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石油天然气工程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工作

2021-03-31聂晓东山东胜利建设监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建设监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配电用电设施

聂晓东(山东胜利建设监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东营 257000)

1 现阶段石油天然气工程安全管理形势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范围内复工复产较往年推迟,人员返岗后对疫情防控核查甚是严格,但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却相形见绌,导致复工复产后安全事故频发。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内部统计,截至 2020年 7 月,集团共通报事故 14 起,死亡 12 人。其中,齐鲁石化“6.9”闪爆事故共造成 2 人死亡。事故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直接原因为罐顶作业人员使用非防爆工具、非防爆线缆接头产生电气火花(或线缆连接处过流过热使接头、线缆燃烧),引燃通气孔处的爆炸性混合气体,继而回火引起罐内气相空间闪爆。可见,临时用电安全隐患在石油天然气工程中的风险往往不止于触电危害,更严重的是因用电隐患而引起的火灾爆炸等更大规模的连锁反应事故,因而当前石油天然气工程临时用电仍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2 石油天然气工程临时用电的特点、难点

2.1 作业环境复杂

区别于一般建设工程,石油天然气工程多处于油气集输站场、生产装置区等火灾爆炸易发的危险环境内,施工作业通常处于防爆场所、受限空间、高处平台,以及充斥着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作业区域内环境风险因素繁多复杂,大大增加了临时用电作业工作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JSA)和作业过程中用电安全隐患管控的难度,极易造成安全风险分析不充分、安全交底不全面的问题,给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2 涉及特殊作业环节多

临时用电是工程建设基础性的施工条件,各专业施工同时交叉用电几乎无法避免。如在脚手架平台上进行金属储罐壁板焊接作业、在金属容器内进行流程焊接作业等,涉及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用火作业、受限空间等多个直接作业环节交叉作业,一旦存在安全隐患,极易触发连锁反应而造成严重后果,因而给施工作业带来非常高的风险,给安全管理带来非常大的难度。

2.3 站外施工流动性大

石油天然气工程站外施工往往具有点多面广、施工队伍流动性强、施工周期短、临时用电设施转场频繁等特点,一直是安全管理比较薄弱的环节。大多数施工单位对站外流动施工的安全管理力度不足,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监护,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站外施工多为施工单位自备发电机,无需办理用电作业申请,不但缺少了重要的审查准用环节,而且用电设备流动转运频繁,外加老旧损坏率较高、非电工作业人员进行电气作业等诸多因素,导致站外流动施工临时用电隐患频发,安全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3 当前临时用电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方法

3.1 当前临时用电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用电安全意识淡薄,侥幸心理根深蒂固

事故年年有,教育从未断,但是听来的教训总是让一些人感触不够深刻,侥幸心理总是很难消除。尤其对于临时用电作业,用电的普及性让大多数人对此习以为常、缺少警觉,由此也就出现了太多的习惯性违章,如非电工人员进行电气接线作业、电气线路检维修时未佩戴绝缘防护用具等。

很多安全管理人员未亲历用电事故的惨痛教训,对于用电安全隐患不够重视,侥幸心理作祟,导致隐患常常无法及时消除。当遇到工期紧张情况,即使在生产建设管理层的进度压力助推下,往往在工程完工后也没能消除隐患。最让人遗憾的是,工程完工后,隐患虽未演变成事故,很多人却仍心存侥幸,甚至当成经验不断沿用。

3.1.2 资源投入压缩严重,安全管理环境恶化

安全管理工作从来不是空口白话就能坐享其成,而是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施工单位的安全文明施工费用使用不透明而导致临时用电安全投入无法得到保证。对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缺乏专业电工、用电设备及配电设施老旧淘汰、电缆线路老化破损严重等问题,在监管单位提出更换整改要求后,施工单位往往采取“打游击”或“拖”字诀,打着“边施工,边检查,边整改”的旗号,使工程始终处于安全风险隐患之下,待进一步追究时,施工现场早已“工完、料净、场地清”了,而部分建设单位对此种行为的默许甚至“打圆场”,更是助长其气焰,进一步恶化了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的工作环境。

3.1.3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用电组织设计无法指导施工

JGJ 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 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 50 kW 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作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装布置的指导实施文件,是保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能够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但就现阶段而言,施工单位缺少电气专业技术人员,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多为项目资料员编制,套用模板严重、低级错误数不胜数,对于配电系统设计,如负荷计算、电器电缆选型等更是一窍不通,毫无针对性和实用性。

3.1.4 临时用电点多面广,用电设备设施管理失控

以容器设备安装、工艺管道焊接为主的石油天然气工程,检查维修项目较多,遍布油气田各地,临时用电使用频繁,发电机、电焊机、磨光机等各类用电设备繁多,结合复杂的施工作业环境,特别容易产生安全问题隐患。例如:在生产工艺区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高处作业电缆沿脚手架敷设、进入金属容器照明未使用 12 V 安全电压,漏电断路器动作参数选择错误,等等。大部分施工单位缺少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带病作业已是常态。

