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成效及其启示
2021-03-31林怡,刘晖,翁伯琦
林怡,刘晖,翁伯琦
摘要:【目的/意義】作为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的农业绿色发展,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新动能。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关系,总结规律、突出特色、探索模式、创立机制,是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建设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大框架内,通过文件解读、文献检索、案例研究及实践总结,深入开展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途径与模式探索。【结果/结论】福建省通过坚持科学规划,培育壮大十大绿色产业;贯彻以人为本,探索绿色农业发展路径;深化机制创新,引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全程管控,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守护蓝天碧水,增强区域生态环境优势;经济生态效益双赢,促进高效优质农业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农民增收与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了新的贡献。
关键词: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农业;成效;启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21)05-0045-08
Effect and Enlightenment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ilo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Zone
LIN Yi1,2, LIU Hui1, WENG Boqi1,2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2. Fujian Key Laboratory of Agroecological Process in Hilly Red Soil,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As the first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ilot zon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Fujian Province is the foundation and new driving fo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of pilo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zone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summarize the rules,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explore the model and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Methods/Procedures】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ilo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zone, the way and mode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explored through document interpretation, literature retrieval, case study and practice summary.【Results/Conclusions】Through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including cultivating and expanding the ten green industries by adhering to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green agriculture by carrying out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deepening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fullly implementing the green production mode by carrying out the wholeproces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the advantages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protecting the blue sky and clear water, and promoting the e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y achieving the winwin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Fujian Province have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and building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have also accumulated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the green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us making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Fujian with dynamic mechanism, excellent industry, rich people and beautiful ecology.
Key words: Fujian; pilo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zone;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enlightment
为规范各类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与示范推广,在综合考虑各地区域差异性、现有发展阶段性及生态文明改革实践成效的基础上,国家统一规范并优化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与积累经验[1]。2016年8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并下达实施的《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1-2],标志着福建省成为了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自此福建省深化改革向纵深方向拓展,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探索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路径,取得了新成效[3]。农业绿色发展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着力增添区域绿色发展新动能,有效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建设,更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入探讨并阐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关系,总结规律、突出特色、探索模式、创立机制,无疑是新时代赋予人们的新命题。
1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意义
2016-2020年,福建省深入探索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实践路径,形成了一系列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制度,创立并完善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不仅有效推进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而且形成了一批可供全国借鉴推广的机制改革成果与有效管理制度。其主要意义体现在4个方面。
