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高支模施工关键技术要点和保障措施分析
2021-03-31张琴
张 琴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随着高层建筑结构不断朝着复杂化方向发展,我国住房以及建设部门对这类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升。高支模结构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以及跨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较多的危险因素。下文将详细对于高支模施工关键技术要点的重要部分进行论述。
1 高支模体系设计以及安装工序
1.1 高支模支撑架的设计
高支模支撑架本身具有跨度大、层数高、荷载能力大、洞口多的特点,因此高支模支撑的设计工作需要控制好现场的施工安全。首先模板体系以及材料主要包括脚手架、楼板、扫地杆以及加固装置等。其中如果模板体系属于木制结构,则材料型号应该尽量结合现场的施工情况选择。其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很多的数据计算工作已经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在设计数据层面,建筑施工人员需要能够从经济、实用以及安全等层面考虑后续的设计工作,通过BIM电脑模型进行数据计算保证模板结构的断面尺寸。
1.2 高支模体系的安装
高支模的安装体系要求严格,各个步骤顺序明确不得随意更改安装步骤的顺序。首先在安装之前现场的工作人员需要对高支模底部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铺设脚手板以及地杆;其次安装剪刀支撑,增加控件的标正标完成钢筋绑扎之后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进行统一的质量验收处理。高支模的安装工作主要包括柱模板、楼板模板以及梁模板,施工人员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选择合理型号的柱模以及柱箍,保证模板的整体强度能够满足标准。同时梁模板的安装需要保证地面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施工人员需要从顶撑以及侧板两个方面入手,等到主梁模板的安装矫正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主梁板的安装,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稳定性[1]。
1.3 圈支顶安装
根据当前的施工模板体系建筑要求,在露面支顶安装环节,首先应该完成梁以及轴线的放线工作,确定楼面的水平标高,然后再从纵梁的位置安装脚手架,并且完成水平调整。门架安装首先应该将两旁的脚手架锁紧,从两侧同时施工,门式架的立柱应该能够处于空间的同一垂直水平线中,并且上下两条线相互垂直稳定,保持整齐。
1.4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在浇筑环节往往采取对称匀速施工方法,在浇筑环节工作人员需要能够严格控制各个部分的浇筑速度,混凝土材料一致全部采用专业的运输车辆运送,不得集中处理,累积高度不宜大于300mm。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能够全程检测是否出现外部钢管局部弯曲情况,是否出现扣件突然断裂以及破碎现象。如果存在任何影响浇筑质量的因素则应该立即停止施工并且上报给上级处理部门。很多高支模施工体系的梁截面本身跨度较大,混凝土在浇筑环节常常需要借助双汽车泵,并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在浇筑环节技术人员则需要严格控制每一层的浇筑厚度,每一层的浇筑厚度不得大于500mm。
2 高支模体系的验收以及检测
建筑企业在对支架结构进行设计以及安装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工程人员在现场给与指导,并且增强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降低不必要的施工误差。
2.1 高支模结构检测
高支模体系不仅关乎到工程的建筑质量,同时基础结构的稳定同样也会影响安装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强化高支模设计以及安装部分的注意力度,管理人员在施工期间应该到现场进行全程监督指导管理,对于现场的种种突发变故因素进行相应的技术调整,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保证高支模支撑体系的质量安全不会受到影响。其次施工人员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强化对于各自施工质量的检验,建设单位应该提前完善自身的监督体制以及施工工艺要求,这样在后期工程推进的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极大程度上减少高支模结构尺寸和材料的误差。
2.2 高支模验收
高支模系统施工往往应用在超高层的建筑体系中,并且常常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技术手段,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和施工人员在现场进行有机配合衔接,及时对现场各种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各个部分的施工质量衔接工作。其次在验收工作中需要能够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例如检测工作人员在施工期间需要强化上下力杆扣件的质量检测,避免施工人员在现场使用旋转或者十字的扣件,禁止立杆悬空以及结构横杆数量的随意更换。此外施工人员的检测工作往往需要在浇筑作业结束之后立刻着手进行结构安全检测,保障全部合格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2]。
3 高支模拆除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高支模体系和基础施工材料不同,该结构往往在使用一段之间之后会被全部拆除,并且还需要确保自身质量安全能够被重新循环利用。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分别能够掌握拆除顺序以及拆除技术要点。
3.1 高支模体系的拆除时间
高支模体系在完成之后的拆除阶段,需要经过现场技术人员的统一确认并验收才能够正式拆除。检测的标准主要以混凝土的成型强度进行判定,例如混凝土梁板跨度小于8m的结构体系往往需要达到自身强度的80%以上才能够允许使用,而如果梁板长度大于8m以上则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为100%。在完成这些基础部分的判断之后施工单位统一拆除现场的所有结构体系。
3.2 施工基本顺序
高模拆除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顺序进行,例如在拆除之前首先应该针对脚手架上面残存的工具、杂物和剩余材料进行处理,并且在清理期间设置专门的警戒线。施工期间一般都是遵循先支后拆的基本工作原则,依次对于非承重模板部分拆出。其次一些跨度比较大的梁板需要能够从中间向两端延伸处理,在施工期间工作人员注意保存好现场的相应结构,已经拆除的材料分类进行规划,然后统一运输到场地之外。此外在阁楼之上的高支模结构应该能够力求一次完成,施工人员需要在保证自身工作安全的情况下展开工作[3]。
3.3 后续材料的处理
支架以及脚手架等基础设备拆除之后,需要对详细检测这些结构部件的完好情况,根据使用性质、规格性能等方面进行分类存放和保管。所有高支模配件全部拆卸完毕之后往往需要进行一定周期的维护保养,这些部件然后运输到相应的存放地点,等到下一次的循环利用。
4 高支模安全建设保障
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稳定推进需要做好现场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首先成立专门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对于现场吊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安全问题负责。其次如果在现场发生紧急事故,临场工作人员需要能够及时向应急组织管理部门反馈汇报,或者根据事故发生的危机程度向当地相关救援团队寻求帮助。支模小组的工作组长应该能够及时赶到现场并且实施救援[4]。
在一些大型机械吊装设备的周围应该设置比较醒目的施工注意标语,大型施工区域应该禁止除施工人员的一切闲杂人员进入,增加安全性。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演练培训计划工作安排。例如强化基础工作人员的力学知识,起重机工作原理以及应急事故的发生后的信息传递等。专门的工程人员,技术工作者则应该更加强化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只有在经过技术考核之后才能够开始工作。
5 结 语
虽然高支模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只是辅助作用,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质量影响深刻。同时该系统结构无论是在前期的搭建还是后期的拆除中都需要较为严谨的技术理论作为指导。建筑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各种技术规范要求,重视材料型号质量,减少计算误差对于高支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