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级“大创新”战略为浙江第五大战略研究

2021-04-01陈广桂陈云岳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浙江

陈广桂 陈云岳

摘 要:浙江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诞生了著名的“两山理论”。今天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浙江已经开始实施“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的四大战略。在研究浙江的现实经济发展模式后,从浙江的创新基础出发,提出升级浙江“大创新”战略为第五大战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四大战略;浙江;“大创新”;第五大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3-0064-03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到世界经济博弈的深水区,接触到了以欧美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高科技。中国和欧美强国的国家竞争直接表现为核心高科技的直接较量。在这一轮较量中,要么中国最终参与世界核心科技的经济秩序制定,要么中国退回到传统的“高能耗、高物耗、高环耗、高劳耗、低效益”的低端经济形态。

浙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浙江经济的科技含量较高,浙江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创新经济已经作为中国经济的排头兵参与到了与欧美发达经济的短兵相接。近20年来,浙江依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转型。转型后浙江经济的持续创新力的输送量决定着这个中国经济排头兵的战斗力,进而关乎着中国和欧美这一场关乎国运和民族复兴的博弈结果,关乎着21世纪是不是真的能成为中国人的世纪。

一、浙江设定“大创新”战略的政策溯源

早在2003年,浙江就提出了具有世界水准的“八八战略”。在“八八战略”的第三条,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可以看作是浙江要走创新经济的初始认识。2005年,随着绿色浙江战略的成功实施,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根据浙江的实际,提炼出了著名的“两山理论”。目前,浙江的“两山理论”已经到了第三阶段,即通过以高科技为特征的创新经济实现“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2017年6月,浙江省十四次党代会上车俊书记代表省委提出了浙江要“突出创新强省”。随后的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出决定,浙江将统筹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的四大建设。为此,浙江省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划如“人才新政25条”“人才强省行动纲要33条”“引进外国人才实施意见”“科技新政50条”“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两条例”“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实施细则”“外国人才表彰制度”等等。

未來,浙江经济将会围绕“一港、两极、三走廊、四新区”的布局在杭甬为核心的大湾区蓬勃展开。大湾区经济将引领浙江经济的未来。

大湾区经济的特征应该是什么?我们认为,答案是也只能是“大创新”。浙江必须进一步拔高创新驱动的战略地位,适时提出“大创新”的科技强省战略。

二、大湾区实施“大创新”战略的基础

大湾区实施“大创新”战略是有着坚实的创新基础的。

(一)浙江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数量

截至2020年,科技部已经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分批布局了两批共78个创新型试点城市,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合计6个城市,已经入选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布局,数量居全国第2位。

(二)浙江的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

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五位。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显示,广东(含深圳)2019年度区域创新能力再列全国第一,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紧随其后。

(三)浙江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国排名

科技部的2019年各省综合创新指数浙江省居全国第六,前五名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

(四)浙江的高校创新指标全国排名

同经济地位相比较,浙江的高校数量在全国比较少,有103所,排名为第11位。全国高校数量最多的是江苏省,有167所。其中,本科院校数量浙江有59所,在全国排第八位,第1位还是江苏,有77所。在代表国内最高学术水平的985高校数量上,浙江只有1所,这是制约浙江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好在经过最近10年的高校布局发展,浙江有3所高校进入了“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特别是大湾区的宁波大学,还要进一步强化一流学科建设,加强科技创新类学科的一流建设。

在校大学生数量上,浙江位列第十四,总计有约100万人。第1位为山东省,在校大学生有近200万人。

与此同时,浙江省每年接受全国“985”高校毕业生不断攀升,2017年排名第六,为9 278名;2018年排名第四,为10 885名,一举超过江苏,仅次于北上广。这也说明浙江的创新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有利于高端毕业生发挥出聪明才智,“孔雀东南飞效应”在形成。

得益于大量高端人才的加盟,浙江的专利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人口总数排名全国第十的浙江专利综合实力指数却已经排到了全国第三。

(五)浙江的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浙江的杭州、萧山高新区以及宁波、温州高新区分别于2015年以及2018年被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国20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里占据了两个席位。

(六)浙江的国家级高新区数量以及GDP产出

截至2020年,中国有国家级高新区合计有145家,而浙江拥有8个国家级高新区,占比5.5%,在全国各省中排第三位。

(七)浙江的创新经济规模排名

目前创新经济总量规模上,广东排第一,高达近5万亿元。主要是广东数据中包含着深圳的数据,而深圳经济的创新程度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一,高于上海和北京。在创新经济规模上紧随广东的则是江苏,浙江的创新经济总规模在全国排第三,近3万亿元,但与广东、江苏的4万亿元以上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因为浙江的经济体量还比不上广东、江苏。

在创新经济对GDP的占比上,前三名的分属深圳、北京、上海,其中深圳的创新经济已经占据了其GDP的60%以上,而北京和上海也接近60%,说明这三个城市目前依旧是我国创新力最强的三个创新中心区域。浙江的经济总规模虽然不如广东、江苏,但在创新程度上却领先广东、江苏,在所有省份中列第1位。浙江的创新经济占比GDP为46.5%,高于第2名广东的45.3以及第3名江苏的45%。

(八)浙江“独角兽”企业状况

“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在当今社会最典型地反映着一个地区的创新生态。

目前,全球独角兽企业586家,美国233家最多,中国227家紧随其后。其中,大湾区的杭州拥有20家,在全球拥有独角兽企业的城市里与深圳并列排第五,仅次于北京、旧金山、上海、纽约。这个指标不仅体现了浙江大湾区的创新现状,更预示着浙江大湾区的未来创新经济发展前景。

