垂落,可降低反复牵拉额叶引起损伤,利于维持脑组织生理结构完整性。(2)所有操作均在脑池内进行,能有效保护颅底神经、血管,最大限度维持和恢复脑组织、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且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11-12]。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显微夹闭术组仅出现1例脑血管痉挛及1例短暂性脑缺血,且症状均轻微,对症治疗后顺利恢复,未影响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经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瘤可达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同样效果,而且具有显著改善NIHSS评分、GOS评分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