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下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2021-03-31杨夏菱
杨夏菱
摘要: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在班级中给学生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切实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采用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尤为重要。文章从班组的重新构建、值日小组的培训、搭建学生发展平台,认为班主任应该采用细化责任、共同成长、建立体系等策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关键词:小组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
班级管理的效果,与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管理的影响策略和班级的情境问题密不可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1]一书中第二章“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中曾说过:“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较小学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部分学生小学时已是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小学时就是班级管理的“群众力量”或是“后进力量”。如何创建一个民主、平等、每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能得到培养的班集体?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善于授权,如何轻松的授权,又能使班级中繁杂、琐碎的日常事务不只是交给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因其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能够较大幅度地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而受到很多班主任的青睐。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对每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进行培养,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班级管理经验对此进行探讨。
一、重新构建班组,细化责任
小组是班级学生群体的基本单位。小组建设得好,整个班集体自然会呈现出良好的班风。传统的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多是以学生成绩好坏来搭配或以方位座次来组合,小组间缺乏积极竞争。为了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小组间的各种竞赛,以推动班级建设的蓬勃发展。重新构建班组,精心挑选小组长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主要从五个方面开展:(一)选组长,可以考虑成绩型、能力型和综合型的学生。一个小组选一名组长。每组“同号竞争”。(二)配组员。原则是均衡实力;考虑的因素有性别、成绩、能力、个性等;采用方法是班主任分配、组长配备、组员平衡抓阄。(三)编学号。采用的方法是依据学习成绩,单双编号、顺序编号。如:名次12345678相对应的编号13572468(四)建对子。目的是落实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组建的形式有异质对子(优潜搭配,适用于文科课堂)和同质对子(同层搭配,适用于理科课堂)(五)文化建设。内容包括组名、口号、组徽、组规、奋斗目标等。
笔者所带的班级总共有56名同学,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需要建立7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八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挑选1名小组长,1名学习组长,1名纪律组长,1名卫生组长,1名生活组长,1名宣传组长,1名文体组长,1名反思组长。由各小组推选班长、学习班长、纪律班长、反思班长、卫生班长、文体班长、生活班长、宣传班长。如班长检查各个小组的工作,有事找7名小组长;劳动班长负责检查小组每天的值日情况,可以找7名卫生组长;宣传班长负责每期的黑板报与活动进度,可以找7名宣传组长;生活班长负责检查校卡、红领巾、团徽,可以找7名生活组长;纪律班长负责监督每节课的纪律,可以找7名纪律组长;反思班长负责每周五下午的班会,可以找7名反思组长,以此类推。
这样的组建依据是实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权管,明确目标,细化责任。正组长是全面负责小组的总体评价与记分,是小组的第一责任人,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的领头羊。小组内的其它组长负责组内管理的职权范围。每一个小组的优劣与各组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密切相关,可见“明确目标,细化责任”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培训值日小组,共同成长
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2]一书“第六章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中提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学生干部的培养应面对全体学生。”笔者认为“值日小组制”是培养学生干部最有效的做法。首先是岗前培训,培训他们如何做一名值日班长。关键是思想观念的培养,他们一定要有服务意识,有主人意识,有创造意识和效率意識。其次是培训过程:一要明确职责,指向具体。但无需“过多指导,要相信学生,首先要让学生自己相信自己。班主任要权威转化,把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值日小组”,让他们有一定独立性和自主性。二要适时引导,提升能力。对于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小组长适时引导,给他们提供大胆实践的机会。三要跟踪监督,及时讲评。开始两周,班主任及时总结一周情况,不要正面批评班干部,要先表扬做得好的方面,做得好的“值日小组”,然后督促他们反思不足之处,最后建议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三周之后,由反思班长总结过渡到由小组反思组长负责总结。在每次总结中,各值日小组相互学习别人的长处。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和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在班级表扬栏内写出小组和组员名字,以此作为组长和组员的进步动力。另外,每周评选班级“优秀小组”,并结合年级管理,公布在学校公布栏。
三、搭建发展平台,建立体系
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非仅仅通过培训“值日小组”就能提高,为了让各小组组员更好地发挥特长,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班主任要为各小组搭建发展平台,建立体系。让各小组在积极竞争中,增强班级活力。首先建立课堂评价体系。评价者是上课老师和课代表。各小组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参与交流提升的小组,要体现出形式(全体参与度、衔接紧凑、声音大小、姿态端正、板书工整)上是否达到;内容(导入与总结、互动与拓展、归纳与总结、生成与反馈)上正确度是否达到。一节课一评价。其次建立日常评价体系。日常评价注意事项:1.值日生改为值日组2.敢用潜能生和问题生3.结果及时公示和评讲4.评价结果合理运用:常规+特殊。评价参与包括参与次数,是否发动优生;参与人数,是否调动中等生;综合评价,是否激励潜能生。为了给各小组更多的锻炼机会,笔者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平台,让各小组组员在组内合作中得到发展。利用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新闻人物访谈”、“经典古诗词朗诵赛”、“辩论赛”“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之家乡的味道”;还可以结合外出实践活动,开展“爱我港城,当好湛江海博会小导游”等活动,每次以小组为单位,每位组员都是活动策划者与参与者。比如,“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之家乡的味道”,各小组商量出“开展湛江美食节”活动。为了突出活动主题,有组长建议美食节以做湛江不同地区的美食为主。笔者所带班级7个小组,每个小组做好活动准备并制定各自的研究方案。可以结合本小组组员的实际情况,各小组成员准备介绍的美食。在上课当天把每位学生都做好的美食带来展示,来不及准备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件向大家介绍制作做美食的过程。在分享做美食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有的小组还调动了家长资源。例如:有个小组分享的美食是湛江徐闻机粽饼。但是因为制作繁琐,所以家长亲自拍了制作过程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大家了解到传统机粽饼的糯米、红枣、枸杞、芝麻、瓜子仁、哈蒌叶一样不能少,还添加了黑幕、红米等养生的五谷杂粮,全部碾碎压成粉。一个机粽饼需要好几个小时,中间不能断火。机粽饼不仅又甜又糯,口感丰富,而且不油腻,耐饿易消化。还可以用油煎来吃,吃完喝一口茶。机粽饼有着历史的厚重又兼有时代的情怀,对湛江人来说,它不仅是一种食物,它是所有雷州半岛人对家乡浓浓的情怀,是离家在外的游子对家的一种思念。观看完这个视频的内容后,学生还用方言吟唱了一首小诗:“吃吃徐闻机粽饼,快活像神仙;讲讲徐闻机粽饼,泪留像小孩。”为了让本次活动更能体现小组合作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重要性。各小组还制定了课堂评价表。如下图:
活动结束时,各小组展示代表总结。开展湛江美食活动,组员意识到爱家乡就从爱家乡的味道开始,组员间也提高了合作的能力。在班级里,各小组借助积极竞争,组内积分评价,将考核结果细致化、公开化,形成了一种小组间的良性竞争。
一个班级刚建立时班主任会选择专制式管理,采用“恩威并施”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这种管理模式是不科学的,只有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即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的意识才是关键所在。那么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正好点燃了他们这种内在的欲望。当学生对自己的管理工作有了兴趣和责任感,在小组内走上自主管理者的位后,就和班主任站到了统一战线上。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这个班不只是李老师的而是每一个同学的,要求这个班好也是每一个的希望。”[3]这样,每位学生都会投入最大的热情,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做到“在其位,谋其职”。新课堂下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它实现的是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人人平等,人人争先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14年修订本)第27页。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第128页。
[3]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第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