1.1深化制度模式探索,起到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深入开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的框架体系,着力通过推进并完善激励及约束制度体系的改革深化,建立并完善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态经济的长效机制[4]。响应国家号召,福建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攻难点下功夫,敢于动真碰硬,注重解决关键环节与瓶颈问题;着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重点领域探索了一批适合基本国情和福建发展实际的建设模式与管理制度,通过突破改革难点、优化运营模式、成功经验交流、典型示范引领、集成技术推广等方式,做好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协调,推动全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与高质量绿色发展,引领全省城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与持续发展。
1.2强化重大工程建设,起到保障作用
福建省在加大预算内投资力度的同时,因地制宜强化并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及其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大力鼓励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生态经济建设和城乡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并启动建设一批生态与环境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了环境修复与污染治理、垃圾利用与污水处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等效果显著与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一批事关民生的项目,全面支持并有效保障试验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1.3总结宣传先进经验,起到示范作用
对于实践探索并富有成效的重大改革举措,福建省根据示范应用成效,予以分类归纳与梳理总结,并适时做好管理制度创新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果总结和典型经验的宣传,如:实施创新创业与项目带动,让各业各地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实施示范引领与集成推广,让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共享成果。同时,全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确立目标任务、积极创新创业,开展改革评估、实施进展督查,组织联合攻关、强化协同推进,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为进一步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制度体系打好厚实基础。
1.4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起到开拓作用
多年来,福建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为福建省发展注入新活力与新动能,激励干部群众开拓进取。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全力推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率先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集中开展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探索;以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超越,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并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导向,着力构建绿色发展、创新创业、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着力创立系统完整、产权清晰、多元参与的高质量运营管理体系。
2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举措
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已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一系列举措,聚焦重点与解决难点,深入探索能够复制应用与集成推广的有效模式,深化改革创立新机制;并同时充分发挥地方与群众首创精神,重点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径探索与经济生态高质量融合体系建设。
2.1优化完善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三界四区”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1],从而实现划定基本农田,工作要规范;强化落地到户,严格上图入库;实施永久保护,面积要确保;强化农业用地,做到数量不减少;培育土壤质量,措施要跟进;强化基础工程,做到质量不下降;构建监测体系,管理要依法;强化保障力度,做到用途不改变。2016年以来,福建省不断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制度,精心打造土地集约生产体系,制定资源节约利用行动计划;健全设施农业用地标准,控制农业用地低效扩张,注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完善地区生产总值与新增建设用地考核办法,实现数量与质量相匹配耕地占补平衡;大力推进绿色山地建设与农业合理开发;进一步加强矿产开采与场地修复;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基础,健全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登记平台。
2.2强化区域环保党政同责管理机制
面對新形势新挑战,以创立新机制与新路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制定高要求与高标准持续推进生态经济发展,全面加快推进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转型升级[5]。全省实行环境质量和减排总量双控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改善环境质量与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相结合,让城乡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绿色产业发展与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福建省将进一步推动“绿色产业更优与环境质量更好”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目标,强化集成设施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以区域资源节约、产业绿色发展、产品质量提升、生态环境友好等指标作为绩效考核要点,对地方政府与生产企业的硬性约束,以不断强化市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党政班子同责”考核管理机制为主体要求,实施严格的考核与违规问责。
2.3因势利导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
因地制宜建立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是福建省改革试验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法律保障、健全机构、政策支持、金融基础等方面做出系统规划,金融部门积极跟进,引领绿色金融发展。主要成效包括[6]:(1)完善绿色金融引领作用,以成立商业银行的生态金融部为平台,强化金融监管导向;(2)强化绿色金融设施建设,鼓励发展从事绿色信贷与投资的金融专营机构,推进绿色评级、规范碳汇交易市场等;(3)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创立绿色银行体系,鼓励发展生态经济;(4)强化绿色金融制度保障,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金融服务。
