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必备知识清单消耗制”的高考地理备考实践探索
2021-03-31李福游慧明杨柳刘明娅
李福 游慧明 杨柳 刘明娅
摘 要:基于“必备知识清单消耗制”的高考地理备考,能够强化师生的目标意识,改变许多教师多年的教学习惯,真正激活课堂,让课堂有质、有效、有活力。文章分析了传统备考存在的问题、备考应树立的五大意识、明确了“清单消耗制”的内涵,提出其施行路径,并梳理出清晰的地理学科“清单”,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必备知识清单消耗制;高考地理;备考实践
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教育考试制度[1],牵动着中国的千家万户。高考地理具有知识涵盖面广、能力要求高、综合思维强的特点,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和育人价值。高考备考常见做法是将复习备考分为一轮、二轮、三轮逐次进行,但往往是简单重复以往的经验和习惯,形式多于内容,常常导致学生复习效率低下,热情渐失。科学备考是认真研究课标和考纲,关注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变化的备考策略。科学备考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备考效率,促使师生愉快备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必备知识清单消耗制”(以下简称“清单”)的高考地理备考,能够真正激活课堂,让课堂有质、有效、有活力。
一、传统备考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基于教师的经验和阅历,高考地理备考往往会流于形式,演变成一种简单、重复、低效的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问题(表1)。
1.教师教学层面
限于教师的经验和习惯,大多都会将教辅资料作为备考的主要依据,按照教辅资料的编排结构,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包括教学内容和相应的练习。表面上看,教师做得精细而高效,事实上可能脱离了高考的实际、学生的实际,结果往往是教师将教学计划“完成”了而已,而学生的备考则陷入不理想的漩涡之中,其效果显然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目标是否清楚,考点是什么,怎样构建知识体系,学生怎样做到融会贯通,如何提高学生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等。
2.学生备考层面
传统备考往往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被动接受。表现在:课堂上听讲、记笔记、做练习、问问题,但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容易打瞌睡;课后完成作业(练习),等待教师订正。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备考目标清晰,如何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才能使习惯较差的学生不被忽略,怎样扭转成绩滑落、学习状态不佳的现象,如何引领学生自我觉醒等。
3.学校管理层面
面对每一届高三学生,学校都会制定相应的备考策略,但都比较宏观。虽然要求各学科备课组提交符合自己学科的备考策略,但难免又是根据教辅资料结构来制定的,并不贴合实际。通常,学校会安排好周考、月考、联考、模考等,每次考完都要进行成绩的对比分析,要求各学科、各班查找自己的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等,但更多的关注点在年级或班级,很难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身上。还有来自上级指标完成度的压力,最后都指向教师的课堂,难免加重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压力,最终使得备考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提高备考效率,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
4.家长期许层面
高三是高中生活中最重要的时段,许多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每次考试成绩的变动,都会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实际上家长过多地关注了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如何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排解压力等。
二、备考的五个意识
面对备考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地理教师需要怎么做?需要做什么?
1.强调目标意识
要做到高效备考,必须将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小目标,经过长期积累,最终实现高考成功的大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强化目标意识。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学生都有目标,而不仅仅是“完成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将各时段的既定目标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目标。
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情,通过努力,最终可以达到(或冲击)一本、二本的目标。对于必备知识的掌握,文科一本一般要达到75%以上,二本一般要达到65%以上。将目标与教师教学相结合,每天的必备知识完成度、完成质量就可测了,效率就提高了。
2.强化问题意识
以问题为指引的教与学,才是真正的教与学。教师要明确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班级整体存在的问题、新课标指向下高考预测的问题、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等,而不仅仅是教辅资料上的问题、试题中的问题等,根据问题指导教学。
学生不仅仅是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应该明确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指导备考。
3.注重过程意识
教与学是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完成的,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强化过程意识,也应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点对学法进行点拨精讲、辅以学生的答疑。而不是简单重复“上课+作业+检测”。
学生应明确目标,据此主动学习、主动作为、自我觉醒、奋力搏击,改变原先亦步亦趋、被动接受的学习行为。
4.重视结果意识
