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及创新

2021-03-31霍雪娇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5期
关键词:应用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有了极大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变得越来越高,社会大众不再过于重视物质生活,反而对精神文化变得越发重视,我国旅游业因此获得了发展机遇。最近几年来,人们对于旅游景点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很多景点都不能达到要求。本文对当前音乐文化和旅游开发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两者结合后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进一步促使两者实现更深刻融合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音乐类非遗;文化旅游产业;应用

引言

在我国科学文化不断进步的影响下,旅游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有一些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更多旅客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开发应用。音乐类非遗指的是音乐方面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如,演唱、舞蹈等,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仅给予其严格的保护,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所以就要对其进行开发和应用,这是促使其换发活力和生机的重要方法。

一、当前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来,旅游越发深入人们生活,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重要选择之一,而且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乡村经济也实现了进一步提升。一个好的旅游景点无论何时都会有大量游客去参观,但一个不好的旅游景点游客会变得越来越少,最终变得越来越萧条,最终就会导致旅游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旅游景点风景比较单调难以满足游客要求,或是景点风景不具备特性难以吸引游客注意,还有就是采用的旅游发展模式比较落后,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当前人们对于旅游景点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旅游景点要想吸引更多游客就要开发更多旅游元素,就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将音乐文化和文化旅游业进行结合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为音乐文化发展提供助力,游客在观赏景点过程中还可以感受到音乐文化具有的魅力,还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将音乐类非遗和文化旅游业进行结合,既可以通过旅游业帮助音乐类非遗实现在普通民众的传播,还可以促使音乐类非遗实现创新发展,使得其可以用新的形态展现与民众,从这一点来说,音乐类非遗和文化旅游业之间有着密切关联,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与创新

(一)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应用音乐类非遗的意义

音乐旅游产业需要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文化产品,这个产业前提投入比较高,后期收入也比较高,这也是旅游业共有特点。音乐旅游产业发源于西方国家,例如,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当我们去维也纳旅游时,可以通过游览旅游景点了解到当地音乐发展史,还可以认识到当地特色民族文化。站在文化旅游角度分析可以发现,维也纳在音乐和旅游产业结合方面做的非常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很多旅客之所以选择去维也纳就是因为想要他们热爱音乐文化,想要通过参观维也纳金色大厅、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欣赏音乐作品来帮助自己更好的研究音乐文化。这种情况不仅促使当地旅游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对于维也纳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甘肃武山有一个有着浓厚地方风格的乐种,其演奏技巧也具有一定特殊性,它还是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就是巫山唢呐。让巫山唢呐和当地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结合,让其走入旅游景点,让游客可以欣赏到别有风味的唢呐演奏,既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还可以为巫山唢呐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我国古代进行军事征伐时都会用唢呐吹奏,为的就是鼓舞军队士气,振奋军心,武山唢呐正是源于古代征伐唢呐吹奏。唢呐多会用于婚丧礼仪等场合,其曲牌丰富,吹奏的乐曲韵味十足,而且其吹奏曲目也在不断增加,表演形式也变得越发多样。比较常见的唢呐演奏曲目有《百鸟朝凤》《全家福》《兰寡妇上坟》等。

河北沧州在战国的时候就非常出名,而且有着武建泱泱乎有表海熊风的称谓。沧州著名的音乐类非遗就是西河大鼓,其是由木板和大鼓演变而成的,发源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在河北流传非常广,在山东也有很多人喜欢。西河大鼓表演没有太大的复杂性,一般需要四人共同配合表演,其中三人负责弹奏三弦,还有一人负责击板、打鼓和演唱,这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演奏形式,具有浓厚的韵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西河大鼓曲目有民间故事,还有神话传说,这些曲目多是通过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后产生的,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淳朴的品质。想要将西河大鼓和沧州当地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结合,需要先对西河大鼓进行全面分析,之后还要对沧州当地文化旅游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同时还要掌握游客实际需求,这样才能促使两者实现有效融合。此外,要想让沧州音乐旅游文化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对西河大鼓进行宣传,让更多人都能认识西河大鼓,这样沧州音乐旅游文化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能实现音乐类非遗的传播,才能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通过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音乐类非遗创新的策略

第一、举办非遗主题音乐节。所谓非遗主题音乐节其实就是通过对音乐类非遗中蕴含的传统音乐元素进行挖掘,并将其和现代音乐文化进行结合,最后再使用非遗乐器进行演奏的音乐活动。例如,春花秋月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节。这种音乐活动既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国传统音乐可以获得更好发展,还可以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而且对于非遗创新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建造音乐类非遗博物馆。例如,祝大椿故居传统戏曲音乐博物馆就是通过展示各种戏曲非遗项目让游客了解戏曲传统文化,同时可以为当地文化带建设提供助力,对于非遗传统戏剧传承和创新也能起到积极作用。除了可以通过建造音乐类非遗博物馆来传播音乐类非遗文化之外,还需要培养更多继承音乐类非遗的人员,这也是实现音乐类非遗传承的重要手段。

第三、开发音乐类非遗旅游周边产品。要想促使音乐类非遗实现更好传播和发展,除了可以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外,还需要积极开发音乐类非遗旅游周边产品。当前音乐类非遗旅游产品多是一些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比较简单、普通,很难吸引游客注意力,所以需要开发多样性、个性化音乐类非遗旅游周边产品,如,音像制品,这样既可以让旅游景区获得更高的利润,对于传播音乐类非遗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结语

总之,文化旅游业想要实现进一步发展,要想吸引更多游客,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将音乐类非遗融入其中,让游客既可以欣赏风景,又可以感受音乐类非遗具有的魅力,从而可以实现文化旅游和音乐类非遗共同发展的目的。

參考文献:

[1]陈轶群.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中的“活态”传承分析[J].旅游与摄影,2020(20):58-59.

[2]杨茜.沧州地区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休闲,2019(02):31.

作者简介:

姓名:霍雪娇,性别:女,籍贯:汉,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钢琴,工作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