2.4推进林业发展模式创新及生态屏障建设
全省认真落实国家生态保护优先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改善全省生态环境为核心点,科学划定并严守林地和森林、自然保护区、湿地与管护、沿海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及其森林公园等6条林业生态红线;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修复和建设为转变点,深入推进林业发展模式创新,强化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建设、自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以补齐生态经济发展短板为切入点,优化选择并将部分天然商品林和重点区位商品林纳入公益林管理,从单一利用森林资源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向以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转变;严格按照国家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规定,将集中成片的天然阔叶林划为保护区或保护小区,力求有效提高全省生态公益林的比重,构建富有福建特色的林-灌-草复合生态屏障[7]。
2.5率先开展全省范围林业制度改革
划分经济林与生态林,实施分林到户与分类管理,充分调研动林农生产与保护积极性。针对林权分散难经营、零星生产效益低的难点,尤其是抵押贷款比较难、权益变现周期长的瓶颈制约了林农的有效经营。就此,福建省深入探索并创造性提出了“福林贷”的举措,即以村委会牵头成立林业合作社为载体,把一家一户承包的林地予以相对集中,由志愿组合并登记成立的林业合作社经营,因势利导做大规模,并成立相应的中介组织提供担保,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需求,让山区林农更容易享受到金融支持,为发展林业规模经营与林下生态经济提供重要保障[7]。
2.6着力保护及利用海洋生态环境
福建省注重加快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主要围绕海洋污染防治、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综合管理等目标任务,科学划定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实施全域范围海洋生态红线管控,严格控制围海填海规模,有效保持大陆自然岸线基本稳定,严格控制保有率超过37%[8]。
2.7创新了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
全省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推进生态试验区建设相结合,注重将全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并纳入系统工程予以统筹协调[9],打破行政分割并实施系统统筹,解决过去由于人为行政分割的流域治理产生的诸多难题,由沿海发达地区补偿落后山区,由下游受益地区补偿上游生态保护贡献区域,使承担保护生态环境职责的上游地区获得有效补偿。引导上下游地区密切互动与融合发展,着力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体系。福建已率先建设了全国首个生态云平台,对全省的生态环境数据进行实时全程监测并实现整合共享,进一步整体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2]。
2.8深化全省城乡绿色发展机制改革
2016-2019年,福建省共深入开展38项重点改革任务,形成22项经验向全国推广,基本实现了“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的要求。着力打好防控大气、土壤、水污染的三大攻坚战,重要的措施包括2个方面:即一手抓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實现分子减量;另一手抓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现分母增量。就强化措施而言,完成244 万t煤炭产能的有效替代,全省清洁能源(水电、核电、风电等)占比超过50%;培育并强化了绿色发展新引擎;同时取缔“地条钢”落后产能535 万t;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开发水平,全省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2.5%,服务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3%[2]。同时完善并健全了城乡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评机制,把资源节约、生态经济、绿色产业、优质安全、环境友好、污染防控、综合治理等列入延伸绩效管理,强化绿色引领,取得良好的成效。
2.9大力推进污染第三方的治理模式
2016-2019年,福建省通过生态环保工程投资包等第三方综合治理模式实施,解决一些突出的环境污染治理“硬骨头”。福建乡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采取第三方治理方法,即应用政府引导、部门监管、专业治理、业主付费、市场运作的机制,乡村面源污染治理的1.2万个市场主体已培育成熟,进行集中治理与集成推广,面源污染有效治理的年产值超过38亿元[10],全面提升了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并发挥良好的治理效应。福建绿色农业与生态乡村建设,已经交出了富有成效的绿色答卷。
3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成效
福建省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短缺,但产业特色明显,生态优势突出。如何突出“三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怎样提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效应,发展区域生态经济:都是提升福建绿色农业价值链,促进乡村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命题。全省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三农”工作思想,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农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新战略要求,以福建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全省大力发展绿色现代农业,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
3.1坚持科学规划,培育壮大十大绿色产业
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框架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全省特色农业并进行优化调整,促进乡村生态经济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与示范引领,注重发挥福建特色优势,着力构建的农业绿色发展新体系。近年来,福建从沿海到山区正经历从“创建美丽乡村”到“经营美丽乡村”的转变。截至2020年,全省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13个[11]、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63个[11-12]、省级美丽休闲乡村101个[11-13],创建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21个[14-15]、优化建立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60个[11],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600个[10],全省生态果园、菜园、茶园面积占比超过70%,山区有机茶园面积已经超过约6.7万hm2[10]。为加快构建农业绿色产业体系,福建省相继出台政策举措,先后提出做强做优做大畜禽、水产、林竹、茶叶、蔬菜、水果、花卉、菌业以及乡村旅游业与乡村物流业等10大优势产业集群[10],如今全省10大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16],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超过5000个[13]。全省已形成规模农产品高优生产基地网络并构建了乡村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了绿色标准产业化,培育了古田菌业、平和蜜柚、漳州水仙、建宁莲子、永春芦柑、百香果业、宁德黄鱼、武夷岩茶、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光泽肉鸡等富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10],享誉国内外。