教学活动的最终成果,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因此,学习成绩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之一。教师应努力让所有学生成功,让所有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应通过检测结果,進一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做到“我命由我,超越自我”。通过每一次小目标的完成,不断激励自己向新目标奋进。
5.关注学生意识
教师关注成绩,但不唯成绩论,不应根据成绩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区分,从而忽视掉大多数学生。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心理、学习状态等,积极进行家校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和需求,进而形成合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学时,还需结合学情,把握备考教学的方向与难度[2]。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做到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三、“必备知识清单消耗制”的内涵
必备知识作为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中“四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3]。以“清单”作为高考地理备考的坚实抓手,能够强化备考的目标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結果意识,还能更好地关注全体学生(图1)。
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主要是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过程、地理联系、人地关系等。高考地理对必备知识的考查路径,主要是设计围绕区域差异考查地理特征、立足空间关系原理考查地理联系、聚焦区域表现考查地理过程的考查方式[3]。充分利用“清单”,让教师和学生在每一阶段都非常明确本阶段的目标和问题,将这些小目标、小问题在备考的全过程之中逐步消耗掉,经过长期积累,不断深化必备知识体系构建,不断将其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乃至素养,从而实现高考胜利的终极目标。
四、“必备知识清单消耗制”的实施
教育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发现和引领,通过教师的唤醒到学生的自我觉醒,由教师陪伴到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长期育人过程。因此,“清单”是我校在“唤醒·引领·陪伴”的教育理念下,在高考复习中推行的备考策略。通过对“清单”的践行,达到对学生的唤醒、引领和陪伴,最终使学生成功。
1.“清单”的实施路径(图2)
(1)周一至周四。教师按照“清单”的目标要求、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并抽时间组织学生完成“清单”的过关检测(A卷)。学生按照“清单”的要求,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清单”知识体系。备课组利用教研时间研讨下周的“清单”及过关检测(含A、B卷)。
(2)周四、周五。教师完成过关检测批改,统计学生过关情况,上报未过关学生名单。学生对照本周的知识清单任务,梳理自己的掌握情况,未过关的学生可以提前到教师处完成过关。
(3)周六。教师制订下周“清单”,并发放给学生,完成过关检测(A、B卷)和教学设计。学生领取下周“清单”,未过关的学生参加过关检测(B卷)。
(4)课间、午间、晚自习。教师抽时间给未过关的学生答疑辅导、提供帮助,找学生谈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等,将学生的情况记录在工作本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找教师解惑。
(5)学校。从全校出发,对“清单”运行进行监督和检查,保障该策略的有序进行,不定期地开展反馈、总结和相应的调整等。
2.地理学科“清单”的梳理
地理复习备考要树立学科思想统领的意识,用“地理学科思想的指向性”来考量知识取舍、题目选择、案例选用、网络节点的合理性、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等,使教有目的、学有实效,实现精准、优质、高效的备考目标[4]。因此,地理备课组在践行“清单”的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托,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导向,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集体备课和研讨,拟定地理学科一轮、二轮、三轮备考的必备知识体系(表2)。下面以“热力环流”为例,简要说明“清单”在各备考阶段的具体做法或要求。一轮复习以核心知识为框架,强化必备知识体系的构建(表3);二轮复习以培养关键能力为主线,强化关键能力的提升[5](表4);三轮复习以培养综合思维为核心,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6](表5);临考阶段以错题再练、时事热点为抓手,把握高考的时代脉搏。
五、结语
基于“清单”的备考,有利于师生通过小步子、快步走的方式,将小目标积累、小问题解决,逐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清单”的备考,能够真正让课堂有目标,让备考有目标,让过程更明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不断靠近成功。在高考地理备考实践中,让“清单”真正变成备考抓手,需要教师不断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做到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需要坚持研究每个阶段备考的重心,制订每周的“清单”和过关检测,坚持不断关注每一个学生。需要坚持将“清单”的任务落地生根,真正内化到每一节课上,每一个学生身上。需要坚持在研讨过程中不断修正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如有些重难点知识、需突破的关键能力,可能需要多次回顾和重复等。需要坚持奖励与惩罚并重,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可以激励学生的备考激情,可以调节备课过程中的苦闷,可以提醒学生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叶克鹏,郭剑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新高考有效备考策略研究[J].地理教育,2019(01):25-29.
[3] 丁继昭,史辰羲.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必备知识考查路径初探[J].中国考试,2020(06):14-18.
[4] 李慎中.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J].地理教学,2017(05):54-58+47.
[5] 王民,高翠微,蔚东英,等.地理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7,13(02):52-60.
[6]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