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脾汤加味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1-03-30许家艳鲁玉芬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失眠睡眠质量心理状态

许家艳 鲁玉芬

摘要:目的探究归脾汤加味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失眠患者,将采用常规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联合归脾汤加味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2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量表]、心理状态[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WEMWBS)]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PSQI评分、PHQ-9评分均下降,WEMWBS评分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PSQI评分、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WEMW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味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失眠;归脾汤加味;睡眠质量;心理状态;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2-0031-03

失眠多伴有早醒、睡眠浅容易做夢、噩梦次数多等症状,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是其常见类型,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脾功能异常有关,轻则造成患者短暂性或间歇性失眠,重则损害机体免疫力、造成患者记忆衰退,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因而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极为重要[1]。归脾汤加味为中药方剂,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将归脾汤加味应用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探究其对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集2018年5月—2020年3月就诊的78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治疗的39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联合归脾汤加味治疗的39例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8~54岁,平均(35.25±3.26)岁;病程5~40个月,平均(24.41±7.14)个月。观察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29~54岁,平均(35.82±3.90)岁;病程6~41个月,平均(24.98±6.95)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参照《2012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3]相关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内科学》[4]心脾两虚证,主症:多梦易醒,不易入睡,心悸健忘;次症: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腹胀便溏;舌脉:舌淡苔厚,脉细无力。

1.3纳入标准(1)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有良好的表达能力。(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1.4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障碍者。(2)对治疗所用药物过敏者。(3)中枢系统病变者。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批号:20180401、20190303、20191201,规格:1mg/片),1片/次,3次/d,疗程1个月。

1.5.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加味,药方如下:木香、灸甘草、远志各6 g,龙眼肉、柏子仁、当归各10 g,酸枣仁12 g,黄芪、白术、茯苓、党参各15 g,合欢皮20 g,夜交藤30 g。每天一剂,水煎取汁600 mL,分3次服用,疗程1个月。

1.6观察指标(1)睡眠质量: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量表进行量化判断,共7个项目,采用0~3分评分标准,共21分,分数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好。(2)心理状态: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心理状态,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6]及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WEMWBS)[7]进行评估。其中,PHQ-9采用0~3分四级评分法,共9个条目,总分为27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WEMWBS共有14个带有积极性措辞的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点记分,总分为70分,分值越高说明积极心理健康水平越高。(3)不良反应:比较2组恶心呕吐、头痛、困倦乏力发生率。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PHQ-9及WEMWB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PHQ-9、WEMW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HQ-9评分均下降,WEMWBS评分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WEMW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失眠多由生理、环境、全身疾病等因素引发,久而不治会引起焦虑、情绪低落、烦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常用西药艾司唑仑可通过加强γ-氨基丁酸受体作用,干扰中枢神经边缘系统功能,从而起到抗焦虑作用[8]。此外,该药可通过阻碍对网状结构的激活,继而产生镇静催眠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艾司唑仑易阻碍建立记忆通路,影响患者对近事的记忆,且长时间服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显示,2组治疗后PSQI评分、PHQ-9评分均下降,WEMWBS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PSQI评分、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WEMWBS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睡眠质量。分析其原因:中医称失眠为“不寐”,认为其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等致心神失养、脾虚血亏、神不守舍而引发,治疗应注重补益心脾、养血安神[9]。归脾汤加味内含白术、党参益气健脾,当归补血活血,共为君药;黄芪、龙眼肉补脾气、养心血,共为臣药;茯苓、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行气健脾共为佐药;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10]。全方合用,共奏养心安神、补气健脾之功效。此外,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可通过促进细胞代谢和机体抗体的生成,从而增强细胞免疫,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减少失眠现象的发生;白术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受体,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效应,从而调节呼吸中枢和大脑的兴奋性,促进睡眠,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党参具有镇静作用,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大脑分析功能,消除精神疲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11]。本研究显示,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提示归脾汤加味安全性较好,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多不良反应。究其原因在于,中药药性温和,对胃肠道刺激小,对肝、肾损伤较轻,因而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归脾汤加味有助于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降低抑郁状况,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卢建政,蒙冰,王少华,等.归脾汤联合西医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患者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321-323.

[2]张林,钟艳,赵静,等.归脾汤加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焦虑共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2):5522-5525.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2012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4]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54-160.

[5]程冲,潘集阳,王妤.肥胖患者睡眠质量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6):1133-1134.

[6]康英梅.枣仁安神胶囊联合唑吡坦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0):2961-2965.

[7]姚自强,陈绍云,朱石莲.归脾汤辨证治疗气血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疗效及对PSQI、ISI及WHOQOL-BREF评分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8,417(8):134-136.

[8]陈艳平,唐建生.失眠症应用舒眠胶囊与艾司唑仑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南药学,2017,15(5):694-696.

[9]李冠豪,杨娟.针灸配合养心安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8,36(11):208-210.

[10]赵阳,柏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4):182-185.

[11]代晓光,刘勇.电针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8,35(3):109-112.

(收稿日期:2020-09-29)

猜你喜欢

失眠睡眠质量心理状态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