3.2贯彻以人为本,探索绿色农业发展路径
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科技兴农的作用,提高产量与品质;完善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效益与收入;壮大绿色与特色产业规模,培育品牌与内涵;坚持走富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贯彻以人为本的产业振兴战略,目的在于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生产方式,实现绿色惠民与增收致富。人民群众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与向往,就必须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对健康、安全、优质生态产品的强烈需求。就此,福建率先创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全力以赴并深入开展“餐桌污染”治理,落实到一品一单,全面构建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经营管理的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并实施“1213行动计划”,落实到一企一业;坚持全链条严监管,保障全省绿色农业产品生产与质量安全;完善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即一个批次产品有唯一的追溯码)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全省畜禽、蔬菜、水果、水产等产品抽检的总体合格率达98.5%,比全国平均值高1%以上[17];做到进入超市的农产品必须标识销售,实现产品质量环节追溯,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力。
3.3深化机制创新,引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
乡村生态环境维护与建设,不仅关系到大气、水、土壤质量与群众的切身利益,还进一步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有效推动;以及乡村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给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与更多的绿色食品的目标,乡村资源总量管理和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体系构建与实施至关重要。实践表明:区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乡村农业资源产权管理、主体功能区核定与管理等制度实施,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通过试点并完善制度创新。近几年来,福建省构建了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先后出台了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化学物品投入减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粪污资源循环利用等系列政策与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与引导作用。同时进一步强化地方有效管理经营经验总结与推广应用,促进相互学习与共同提高。如福建省集成推广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取得良好成效并受到充分肯定。经过几十年植树造林与水土流失的持續治理,长汀县光秃秃的“火焰山”陆续变为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长汀也实现从荒山到绿洲再到生态家园的转变,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绿色奇迹”[18] 。
3.4实施全程管控,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2021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工作报告》数据[13]显示:“十三五”期间,福建省组织实施耕地种植绿肥与就地应用、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作物秸秆还田等三大地力提升工程,累计推广有机肥面积达205.20 万hm2,实现稻草秸秆还田,全省种植与应用绿肥超过46.73万hm2。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已经覆盖福建省农业生产全过程,主要技术与成效包括[11,13]:(1)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2019年减少了2.7%、2.3%;在全省粮食主产县坚持推广稻草粉碎全量还田技术,秸秆循环利用率达到9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1%;建设300个病虫害监测点,健全完善预报体系,做到精准施药。(2)实施化学品废弃物回收。全面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等回收处置试点;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3%以上。(3)实施生态循环利用技术。在全省食用菌主产区集成推广菌渣多级循环利用模式与技术;支持畜禽养殖企业利用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每年有机肥生产总量达700万t以上,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4)实施资源节约型的技术。农业灌溉用水的省级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以上,乡村湿地保有率达到100%。(5)创建农业持续发展园区。通过创建实践,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高标准农田占比超过65%,畜禽规模养殖与种养结合占比超过85%,畜禽养殖粪污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比率达到100%,农产品“三品一标”年均增长率达到6%以上。
3.5守护蓝天碧水,增强区域生态环境优势
为了实现对全省生态环境数据的实时全程监测,创立了富有福建特色的生态云监管平台,有效地汇聚整合信息并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实施防控措施,有效守护蓝天碧水。2016年以来,全省城乡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推动绿色家园与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并有效提升了乡村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通过机制探索与示范推广,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福建省工农产业绿色生产方式和城乡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为进一步优化构建生态维护与环境治理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2017年开始,林业碳汇已纳入市场交易,全省所有工业排污单位也正深入实施排污权交易,目前成交累计交易额超过9亿元。与此同时,全省有效推行乡村污染第三方治理,吸引各类专业投资主体参于市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运营,创建了城乡环保基础设施一体化投资运营模式并予以实践应用,取得良好成效。福建省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率达95%以上,并保持持续提升的动态趋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2年保持全国第一名;以县市区域统计,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比例超过96%:福建乡村高优农业在蓝天碧水环境中的实现了绿色发展[19]。
3.6经济生态效益双赢,促进高效优质农业发展
