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理元素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

2021-03-31孙诗涵

西部皮革 2021年13期
关键词:观赏者肌理陶瓷

孙诗涵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肌理元素概述

肌理可理解为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与变化,即表面的排列、组合、构成等视触觉感受的纹理,是传递各种信息的视觉表现载体[1]。肌理元素设计取决设计者对自然生活的细腻观察,并融合创作者的审美修养、知识架构、制作能力与经验等,肌理在陶瓷上的运用源于新石器时代,随之出现很多早期装饰纹样,演变到封建社会时,肌理装饰效果追求“釉若凝脂”的审美观和质感,追求细腻有光泽的视觉感受,现今,肌理装饰受西方国家的影响,陶瓷不以实用为主要价值取向,不是纯粹的实用,是具有精神文化价值的艺术形态,更多融入了艺术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1.2 陶瓷装饰艺术概述

陶瓷艺术是对古老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折中的艺术形式,现代陶瓷艺术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初的日本,是一个门类综合的艺术。艺术创作者通过工艺与原料的结合,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体现的是现代艺术材料与传统陶瓷工艺的碰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艺术层面的需求递增,装饰成了现代陶瓷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陶瓷装饰手法琳琅满目,但不是简单表面化的加工与修饰,而是一种创造、创新,这是追求在陶瓷作品中平衡、和谐的表现手法。陶瓷的装饰艺术通过造型材料、肌理对比、釉色和装饰等来表达匠人的创作理念和思想情感。

2 肌理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特征

2.1 绘制手法运用特征

一个优秀的匠人不仅是雕塑家还是一位画家。陶瓷艺术自诞生以来就与绘画艺术有不可分解的缘分,无论是图案、文字还是绘画作品装饰都给了陶器独特的艺术装饰。陶瓷绘画中的手法包括线条装饰、构图装饰、意境装饰等[2],线条是在造型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最朴素的绘画语言,线条的变化在陶瓷上产生的肌理蕴含着不同的情绪变化,总体上表达了创作者内心的世界观及内涵;构图在每幅作品中都是必须尚存的部分,创作者将人物、景观或其他类绘画浓缩在器皿上,不同的器皿需要匠人思考运用怎么的构图大小和空间才能表现出作品视觉化和艺术化的审美,当观赏者在欣赏一个陶瓷艺术品时,可能直接看到了千里之外的美景,这就是陶瓷肌理产生的陶瓷艺术情感。现今。我们仍可以看到在景德镇很多在陶瓷上绘画的人尚存。

2.2 陶瓷材料加工手法运用特征

好的创作者对于技术、工具及媒介应有一种敏锐的直觉,以此在创作时完整的传达信息。陶瓷的材料在不同外力的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的现象。譬如,以点带面,以一种釉为点,尝试不同工艺环境下的视觉差异。泥土、釉料、工艺等不同的烧制变化都会产生新的肌理语言。经过时代的变迁,现代制陶活动对于材料的运用更别致在我们掌握泥的脾性后,展开怎样的工艺或痕迹的处理最终的效果如何,创作者都以考虑在内。例如胶泥,它的制作工艺如若经过创作者精确的考虑,最终视觉化的效果已仅仅是简单的纹理,而是陶瓷匠人传递艺术情感的纹路肌理。

2.3 釉彩运用特征

人类对色彩的需求可以说是与生俱来,釉的产生可以说为陶器增添了魅力,釉装饰是运用釉料对于陶瓷器进行装饰,釉彩在陶瓷上形成的肌理可划分高温色剂、粉彩和新彩等。这里意在简单梳理,表现肌理在陶瓷装饰的魅力。釉下高温色剂经高温烧制而呈千变万化的颜色,它的特点是颜色受厚薄程度的限制最终会出现颜色不能完全还原的影响,所以采用釉下高温色剂技法的匠人是在掌握脾性的基础上加以创作;粉彩的肌理效果具有独特的魅力,在烧制后呈现凸起和亮丽的颜色,多受艺术匠人们的宠爱;新彩会给人梦幻的视觉感受,它的肌理效果纷繁复杂,因可以混合油调和而成,呈现的视觉效果时而细腻时而抽象。

3 肌理元素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形式

利用制作技法最后形成的肌理效果,通过整理分析概括为三种形式。

3.1 具象肌理运用

具象肌理旨在将天然材料肌理的元素融入在陶瓷中展开制陶活动,可以是树叶的颜色与纹理、或是贝壳的色彩与纹路,最终呈现效果通过眼睛与手感来区分,观赏者通过眼睛感受创作者传递的理念,或是通过用手的触摸区分作品表现的内涵。因此可以用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区别具象肌理的艺术品。视觉肌理表现在受众用视觉能够清晰陶瓷艺术品的表象及肌理形态,可以瞬间明白创作者表达的情感与取向。触觉肌理是观赏者用肉眼无法捕捉制作者传递的审美信息时需要触摸来体验的过程,相较于视觉肌理要更触动人心,在触摸时是受众与作品直接的互动体验,感受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但具象肌理由于技术与手法工艺的难度在如今少见。

