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用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2021-04-01陈瑞林
陈瑞林
(淮安市淮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淮安223200)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适宜稻麦生长发育,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产粮大区。淮安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6.2万hm2左右,667 m2产量稳定在390 kg。一条灌溉总渠将淮安区分成2个生态区域,气候多变,春季连续阴雨频发,容易发生小麦渍害,麦苗叶色黄化,同时伴随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的蔓延,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收。赤霉病是淮安区小麦主要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是赤霉病病菌侵入的关键时期[1]。针对小麦赤霉病,什么时间防治效果最佳、一次防治和多次防治的效果如何,在生产上常有争论。为了解决这一生产难题,通过试验确定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最佳时期和防治次数,为以后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1 试验目的
连续阴雨天气在淮安区发生频率较高,一般集中在每年4—5月流行发生,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淮安区小麦扬花期,雨水多、田间湿度高造成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另外,淮安区感病品种种植面积较大。因此,从粮食安全角度来说,预防小麦赤霉病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环节。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淮安市淮安区朱桥镇新华村,供试土壤为水稻土中的沙底潮黄土,符合肥料试验的基本条件,田块方整,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田间排灌条件较好,不易受旱涝灾害影响,不易因降雨、灌溉无法控制而造成串灌现象发生。土壤pH值为7.8,有机质含量为28.20 g/kg,全氮含量为2.69 g/kg,碱解氮含量为153.1 mg/kg,有效磷含量为13.7 mg/kg,速效钾含量为152.0 mg/kg,缓效钾含量为779.0 mg/kg。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各养分元素较平衡;施肥和栽培管理条件与本地生产条件一致,该试验田前茬为水稻。
2.2 供试品种
淮麦33,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8 d,株高83 cm,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穗近长方形,穗长码密,长芒;白壳,白粒,中筋品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中感条锈病,高感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
2.3 供试药剂
常规药剂80%多菌灵·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有效成分为16%戊唑醇、64%多菌灵,667 m2用量为60 g。
2.4 试验处理与设计
2.4.1 试验设计方案。共设计2种处理,即采用一次用药和多次用药设计比较防治效果,其中,一次用药设计为小麦齐穗期用药、扬花初期用药、扬花盛期用药、空白对照,多次用药设计为齐穗期用药+初花期用药、齐穗期用药+盛花期用药、齐穗期用药+盛花期用药、初花期用药+盛花期用药以及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随机排列。采取间隔式分布法,施药小区面积为66.7 m2。
2.4.2 施药时间与方法。第1次施药时间在2020年4月29日(齐穗期),第2次施药时间为5月1日(初花期),第3次施药时间在5月5日(盛花期)。施药时田间温度保持在20℃左右,无风,施药器械为电动喷雾器,667 m2兑水量为25 kg[2]。
2.4.3 调查时间和方法。5月26日,小麦赤霉病病情基本定型时调查。每个小区随机查100穗,计算病穗率和病指,最终计算病穗、病指防效[3]。
2.5 关键技术配套
2.5.1 播期与播量。2019年11月10日播种,667 m2播种量15 kg左右,667 m2基本苗控制在18万~20万。
2.5.2 播种方式及管理。采用机械匀播,统一机(匀)播、机开沟,统一播量,统一肥水管理;及时清沟理墒,保证排水畅通;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适期镇压等。
表1 一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表2 不同时期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2.5.3 肥料运筹。667 m2施总氮20.0 kg,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7.5 kg。基肥施加45%复合肥25.0 kg、尿素7.5 kg,返青分蘖肥施加15.0 kg尿素,拔节孕穗肥施加45%复合肥25.0 kg、尿素5.0 kg左右[4-5]。
2.5.4 病虫草害防治。春季化除,主要穗期病虫害根据试验设计喷施防治。并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1次叶面喷肥,以延长叶片和穗部功能期,提高小麦千粒重和品质[6]。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次用药试验结果
从表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一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整体较差,防治效果均未达50%。其中,初花期用药效果最佳,病指防效为43.39%,病穗防效为35.17%;其次为齐穗期用药,病指、病穗防效分别为31.98%和13.10%;盛花期用药效果最差。
3.2 多次用药试验结果
从表2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以齐穗+初花+盛花期3次用药效果为最好,病指、病穗防效分别为78.36%和68.01%;其次为初花+盛花期2次用药,病指、病穗防效分别为76.67%和66.00%,略低于3次用药;齐穗+初花和齐穗+盛花2个处理防效相对较差,两者之间差别不大,病指防效均为64.88%,病穗防效均略高于50%。
4 小结与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多次防治明显好于一次防治。第1次防治时间以初花期为最佳时期,2次防治以初花期+盛花期防治为最佳时间,3次防治以齐穗+初花+盛花期防治为宜,符合传统理论。
2020年,农业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农技推广者始终在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全力保障与密切关注粮食生产,坚持抓早(早播发壮苗、促早发)、抓主动(切实抓好防灾应变措施落实),暖冬天气致使该品种生育期进程明显提前较2019年提前7~10 d,大面积长势平衡、长势较好。2月15日,淮安区遇到雨雪量9.5 mm、积雪深度5 cm、最低气温-3℃的天气,该品种遭受了一定的冻害,根据田间研判,应立即采取喷施苗肥和营养液补救,667 m2施用尿素7.5 kg,促分蘖恢复生长,并及时开展了清沟理墒等补救措施,尽可能弥补产量损失。4月16日试验田采取了穗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但是因天气、防治时期等影响,小麦白粉病还是大面积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产量。总体来说,淮麦33具有耐倒春寒能力比较强、生育期适中、穗型大、产量潜力高、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和后期熟相好等优点,适宜在淮安区推广种植并能获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