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装置非计划停工的有效审计方法
2021-03-31邓仁杰施尚强刘文汉杜京华
□ 邓仁杰 施尚强 刘文汉 杜京华
前段时间,某公司催化裂化装置非计划停工435小时。据该公司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装置中的一个设备——风管发生故障。为查找深层次原因,审计人员仔细分析故障经过,深入现场走访调查,得知该设备在此前几个月的检修过程中进行了整体更换,仅使用不到一年就发生断裂,与其正常使用寿命10年相差甚远。审计人员对比设计图纸和现场观察结果,注意到实际安装情况与原设计不符,导致风管与衬里之间存在间隙,催化剂沿缝隙进入并形成涡流,磨损管壁,造成风管线断裂,最终导致装置非计划停工。进一步询问,发现是制造商方面未按设计建造,企业也未按规定组织监造、检查验收,形成了设备安全隐患,最终导致非计划停工。
审计人员通过“一看、二查、三问”,成功找到了非计划停工的真实原因。
这是一则内部审计人员针对化工装置非计划停工的审计实务案例。化工装置非计划停工是指未列入生产经营计划,主要由装置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公用工程系统波动等原因造成的各类停工。非计划停工是影响生产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的主要因素,会大幅提高生产成本、诱发安全环保风险,甚至引发负面舆情,损害企业形象。无论从降本增效还是防范风险的角度,内部审计实施非计划停工审计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对于传统的审计领域,非计划停工审计难度较大,体现在原因分析难、损失量化难、责任界定难和能力胜任难。但随着内部审计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日趋多元化,开展此类审计项目已具备条件与可行性。
非计划停工审计的思路与策略
开展化工装置非计划停工审计,先要考虑“查什么”。由于非计划停工危害性大、责任重,有的企业为逃避责任而隐瞒真相,瞒报、少报,篡改原始记录资料,因此核查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是非计划停工审计的基础。在真实性的基础上量化停工损失,用数据说话,体现审计特色,提高企业对非计划停工危害性的认识,促进其加强管理。因此,非计划停工审计应遵循“以核实非计划停工情况及其原始记录的真实性为基础,以剖析典型的非计划停工案例为切入点,以量化非计划停工危害性(或影响)为突破口,揭示非计划停工的深层次原因,促进化工装置的本质安全”的总体思路来组织实施。
确定了“查什么”,下一步重点在于“怎么查”。总体策略是利用生产、设备、环保等信息系统查询,交叉印证发现审计线索和疑点;借助专家力量,跨专业协同会诊,分析查找深层次原因。
例如,通过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查询非计划停工上报数据,利用设备检维修系统、环保监测系统比对印证,初步判断数据的真实性及非计划停工发生的频次,查找确定审计目标和线索;针对典型的非计划停工,会同设备、仪表、工艺专家对停工原因会诊,客观深入分析停工的真实原因,并给出专家建议。
非计划停工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对于非计划停工,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检查生产装置管理总体情况、非计划停工的真实性、非计划停工的影响性、企业对非计划停工原因分析的完整性和责任认定的准确性,更要分析确定非计划停工的真实原因。
在核实企业发生非计划停工的频次、损失、影响真实性的基础上,审计从作业人员、工艺管理和设备维护等方面进一步调查分析,揭示非计划停工的深层次原因。一是生产作业人员配备及技术培训方面的原因,是否因为未落实对操作人员技术培训、操作技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导致装置非计划停工频次增加。二是工艺技术管理方面的原因,是否为突击完成任务严重超负荷生产,影响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三是设备管理及检维修保障体系方面的原因,是否因为装置设备老化,保运装备和人员素质不能满足装置长周期生产运行需要,为赶工期不按规定程序对设备进行安装维护,忽视检维修施工质量而造成装置非计划停工。
确定审计内容后,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开展审计工作。
一是采用调查表法。围绕审计目标,编制非计划停工调查表格,收集非计划停工数据和信息,分析判断企业非计划停工管理总体情况。
二是使用分析性复核法。比较装置工艺操作参数、设备维修记录等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发现审计线索、获取审计证据以支撑审计结论。
三是执行“一看、二查、三问”的审计程序,核实事实真相,收集审计证据。“一看”,是看停工分析报告中的故障经过、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内容;“二查”,就是查台账、查系统;“三问”,就是询问管理非计划停工的主管部门负责人,责任装置的负责人和故障分析调查的经办人员等。
确立科学的审计思路与策略,围绕审计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审计内容与方法,是成功实施非计划停工审计的有效保障。通过深入分析、查找、揭示非计划停工的深层次原因,促进和帮助企业全方位加强管理、全过程强化防控,从源头上消除非计划停工隐患,减少非计划停工次数,提升装置和设备的本质安全,是内部审计拓宽防范企业风险渠道,推动企业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