3.2 应对的方法与思路

3.2.1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加强安全技术交底与安全教育

(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加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及考核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在员工未能领悟安全生产的核心思想,由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的主动意识时,严抓岗位责任落实和监督考核是保障员工遵章守纪、安全生产的有力措施。

(2)加强安全技术交底与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是指在生产作业前明确告知员工该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旨在降低因违章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员工主动意识到“我要安全”时,才有能力迅速做到“我能安全”。如果说安全技术交底是操作上的告知,那么安全教育则是思想上的启蒙。安全教育是企业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打造安全文化的基础,是员工安全意识形成的重要课程。企业应当加强安全教育宣传,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尤其是组织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和事故纪录片,感受事故给人们带来的惨痛经历,方能发自内心地敬畏安全、渴望安全。

3.2.2 严格审查验收制度,跟踪落实安全文明施工费使用情况

(1)严格人员资格审查、设备进场验收制度,强化开工前资源准备条件确认。人员、设备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临时用电安全管理预控的重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的电气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C 证,电气技术人员须持有相关执业资格证或具有技术职称并有相关工作经验,电工则须具备国家应急管理部门颁发的电工作业操作证。用电设备、配电设施是构成整个临时用电系统的硬件基础,必须严格按照进场验收制度,对于“带病”的用电设备、不合格的配电设施坚决予以清退,避免将隐患带入现场。

(2)跟踪落实安全文明施工费使用情况。《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施工单位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和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以及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提报安全文明施工费用使用清单,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并现场核查其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费用专款专用,切实提升和改善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条件。

3.2.3 贯彻执行用电组织设计编审制度,切实落实临时用电工程验收程序

(1)贯彻执行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编审制度。《规范》第 3.1.4 条规定: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并由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完善的内部编审制度是确保用电组织设计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必要措施。

(2)切实落实临时用电工程验收程序。《规范》第3.1.5 条规定: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是临时用电工程投入使用前最重要的环节,是对用电组织设计全面落实成果的检验。临时用电工程验收宜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照用电组织设计核查现场供用电方式、平面布置、设备选用及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同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验证组织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若存在问题,应及时变更组织设计并重新按流程进行审批验收。

3.2.4 加强临时用电设备设施管理,优化临时用电系统设计

(1)加强临时用电设备设施保养,淘汰落后报废产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用电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的缺失和管理责任制度的不落实,加速了用电设备设施的老化折旧,缺乏维修保养意识则进一步缩短了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科学完善的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是控制施工成本,减少安全隐患的基本且有效的措施。常见的做法有:采用设备设施清单化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设施进行验收评定,淘汰落后产能,消除设备设施隐患,及时申请相关环保部门的审核认证等。既保障了临时用电系统的安全可靠,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又达成了绿色施工的目的。

(2)优化临时用电系统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供配电方案。《规范》中列明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主要有 8 项内容,可总结归纳为用电平面布置、设备设施选择和安全防护措施三大部分,其中涉及负荷计算和配电系统设计的第二部分无疑是难度最大的。有关负荷计算部分可参考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中的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示例。配电系统设计可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优化,监理单位进行方案审查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简便安全,层次分明。石油天然气工程临时用电设备类型相对统一,配电系统模式具有可复制性,一般按照树干式的三级配电即可满足要求,接线应尽可能简单,易于操作。

② 特殊场所,专门设计。对于某些事故风险较大的场所,《规范》中常常会有特殊的要求,如“金属容器内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 12 V”“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 15 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 0.1 s”等,配电系统设计时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优化设计。

③ 巧妙布置,节支减耗。如在满足配电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已有配电设备设施,减少重新购置支出。当用电区域相对集中时,可采用人工接地体代替单根接地极的做法,以减少接地施工耗材量和工作量。

对于长期承揽油气田区域内站外产能工程的施工企业,临时用电配电系统宜采取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安装、班组化配置、清单化管理的模式。目前油气田站外产能项目多采用拖拉焊和移动发电车的方式用电,虽有向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但用电系统的设计和配置从总体上说并不规范,如发电机中性点未接地、配电系统未严格按照 TN-S 系统接线、无专业电工检查维护等,因而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工作仍有待提升。

4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趋势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管理也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变革。在迎接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改革转型浪潮过程中,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不断提出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要求,而临时用电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正向着规范化、智能化迈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标准化的建设、临时用电问题隐患大数据的分析、集成化移动发电系统的应用、用电系统风险智能报警装置的配备等,都将助推临时用电安全管理领域新一轮的变革。相信这一轮科技革命过后,工程建设领域定将迎来更科学、更高效、更安全可靠的临时用电管理模式,从而全面改善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条件,为广大劳动者的人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配电用电设施
用电安全
民生设施非“摆设”
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
安全用电知识多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用电安全要注意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