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深度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21-04-01李红胡林莉贾环

癌症进展 2021年3期

李红,胡林莉,贾环

信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信阳 464000

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目前,结直肠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认为其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结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便血、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腹部肿块、肠梗阻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而确诊患者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尽管中国的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因结直肠癌的病死患者比例仍较高,其中,肿瘤浸润较深是引起结直肠癌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肿瘤组织浸润深度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证实。②根据浸润深度判断分期。T期: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T期:肿瘤浸润至肠壁固有肌层;T期:肿瘤浸润从固有肌层至浆膜下层,或原发病灶位于浆膜层的直肠、结肠,已浸润至直肠或结肠旁组织;T期:浸润穿透腹膜或直至其他脏器。③术前未接受化疗、放疗等抗肿瘤辅助治疗。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严重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④术后随访因其他疾病或术后并发症死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22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分期,其中,T期患者和 T期患者各 61 例。T期患者中,男36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59.81±8.27)岁;平均病程为(21.27±3.84)个月。T期患者中,男40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61.08±8.55)岁;平均病程为(21.49±3.90)个月。

1.2 观察指标及随访

患者入院后,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以CEA<5 ng/ml、CA19-9<37 U/ml作为正常参考值。自患者出院当天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病死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浸润深度分期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肿瘤直径≤5 cm、无器官转移、无血管侵犯、无淋巴结转移、CEA水平正常、CA19-9水平正常、无神经或脉管浸润、TNM分期早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浸润深度均明显浅于肿瘤直径>5 cm、有血管侵犯、有器官转移、有淋巴结转移、CEA水平异常、CA19-9水平异常、有神经或脉管浸润、TNM分期晚的结直肠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结直肠癌患者的浸润深度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浸润深度分期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n=122)

2.2 结直肠癌患者死亡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截至随访结束,随访率为100%,病死率为20.49%(25/1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分化程度、CEA水平、CA19-9水平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肿瘤直径>5 cm、有器官转移、有淋巴结转移、有血管侵犯、有神经或脉管浸润、浸润深度分期为T期、TNM分期为Ⅲ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年龄<60岁、肿瘤直径≤5 cm、无器官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无血管侵犯、无神经或脉管浸润、浸润深度分期为T期、TNM分期为Ⅰ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122例结直肠癌患者死亡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结直肠癌患者死亡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结直肠癌患者死亡作为因变量,以年龄、器官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血管侵犯情况、神经或脉管浸润情况、浸润深度、肿瘤直径、TNM分期作为自变量,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器官转移、有血管侵犯、浸润深度分期为T期、有神经或脉管浸润、TNM分期为Ⅲ期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表3 结直肠癌患者死亡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2.4 不同浸润深度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浸润深度分期为T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5.08%(58/61),2年生存率为88.52%(54/61)。浸润深度分期为T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0.16%(55/61),2年生存率为70.49%(43/61)。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浸润深度分期为T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浸润深度分期为T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浸润深度分期为T期结直肠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高于浸润深度分期为T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6.087,P=0.014)。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发生于结肠、直肠及肛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全球多数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亦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手术结合放化疗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的治疗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成熟、规范化的时代,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复发的可能性。然而,相关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死率和生存率与肿瘤组织浸润深度等病理学、生物学特征具有密切联系,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细胞转移和肿瘤组织浸润对结直肠癌的恶化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影响。肿瘤细胞浸润肠壁的程度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手术治疗中是否将转移的淋巴组织完全清除是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的判断因素。有研究发现,组织学分型和TNM分期对早期结直肠患者的预后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有研究发现,组织学分型和TNM分期对预后判断的准确度较低,误差高达30%~40%,若结合患者的浸润程度,则准确度明显提高,而其判断意义尚未统一。

血清CA19-9、CEA是存在于肿瘤细胞中且对细胞的免疫、黏附及凋亡情况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大分子物质,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关于CA19-9、CEA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的分析价值仍存在一定争议。朱云朋等的研究中提出,CA19-9、CEA对结直肠癌的预后具有判定价值,尤其是对存在神经、脉管浸润的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且本研究证实了浸润深度与结直肠癌患者器官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直径、TNM分期等有关。

本研究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病死率为20.49%。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5年平均生存率为20%~25%,与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考虑原因为本研究的病例数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具体情况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对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有器官转移、有血管侵犯、浸润深度分期为T期、TNM分期为Ⅲ期、有神经或脉管浸润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NM分期的判断意义接近于临界值,可靠性明显低于浸润深度,临床上可将二者有效结合,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治疗方向。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器官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血管侵犯情况、血清CA19-9水平、血清CEA水平、神经或脉管浸润情况有关。年龄≥60岁、有器官转移、有血管侵犯、浸润深度分期为T期、有神经或脉管浸润、TNM分期为Ⅲ期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根据浸润深度对患者的病情诊断与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