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壮锦纹样中体现的生态审美意蕴
2021-03-31吴亚轩
吴亚轩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1 广西壮锦纹样概述
1.1 广西壮锦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上的每一个图案都体现了壮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优秀的工艺美术织品,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壮锦织品体现着壮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图腾崇拜,也体现了当地的原生态气息。
壮锦又名“僮锦”,是用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而成的工艺织品。壮锦源于我国的汉代时期,当时我国已经出现了“细者宜暑,柔熟者可御寒”的“峒布”。到了宋代,纺织工艺尤为繁盛,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早期织锦工艺品。据《广西通志》记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壮族人民利用了植物的纤维,编织出了葛布、络布等布料用作制衣。据《广东新语》记载,这种布料“细者宜暑,柔熟者御寒”[1]。
壮族织锦技艺主要包括壮锦、绣球等编织技艺。壮锦以素色的棉线为经,五彩丝线为纬,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编织而成,织工灵巧精湛,富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壮锦作为一种精美的工艺织品,其图案生动活泼,结构细致严谨,色彩绚丽,代表了壮族人民热情的民族风貌,体现了壮族人民积极追求美好未来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1.2 广西壮锦纹样种类
在壮锦的纹样中,几何图案、岩画图案、铜鼓图案、狮子滚球图案等都是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纹样。这些图案有的质朴,有的精美,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壮锦纹样的种类非常之多,包罗万象,有八角纹、菱形纹、圆形纹、雷纹、勾连云纹、水波纹等几何纹样;有龙凤纹、鸟纹、蛙纹、蝴蝶纹等动物纹样;还有稻穗纹、五彩花纹、梅花纹、牡丹纹、大花壁挂纹等植物纹样。除了这些传统纹样外,还出现了新型的划船纹、舞蹈纹、竞渡纹、羽人舞蹈纹等人物活动纹和文字纹。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原有的纹样上增添了一些新的纹样,例如桂林山水、靖西鹅泉、粮食丰收等一些展现民族风貌的图案[2]。这些图案都代表着壮族人民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这些图案的内容更是凸显了壮族丰富的生态审美特征和较高的生态美学价值。
2 广西壮锦纹样中的生态审美意蕴
2.1 自然环境美
壮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南方,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水充沛,适宜动植物生活。广西地区峰林高耸、山清水秀、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谷间飞鸟群集,湖泊中鹭舞鱼跃,构成了一幅特有的自然生态画卷。壮族人民生活在这样美丽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受到了大自然原生态的美的熏陶,激发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心理。
壮族人民将当地的自然景物融入到了壮锦中,将美好的自然元素转化成了图案艺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生态艺术美。如壮锦中常见的梅花纹、木棉花纹、菊花纹、荷花纹、鸟纹等植物纹、动物纹均体现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美的自然风景:姹紫嫣红的花,生机勃勃的飞鸟,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壮族人民将梅花、木棉花等具象的花蕊提炼成简单的几何图形,将不同的几何图形重新组合排列,连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形纹样。因广西壮族自治区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大部分植物四季常绿,花瓣艳丽夺目,艳丽的植物使得壮族人民在编织壮锦上用色非常大胆。壮锦颜色鲜艳浓郁,色彩绚丽,大部分图案的颜色采用植物自身的颜色。靖西温暖的气候和亮丽的植被色彩无不影响着壮族人民的性格与审美喜好。
壮锦中的图案、纹样以及色彩是壮族人民通过加工当地美丽的自然景象而产生的视觉符号,展现了自然生态之美,凸显了壮族先民对栖居地的热爱,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反映了壮族人民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2.2 文化智慧美
土地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男耕女织是壮族传统社会生活的图景。壮族是传统的农耕民族,崇尚“那”文化。“那”文化是壮族先祖流传下来的文化,在壮族古壮语中,“那”代表着土地文化[3]。壮锦是壮族妇女日常劳作的手工艺品,作为一种途径和媒介,壮锦无意识地投射着壮族人民的民间信仰。壮族人民相信“万物有灵”的思想。由于庄稼的收成取决于大自然天气的好坏,壮族人民的劳动果实都与大自然的馈赠紧密相连,他们惧怕可怖的自然天气及自然灾害,壮族先民在强大的自然现象面前束手无策,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所以他们认为有神灵存在,认为万物皆有灵,神灵会保佑他们取得丰收。
壮族人民自觉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也就产生了相应的图腾崇拜的思想。壮锦中的太阳纹、雷纹、水波纹、蛙纹等纹样就是壮族人民民族信仰的生动体现。壮族人民崇拜“蛙”文化,“蛙神”纹样和“孕蛙”纹样是壮锦中最常见的纹样。蛙纹样的出现是壮族人民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源于壮族先民对于生殖的崇拜。传闻中,蛙神是雷神和蛟龙最得意的儿子,雷神将蛙神下派到人间,蛙神一叫,雷神施雨,庄稼就会得到雨水的滋润。雨水关系到民生大计,拥有求雨能力的蛙神就被壮族人民所信仰和供奉。壮锦中的“太阳花”纹样也最常见。“太阳花”纹样流露出壮族人民对于太阳的信仰和崇拜,他们认为太阳既给予了庄稼充足的光照,又给予了壮族人民光明、温暖和幸福。
这些丰富灵动的图案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现象独特的诠释和思维方式,还凸显了壮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和生存智慧,亦是壮族人民受“那”文化长期影响的智慧结晶。壮锦纹样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对于自然的亲近及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理念,更体现了壮族人民将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事物交融互渗的智慧,强调了人类对于自然的关注与回归。
2.3 社会和谐美
清朝乾隆年间的《归顺直隶州县志》记载:“嫁奁,土锦被面决不可少……未笄之女即学织。”这些记载体现了壮锦对于壮族女子的重要性,壮族女子在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便是壮锦。壮锦对于壮族人民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种手工艺织品,在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壮族地区,青年男女在恋爱时常常会互换壮锦织品作为定情信物,壮族姑娘在结婚时会携带几床壮锦被送于婆婆家,锦被上会装饰着万年青、蝴蝶纹等图案。在民间,万年青和蝴蝶代表着吉祥寓意,被锦上绣这些图案体现了壮族人民祝福新婚夫妻恩爱长久的美好祝福。子女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关系到生命的繁衍,受到壮族人民的高度重视。壮族青年男女在谈婚论嫁时,男方重视聘礼,女方重视陪嫁,壮族人民都希望子女婚后生活幸福,事事如意。壮族姑娘有时还会携带壮锦头巾、壮锦背带、门上用的壮锦帘沿等,这些壮锦织品上会装饰钱纹、牡丹花等图案,寄托了长辈对子孙后代健康平安的祝福和期盼,体现了浓浓的亲情。
另外,壮族是一个热情好客、有礼貌的民族,每当壮族人民的家中来了客人,壮族人民都会热情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做当地特色食品五色糯米饭、带客人参观花山崖画、邀请客人参加歌会等,壮族人民这些好客的表现都是一种社会生态和谐美的展现。
3 结语
壮锦上的纹样是壮族文化在纺织上的符号表达与体现,它们不仅展现了壮族特有的文化格调和生活风貌,更是表达了壮族人民的审美理想。壮族人民对天地万物都充满着热爱,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朴素的生态智慧。
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生态美学呼吁建立起一种新的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树立生态审美理念,采取自然的生态审美方式。壮族人民热爱自然,将民族文化与自然相交融,符合当前所呼吁的生态审美观念,对于生态美学思想方面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