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夯土元素在乡土建筑中意象设计的运用
——以广西上林县鼓鸣寨为例

2021-03-31梁培钦

西部皮革 2021年2期
关键词:夯土生土肌理

梁培钦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绪论

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1 研究的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的乡土建筑和值得回忆的乡土文化记忆点在一点点的消失。在快节奏的现在以丰富的变化新奇的创意去取悦人类的时候,不妨放慢脚步回头看看,我们自身本土传统形式建筑正在岌岌可危的等待我们去拯救。夯土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感的自然材料,主要以制作房屋建筑,护城墙较多。早在我国5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利用夯土材料制作的技术。尤其多用在居民、墓葬、城墙、堡垒、坑道中。

1.2 研究的目的

通过探讨夯土元素的在乡土建筑中的情景意向,寻找出夯土元素在乡土建筑中其他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会形成怎样的影响,能够唤起现代人们对于乡间情景的会忆,从而促使我国一直在繁华都市拼搏具有乡愁意识,不愿回村子的人,改变现有的刻板的观念和意识,重新对夯土建筑有不一样的新认识。夯土建筑,夯土建筑既是传统的精神延续也是现代意识的一种拓展。它既是来源于本土的,却不是现代意义上“土”的,反而是具有新时代观念,具有前沿性,环保性的建筑。

1.3 研究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于夯土建筑的解读,去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夯土元素对于乡土建筑的联系,以从夯土元素的乡土建筑中唤醒人们,意识到我国城市千篇一律的钢铁大厦,一整片的玻璃立面造型反映出的理性,并没有体现出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夯土建筑是对于我国乡土建筑的一种文化的传承,从理论的角度,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以此为基础发现新的问题,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宣传夯土建筑的乡村文化意境,保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我国相关领域多侧重于对历史、文化、社会方面的研究,对与夯土建筑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如何提高抗震性能,提高墙体整体强度以及研究夯土建筑物理力学性能方面的联系。近年来,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先生主持完成了迄今为止中国体量最大的现代夯土建筑——水岸山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穆钧、周铁钢等人在甘肃会宁马岔村,结合了传统夯土建筑与当地材料的特点,通过改良夯土材料墙体构造和施工工艺,在马岔村建造了国内首例现代夯土绿色民居,并在该村进行了推广建设。这些优秀的的现代夯土建筑案例,对国内的现代夯土建筑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后来者们研究现代夯土建筑提供了新的方向。

1.4.2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从1970年第二次能源危机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生土材料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基础性研究。而且在关键性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经过大量的实验证实,其技术已经走向成熟。例如法国,通过对生土材料的优化,形成了仅需调整原土土质构成关系,而无需化工改性剂的生土材料优化理论体系,而且适用于绝大多数土质类型(如夯土墙、生土砌块、生土粘接材料、生土装饰材料等)。

在日本这边,对于夯土建筑的研究主要是体现在加固以及抗震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强,简单,经济实用。例如,在生土建筑的墙体中加入荆条,将夯土墙加固成泥巴墙的结构。

1.5 研究方法

本次论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主要来源于知网等论文网站收集有关于夯土建筑和夯土元素肌理的相关理论文献。然后根据记录的要点,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同时也关注于网络上面的国内外的有关于夯土建筑的设计案例和理论研究资料,进行筛选、收集、整理、对比、方便更加客观的、全面的、有深度的进行探索。

2 鼓鸣寨的场地现状

2.1 地理位置

根据网上查找的《上林县志》记载,鼓鸣寨原名古名庄,位于广西壮族的主要聚集地广西省上林县巷贤镇长联村。现存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夯土建筑57座,其中13座损毁严重,主要聚集人口以陈、韦、苏三姓为主。也有传闻,鼓鸣寨由来是因为,寨子后边有块石头,敲击如鼓响,故名鼓鸣寨。

2.2 存在问题与挑战

在经济文化大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浪潮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冲刷,这也导致了乡村人口的流失加剧。乡村,是我们觉得最能体现出“乡愁”味道的一个朴质的精神区域。我国西南地区乡村保留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因为不够重视导致失传。村内大量的夯土形建筑因为雨水冲刷再加上的得不到良好的修缮,轻的墙皮脱落、沙化、凹凸不平。严重的墙体变形,屋顶木结构老化腐朽,有崩塌的危险。经过我们的两次深入考察发现,在夯土民居的内部,内部的生活条件还是维持在九十年代左右。卫生方面得不到满足,屋子积灰严重,空间没有完好利用,室内空间阴暗。在外部,屋外则是用来堆放无用工具,可能是由于老人们舍不得老物件的缘故。外部空间,杂草丛生,黄泥遍地,缺乏具体的指向性和统一规划性。同时也缺乏让村民能够进行聚会、交谈、休息、娱乐、思考的精神场所。

3 自然因素影响分析

3.1 气候与地形原因

目标所在地位于南宁,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潮湿,而冬季稍显干燥。夏季比冬季长,气候炎热,雨季集中的在夏季。