发展区域高效优质农业,主要配套并实施以下5项措施[17]:(1)严格保护耕地。全面落实耕地保护主体与经营者责任,深入调查耕地质量,实施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政策并落实配套技术措施,建立土壤等级评价制度。(2)整治农村污染。全省已经建成了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78%乡镇完成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农田耕地、河口湿地、沿海水域等用途的管控,工业和城镇污染物必须严格处理,依法禁止未经处理达标的污水进入农田系统、养殖水域以及农业区域;杜绝随意围湖造田等不合理开发活动,严格防控破坏生态环境。(3)实现高效利用。推行农业灌溉用水实施总量控制,形成节水激励机制;实施城乡居民家庭节约用水管理,推进城镇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合理用水价格机制。(4)健全保护体系。以县为单位建立了农业产业准入标准与负面清单制度,有效解决区域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充分调研并优化制定了乡村禁止或者限制发展产业目录,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明确了各地乡村种植业发展方向与养殖业开发强度,推进区域资源保护,强化乡村污染治理。(5)优化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了乡村种植、养殖、居住等功能布局,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养护与修复,注重拓展与开发农业多样服务功能,因势利导推进乡村旅游、科普教育、农耕文化、生态景观、康养农业等特色开发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高优产业、休闲观光业、森林人家、农家民宿、水乡渔村、绿色家园等乡村新兴业态协同发展格局,促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着力优化并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4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启示
2020年是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验收年,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寻求深化建设的新思路与新对策,力求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方向拓展,有助于实现“产业优、机制活、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发展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1生态乡旅融合,催生活力业态
多年来,福建省充分利用农村良好生态与美丽环境优势,在发展高效优质与生态循环农业的同时,引入生态经济与绿色业态(包括乡村休闲旅游与精品民宿、绿色骑行漫游与高端露营、绿野生态景观与健康养生等),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撬动“美丽产业”持续发展[20]。在福建绿色农业版图中,高优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促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清新福建,绿色农业”的系列品牌。
4.2政策引导有方,法律保障有力
绿色生产方式要落到实处,离不开政策引导与法规保障。根据福建省“1213”绿色农业行动计划的要求,要全面推行能够覆盖种植养殖产业,并延伸到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终端销售、企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绿色生产方式,构建由政府监管、检验检测部门背书、公众便捷查询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至关重要[19]。只有在规模生产基地实施绿色生产标准化,将生产流程在线监管,才能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资源共享与严格管控,进而才能强化食用农产品市场监管与协同联动执法办案力度,有效保障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只有进一步健全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力求做到细化准出条件,全程严格推行源头赋码,才能实现农业绿色生产与食品质量安全全链条可追溯的有效运营目标。
同时,福建省严格实施环境治理和生态经济发展机制、多元合理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与实施、土地空间规划和用途严格管制、多元投入与乡村生态保育机制、自然资源资产的离任审计制度、绿色发展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等措施,建立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管理的对接机制等,为夯实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的两位一体职责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这无疑是开展绿色发展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在乡村绿色振兴过程中必须把握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福建省还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生态司法机构全覆盖;制定了一批依法管理制度,将环保监管执法延伸到乡村基层。
4.3绿色技术集成,创新创业并重
发展低碳循环农业、构建绿色供应链以及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等都依赖于技术创新。福建省着力健全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投入机制,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高优品种选育、生物肥料开发、生物农药研制、污染场地修复、智慧农业开发及高效设施农业等方面开展农业绿色关键技术攻关与突破[21];鼓励和支持对农业绿色技术组装集成,其中包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传统生态农业实践精华、农民累积的经验等,优化推进本地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的集成创新;通过构建及完善可复制推广的技术体系与运行机制,实施产业布局再优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化学物质减量化、废物利用资源化,加快成果转化,探索高新技术商业化集成开发的经营模式,为全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4.4深化金融改革,生态经济双赢
相继出台法律法规与政策举措,以绿色金融政策为导向,倾斜绿色商业模式创新。福建绿色信贷和绿色非信贷融资余额达2426亿元,在全省12条主要流域治理过程中,财政补助资金分配将县市水环境保护程度与治理质量作为评估依据,直接与生态保护成效、地方政府投入、百姓受益程度挂钩,进而有利引导并统一规范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2016-2020年,全省累计多元投入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资金超过35亿元,大部分是通过项目建设与引领带动形式下达,有效补偿到流域上游欠发达地区[22],既要区域生态环境“高颜值”,也要全省经济发展“高素质”,促进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通过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等机制改革,完成试点面积超过1.53万hm2,林农直接受益超过3.5亿元,有效破解了山区林农利益与流域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林农得利、社会得绿”的双赢目标[23]。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乡村是面积广阔的地域,乡村振兴与绿色农业发展不仅涉及领域广泛,而且是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着力推动乡村生态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必将有助于巩固与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J/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26):5-15 [2021-06-17].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09307.htm.
