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流理论的App产品交互设计研究

2021-03-31路鹏布雪莹

西部皮革 2021年8期
关键词:心流心智图标

路鹏,布雪莹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1 引言

1984年,英国设计师比尔·莫格利奇(Bill Moggridge)最早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概念,他认识到,当电子取代机械控制系统的时候,必须通过设计才能控制那些采用计算机芯片的产品[1]。随后,交互设计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交互设计之父艾伦·库博认为交互设计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观元素的设计和定义[2]。中国地质大学桂宇晖教授认为:交互设计是研究“人”、引导技术、形成人机共同行为的过程,于此过程中,满足和创造人的自然感受,实现自然而然的信息交流[3]。基于于桂宇晖教授所给出的定义,App的交互设计就是通过提升App产品的界面设计、交互行为设计以及细节设计,从而改善、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

2 心流体验概述

心流体验主要指个体全身心投入到某种活动或事物中,忘记时间、忘记自我,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当前活动上的一种主观状态[4]。心流体验的产生能给用户带来的沉浸感与满足感。在App产品的交互设计中,可被称为最优用户体验。

2.1 心流体验理论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最早提出“心流体验”一词,用于解释人们从事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其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会过滤掉不相关的知觉,达到一种时间感消失和忘我的境界,进入一种“流”的状态[4]。随后,心流理论被广泛应用到艺术创作和休闲娱乐等各个领域。到了21世纪初,一些学者试图将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测的具体指标,希望将人们在具体活动中产生的心流体验进行实际测量和精确表达。然而,由于受到网络复杂性和行为模式多样化的影响,对心流的测量及其因子结构的认识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性的意见。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学术界对心流理论在各种移动终端中的应用不断进行研究,目前,心流已经成为衡量用户体验的重要理论。

2.2 心流体验模型的演变

心流体验模型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三区间模型。1975年,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运用经典抽样法对心流体验进行了研究。之后他提出当人们所接受的任务难度与个人技能水平相匹配时,人们就会有好的感觉,就会产生心流体验[5]。

第二阶段:四区间模型。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加深,米兰大学的马西米尼(Massimini)和卡里(Carli)提出心流模型应修正为四区间模型[6]。四区间模型的产生,将用户所接受的任务难度与个人技能水平的分为四种状态:即冷漠、焦虑、厌烦和心流。

第三阶段:八区间心流模型[5]。1988年马西米尼和卡里根据研究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挑战”与“技能”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最终得到八种不同的体验:担忧、焦虑、觉醒、控制、放松、厌倦、冷漠和心流。该模型相比前两个模型中对用户的体验划分得更为精细,只有高技能和高难度的任务才会使用户产生心流体验。

第四阶段:1996年,霍夫曼(Hoffman)和诺瓦克(Novak)着重研究用户上网时的心流体验,创造出专门针对网站用户的心流体验模型[5]。该模型图以心流为中心,将影响心流体验的所有因素结合在一起,并表明了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

2.3 心流体验模型的特征

针对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心流体验具有的九个特征,分别为:清晰明确的目标、技能与挑战的平衡、准确而即时的反馈、行为与意识的融合、专注一致、潜在的主控感、自我意识丧失、主观的时间感改变和自为目的性体验[6]。其中前三个特征被其归纳为激发用户产生心流体验的基本条件。

3 App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心流体验

基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体验产生的基本条件,本文结合App产品的交互设计,提出了面向App产品交互设计的心流体验三大基本条件:App产品的视觉呈现符合或优于用户心智中的产品概念;App产品的交互行为与方式符合用户心智中的预知;App产品能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提供给用户及时的反馈。简单而言就是,当App产品的视觉呈现符合或优于用户心智中的产品概念,且在满足概念条件的基础上,App产品的交互行为能够符合用户心智中的预知,并能够提供给用户及时的反馈。那么,用户已经具备了进入心流的条件。

3.1 App产品的交互设计内容

无论是手机、平板电脑,还是各种可穿戴设备中的App产品,其界面都是产品与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沟通交流的重要介质。由于界面设计的目的指向用户本身,因此用户认知、需求及使用偏好将是设计师进行界面设计的重要依据。其中,每个交互界面中的框架、图形、图标、色彩、文字的组织与呈现,都是App产品交互设计中的主要研究内容。除此之外,App产品交互设计中的细节,体现在交互界面和交互行为中,也是交互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是文案中的一句问候,也可以是加载过程中的一个页面。好的细节处理,通常不会被用户发现,却能让用户获得熟悉、贴心的感受。

智慧教育的教育特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为开展智慧教育的多种教与学的方法提供了可能性。基于生态学的视角,智慧教育能够通过技术的推动达到一种和谐教育的信息生态状态[2]。这种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3.2 心流体验在App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以激发用户心流体验为交互目标,可以提升App产品的交互设计。以下是心流体验在App产品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3.2.1 欢迎页面

App产品的欢迎页面也被称为开屏页面,主要用于缓解用户等待程序响应的焦虑。欢迎页面是用户对该App产品的初体验,有效的欢迎页面能迅速吸引和留存合适的用户,激发用户的心流体验。根据用户心流体验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视觉呈现符合或优于用户心智中的概念”,在此可理解为在欢迎页面中加入App产品的主要功能、用途或具有代表性的Logo,不断强化用户心智中对该App产品的概念。但因欢迎页面不具有交互性,且用户的参与性不强,所以满足“App产品的交互行为与方式符合用户心智中的预知”和“App产品能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提供给用户及时的反馈”这两个条件,只需控制好欢迎页面的停留时间,避免用户因等待产生烦躁的体验。

3.2.2 使用引导

App产品的使用引导不仅限于为新用户提示如何操作,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通过使用引导介绍App产品特色,能让用户清晰地了解该产品和同类产品相比最突出的优势,有利于提升用户初步的用户体验。在App产品的使用引导设计过程中,满足心流体验的第一条件,需要使用引导增设“跳过”按钮,避免没有需求的用户产生厌烦的体验。心流体验的第二个条件是:App产品的交互行为与方式符合用户心智中的预知,若要满足这一条件,需要使用引导结合使用场景,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出现。满足心流体验的最后一个条件时,需要使用引导巧妙应用互动式引导。这种引导方式通常出现在用户在与产品的特定交互过程中。比如鼠标光标移动到相应的组件上,悬停时会出现相关的解释文字,输入框内容为空时会有文字提示等。

3.2.3 文案

3.2.4 图标

图标是App产品界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它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文字。由于目前App产品的功能图标的风格各异,因此这些图标的组合能影响整个App产品的形象与气质。若想满足激发心流体验的三个基本条件,图标设计需做到:符合目标用户喜好的设计风格和适当使用隐喻。隐喻就是一种比喻,简单理解就是用一种用户熟悉的事物去暗喻另一种用户并不熟悉的事物,例如,人们熟悉通过放大镜能放大事物,以便于查找。那么“放大镜”这一图形就可以用来隐喻“查找”这一功能。由此可知,在App产品的图标设计中,巧妙的使用隐喻思想能引导用户以其熟悉的方式与界面进行交互,提升用户体验。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为人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款App产品只有在交互设计方面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用户黏性,赢得用户青睐。本文总结了在App产品交互设计中激发用户心流体验的三个基本条件,即App产品的视觉呈现符合或优于用户心智中的产品概念;App产品的交互行为与方式符合用户心智中的预知;App产品能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提供给用户及时的反馈,并将上述三个条件应用到交互设计中。为App产品的交互设计师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思路。

猜你喜欢

心流心智图标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问一个研究真正幸福状态的心理学家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契克森米哈赖的幸福课
图标
中国风图标设计
心流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