在广西地区地理环境主要以丘陵为主,大部分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人们居住在山地缓坡附近,能够给平原的空地留下更广阔的种植空间。民居建筑大多是以土坯、夯土或石块构筑而成的半地居式硬山搁檩建筑。

3.2 当地材料因素

就地取材是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材料取自当地,更换容易,另一方面运输花费的人力成本更低,夯土建筑,底座以石块为基础,墙体则使用了当地的粘土为材料,外加其他材料进行混合,进行夯实版砌。

4 (夯土建筑意象设计运用)保护对策

4.1 传统与现代对话

随着现代化发展,过去的夯土墙形式以不能适用于现在的现代的居住交流模式,而且目标地块内的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乡村内部人员除了老人就是留守儿童。而如何打造具有乡村意象的夯土建筑,找寻回“乡愁”记忆同时联想到到现代的生活理念,便成为了主要目标。

过去的夯土墙,夯土强度低,易粉化,耐久性不高,容易产生裂缝导致坍塌。所以我们为了实现夯土墙的肌理对乡村建筑进行意象设计,我们首先在夯土建筑的结构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在保留夯土建筑的立面同时在木建筑结构内侧设置钢结构去支撑木屋架,增强支撑力度,对而屋顶的木构架,则有选择的进行更换构件。在夯土墙的上部分进行,设置长型大玻璃窗,使得屋内光线充沛同时也保护了居民的个人隐私性。钢结构与木结构的同时并存表现出了人们既渴望现代生活模式,又留恋过去的传统的记忆的一个交接点。传统建筑与现代技术的对话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生活需求的渴望。

4.2 夯土墙开孔的艺术处理效果

在夯土墙立面上开窗开洞的方法一共有两种:预留法和嵌入法。使用预留法,结合框架结构或者加横梁,使得开洞更加自由。预留法则在夯筑洞口位置时在底部进行支撑,进行夯筑,夯筑完成后,撤掉底下保护,洞口效果因过梁材质不等同,产生效果也不同。

因为夯土墙由于自身的自身墙体密度大,缝隙少,是一种结实的墙体,所以很少会在夯土墙上开窗开洞,避免结构上的缺失。而我们为了在夯土墙上以重复,排列的手法。在夯筑时,以混凝土做底加强稳定性;在夯土墙模板内预埋带有采光通风钢管的窗户装置,将其与墙内钢架焊接,该窗口样式可多种变形组合具有景观多样性;然后再进行夯筑;形成带有采光通风口的夯土墙体,提高夯土建筑的采光、通风效果,而采光钢管不仅不会对墙体的结构造成影响,还会与墙内钢架共同加强墙体的抗剪性。

考虑到夯土墙体的特殊力学性能,将多个采光通风部件呈分散状与窗框连通,夯筑材料可以穿过采光通风部件的间隙进行夯实,不仅达到了采光通风的目的,同时满足了夯土墙的力学性能要求,解决了传统夯土墙在制作窗体或开洞操作时对墙体产生伤害。同时也是对夯土墙面的艺术表达。

4.3 利用自然肌理对周围情景的营造

除了主要对夯土墙的特殊处理之外,为了营造具体的意象,笔者认为也要在建筑以外的周边场地肌理进行设计,利用周边的石材、土壤、竹材的肌理去反应环境。夯土材料人们可能更加偏爱它的层次分明和肌理感,但是,读者觉得可以对夯土本身自带的历史感,纹理感,以及对夯土本身色彩上面进行结合变换,更能增加人们对于“乡村建筑”重新认识。夯土建筑大多都是以不同程度的土黄色为主,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夯土建造工艺,使用添加剂去丰富夯土墙体的颜色变化,突出或者弱化颗粒感,就可以形成新的层次上的新的夯土文化氛围的突破。

夯土建筑的地基,主要利用裸露的岩石质感,选取同一种材料的石材,形成统一颜色和肌理。又或者我们在保留夯土墙体干裂的纹理同时进行新的夯土材料填充,形成开裂的纹理,这样子就能达到低技术,高意境的目的。既符合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绿色环保。

5 总结

现如今偏远地区的夯土建筑正在缓缓消失,而乡村建筑中需要保护或任其自身消亡的意见都有不同的见解。在乡土建筑中的夯土元素更是,在现代人们观念中的“土”元素。我们需要更多地对与夯土建筑它本身的肌理方面去下手,让人们认识到夯土建筑的更多可塑造性。本文主要通过了对夯土建筑许如何往现代生活方向去走进行了浅析,在对于如何把握好人们群众中的乡土建筑意象情景,把本地材料用艺术的手法进行了分析。

猜你喜欢

夯土生土肌理
现代夯土建筑材料特性及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生土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
生土掺量对硫氧镁水泥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生土建筑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夯土材料的分析研究
竹筋夯土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聚丙烯酰胺对生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