[2]钟自炜. 生态福建 交出绿色答卷[N]. 人民日报, 2018-08-13(14).
[3]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 福建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J]. 中国经贸导刊, 2018(16):63-66.
[4]周宏春, 江晓军. 中国生态文明:从理论探索到试点示范建设[J]. 鄱阳湖学刊, 2020(3):5-18, 124.
[5]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N]. 福建日报, 2018-10-08(01).
[6]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綠色金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7〕20号)[R/OL].(2017-05-19)[2021-06-18]. http://zfgb.fj.gov.cn/8263.
[7]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意见[R/OL]. (2017-10-23)[2021-06-17]. http://lyj.fujian.gov.cn/zwgk/zcfg/gfxwj/201710/t20171023_1827990.htm.
[8]林志娟. 大力发展福建海洋经济[J]. 政协天地, 2018 (2):78-79.
[9]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重點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2017年修订)》的通知(闽政〔2017〕30号)[R/OL].(2017-08-12)[2021-06-18]. http://zfgb.fj.gov.cn/8332.
[10]张辉. 绿色赋能, 特色现代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N]. 福建日报, 2018-11-22(01).
[11]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20201287号提案的答复[R/OL].(2020-06-03)[2021-07-05]. http://nynct.fujian.gov.cn/ztzl/jyta/202006/t20200603_5289882.htm.
[12]福建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 关于2020年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的公示[R/OL].(2021-01-31)[2021-07-05]. http://nynct.fujian.gov.cn/xxgk/tzgg/qt/202012/t20201203_5472054.htm.
[13]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工作报告[R/OL].(2021-01-31)[2021-07-05]. http://nynct.fujian.gov.cn/zjnyt/gzbg/202102/t20210219_5536196.htm.
[14]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林业局, 等. 关于福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一批)拟认定名单的公示[R/OL].(2018-05-17)[2021-06-18]. http://nynct.fujian.gov.cn/xxgk/tzgg/qt/201805/t20180517_2533123.htm.
[15]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第二批福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拟认定名单公示[R/OL].(2020-06-30)[2021-06-18]. http://nynct.fujian.gov.cn/xxgk/tzgg/qt/202006/t20200603_5290136.htm.
[16]吴毓建, 张辉, 张颖. 福建:新起点上乡村振兴与阔步向前[EB/OL].(2021-03-23)[2021-07-05]. http://hk.fjsen.com/2021-03/23/content_30678286.htm.
[17]东南网.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的实施意见》[EB/OL].(2018-01-08)[2021-07-05]. http://fjnews.fjsen.com/2018-01/08/content_20584357.htm.
[18]龙敏. 深化改革不止步 福建着力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取得新成效[EB/OL]. (2019-07-05)http://www.fj.chinanews.com.cn/news/fj_ttgz/2019/2019-07-05/444586.html.
[19]肖哲. 逐绿前行 迈向高颜值高素质[J]. 海峡通讯, 2020 (1):22-24.
[20]高建进. 谱写“新福建”建设的壮美诗篇[N]. 光明日报, 2019-08-29(01).
[21]陈华, 刘朋虎, 王义祥, 等. 乡村绿色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 2020, 39(1):1-4.
[22]福建日报评论员.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论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N]. 福建日报, 2018-06-28(01).
[23]钟扬.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美丽新福建[J]. 海峡通讯, 2018(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