三、浙江大湾区实施“大创新”战略的政策建议

浙江的创新经济的基础是扎实的,前期发展创新经济的成果是很明显的,浙江的创新力在全国各省中已经是第一方阵。未来,浙江还必须进一步提升创新力以及创新经济规模,拔高实施“大创新”战略,把“大创新”和“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并列成五大建设战略,真正做到创新驱动。除了常规性的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创新设施建设等外,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一)创新成本:坚决不能走土地财政的道路,维系浙江创新经济发展的最大成本优势

2020年上半年出台的GDP数据,有两大信号很值得关注,一是苏州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上海的工业产值,二是重庆的GDP超过了广州的GDP。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近几年没有能成功实现严控房价,导致本地土地价格大幅攀升,房价畸高,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高端制造业都无法生存,传统商业也难以生存。高端制造业和商业的出走,必然会导致城市的空心化。地价的上涨最后逼得华为公司出走东莞松湖。浙江经济处在上升期,但已经出现了恶炒地皮以及房价的迹象,杭州、宁波等地这几年房价涨得有点失控,房价上涨在对冲着浙江的发展成本优势。而一旦失去发展成本优势,任由资本在楼市肆虐,浙江经济几十年的发展成果有可能会得而复失。

禁止走土地财政的路子,控制炒楼的关键还在于政府的政策举措的力度。

(二)创新生态:继续提升营商生态,走简化、节约、服务、高效的社会治理之路

浙江看得到的生态建设的成就是全国公认的,否则,也难在浙江诞生出“两山理论”。而在无形的生态文明建设上,浙江还要花大力气、下大工夫、放大动作。无形的生态文明最主要的就是政府营商环境。

这方面,浙江一定要学习上海,要大力精简政府机构,同时简化办事环节和流程,建立节约型、服务型的尽可能小而高效的地方政府。政府越庞大、手伸得越长,企业创新则越艰难。

(三)创新高地:办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抢占国内科研最高地

为了加强基础研究,中国已经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了四个国家级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在上海、合肥、北京、深圳。目前,浙江大湾区、成都、武汉也都在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科学中心”。能否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浙江创新经济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标配是“国家级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从而集聚国内国际一流科学家团队等重要科研资源,引领区域科研创新中心建设。

目前,虽说浙江已经投入400亿巨资重点打造四大实验室,但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21个建成或在建的国家实验室,一个都不在浙江。全国已经建成或在建的38个大科学装置,合肥有8个,北京有7个,上海有5个,浙江仅只有1个。

浙江的国家实验室以及大科学装置建设起步晚,导致浙江缺乏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难以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浙江创新经济驱动战略的实施。

要继续提升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的学术研究地位,提高相关高校核心创新力的输出能力。浙江大学要继续建成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大学,同时宁波大学的国内一流学科还太少。

(四)创新载体:布局世界级研发区,引领全球顶级研发

除了政府层面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外,浙江还要积极布局世界级的大公司研发区,专门开辟并建立国际公司研发区。考虑到世界主要国际研发区的特点,浙江应在“大创新”战略中布局“大研发”。专门辟出2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布局招徕跨国企业(或者国内100强企业)设立高科技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必须是真真实实地在做研发,而不是打着研发中心名义的疗养院,要考核他们的研发投入和科技产出。

对于国际研发区的创新研究产出,要安排对接“区域制造基地”,通过相关优惠政策,尽可能把相关研究创新在浙江进行落地转化。

相较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研发区的“顶级研发+区域制造”是一项具有实战意义的群狼战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果,可以使浙江创新经济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影响力巨大的创新经济体。

(五)创新载体:以全面生态文明作为基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浙江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份,风景秀丽、设施先进、交通发达、政通人和,由于地域处在毗邻上海的大湾区,地域理念较为国际化而受到全球创新人才的青睐。在欧美,同样的城市大多会成为“大型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比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瑞士日內瓦、比利时布鲁塞尔和美国纽约、硅谷等城市。

目前,我国跨国公司总部最多的是上海,有600多家,北京拥有跨国公司总部200多家。重庆渝中区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总部经济园”,只接纳世界500强以及国内100强企业的总部。

杭州下城区、宁波市虽说也在开始发展总部经济,也有一些收获,但总体来说起点不高、规格不高、效果不显著,世界500强以及中国100强的总部不多,并且零散,没有能形成总部经济的品牌效应,有必要进行整合设立专门的“跨国企业总部区”。

总之,我们认为在创新经济布局上浙江还可以做一些文章,还可以在创新经济引领上拿出一个更漂亮的顶层设计,把“大创新”提升为省级战略,跟四大战略并列成五大战略。浙江经济看大湾区,大湾区经济看“大创新”,突出创新多措施并举把浙江的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的大湾区、全球的新创新中心,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未来重点。

参考文献:

[1]  王淑雯.铜陵建设科技创新城市路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6):23-25.

[2]  蔡艳.郑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5):16-18.

[3]  于显洋.创新源头治理四大新举措之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6):44-45.

[4]  黄亮,王宝平,徐剑光,沈娅男.基于评价与对策视角的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研究[J].城乡规划,2019,(6):88-95.

[5]  陈广桂,陈云岳.依托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进扬州“科创名城”战略实施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11):35-37.

[责任编辑 文 峰]

猜你喜欢

浙江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Snooker
Mother
Task 2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作品赏析(5)
作品赏析(4)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品浙江文化,行浙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