3.2 抽象肌理运用

肌理特性之一的抽象肌理运用,旨在将陶瓷艺术品上的肌理抽象化表现,即第一直觉对创作者的作品陌生,完全找不到传达的概念,但经过仔细鉴赏会品味出其中的韵味。抽象肌理是在艺术家对大自然中的感悟为本源来实现。[3]抽象肌理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图案肌理,一种是构成肌理。图案肌理是在天然肌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化,在观赏时会出现看不到它的本源。构成肌理所表现的是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加以创造,使之作品的肌理效果不仅在视觉上产生错觉感,又使原材料的质感不同寻常。抽象肌理的作品往往需要观赏者心理触动的融入,在观赏一件艺术品时,对它的形式、肌理、质感、色彩及光感等触动,并要展开对于作品的深入思考想象,才能深刻理解作品表达的意味。

3.3 意象肌理运用

意象肌理在陶瓷装饰中隶属于云里雾里的感触,它不仅运用观赏者视觉感受,还要结合观赏者的心理体验来呈现作品,不同于具象肌理写实表达创作者的概念,又不同于抽象肌理对创作者传达的理念看不懂。意象肌理旨在当观赏者鉴赏作品时可能在心理直接勾出创作者理念的轮廓,但经过回想,可能又提炼出作者表达其他事物的韵味,使观赏者会无限的构思与思考,这个作品的形象始终在受众的脑海中尚存。

4 肌理元素在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效果

4.1 功能效果

4.1.1 独特性

在制陶活动中肌理效果与材质的发展紧密联系,由于材质的不同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大相径庭。例如最早用的刮刻等技法来制作肌理效果,逐渐演变利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进行肌理表现,到如今已经发展的千变万化,最终作品出现的情感层次、视觉空间给观赏者的感受不同[4]。肌理因素的融入改变了作品的整体布局和视觉感,因此在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中,肌理呈现效果也在另一方面决定了作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4.1.2 永恒性

肌理元素的定位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的生活、对于人的使用价值紧密联系,是质地的美和适用。通过对材料的捏压等手法制作,在烧制后的呈现的作品不仅是肌理效果短时间的呈现,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对于创作者对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保存,把当时的对作品灵感的表现从短暂性经过肌理语言转变成“永恒性”。例如艺术家曾章成的“open mind”系列作品,作品直观看为双手从脑袋中伸出,仿佛可以拉扯更大的“脑洞”,他的作品可以让我们在观赏时就能体会的情感,并能联想到自己的快乐或悲伤,运用捏、挤、压等手法表现的肌理效果使当下作品的情感成为永恒。

4.1.3 整体性

装饰是一种对型的美化设计,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成为现代陶瓷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肌理效果对陶瓷的装饰并不是随意设计,需要结合陶瓷器皿的造型调和再装饰,例如粗旷沉重的陶瓷就可搭配生动灵活的肌理来突出陶瓷的形象,在陶瓷自身的基础上加以装饰表达作品的统一性、和谐性及整体性。肌理语言在陶瓷上表现的技法也是有规律的设计,即对比有度,动中有静等技法。最终艺术作品的造型与肌理和谐的结合呈现出陶瓷的美感。

4.2 艺术效果

4.2.1 传递人文关怀

一件陶瓷艺术品是由语言与思想两个因素组成。作品的呈现不仅是材料与造型自然地表达,也是倾注了创作者极大的情感,令观赏者在鉴赏作品时感受强大的感染力。例如制作材料陶土,创作者可根据陶土的可塑性技法及对肌理的处理使作品产生高低起伏的视觉感和触觉感,观赏者通过感受作品的质感、温度和肌理的触感感受,材质表现了当今的人文关怀美,感染着人们的精神[5]。

4.2.2 表现作品主题

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即定主题,主题的表达则需要通过肌理的呈现来展开创作,肌理将陶瓷本身进行进行刻化、细节化处理,旨在烘托作品的主题,使观赏者在鉴赏作品时,通过肌理的画龙点睛可以直观的看清作者表达的主题又可以通过触感、视感、联想来感悟作品。肌理元素的融入使陶瓷艺术品更加生动细腻。

4.2.3 视觉化意境美

意境是超越了单纯视觉形式的层面来欣赏陶瓷之美,意境的表达重在意,不是局限于孤立的有限的形象,应超出具体事物的表面现象,达到意境之美,肌理则赋予了陶瓷形象以情感的归依,是通过心灵构想的产物。例如哥窑裂纹釉,釉色及纹理给观赏者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即釉色清澈如水、纹理璀璨如晶的的意境美,肌理效果与陶瓷巧妙的结合产生的意境之美,旨在传达创作者审美情感理念。

5 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过去与现在,新与旧交替的变化,始终召唤着人们,让人们在历史的沧海桑田中,在陶瓷艺术品观摩中品味着中国陶瓷文化的魅力及新生力量的惊喜。肌理元素在陶瓷装饰艺术中表现早已成为创作者的一部分,创作者通过自身的知识结构、审美修养、世界观、制作手法及经验等手段运用肌理在陶瓷艺术中进行表现,使陶瓷艺术不仅提升了本身的韵味与内涵,也给观赏者提升了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及艺术感悟。随着陶瓷艺术家的钻研与工艺手法上的娴熟,会使肌理语言的运用更加推陈出新。

猜你喜欢

观赏者肌理陶瓷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陶瓷艺术作品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格式塔原理在雕塑第一印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