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老年人行为需求的空间设计研究
2021-03-30何嘉敏
何嘉敏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510006)
来自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发布的资料显示,预示在2050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4.37 亿,约占总人口的30%,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老年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老人日间照料中心。
一、新型养老模式构想:适合我国的养老模式探讨
(一)我国现行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对比
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传统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的趋势,老年人行为需求的满足常与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相矛盾,传统的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1],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基础受到冲击。
社区养老有更加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为老年人提供集护理、康复、娱乐为一体的先进的多功能现代化养老设施,满足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还根据老人的自理程度分区合理,让老年人根据身体条件和个人喜好程度有更多的选择,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生活的自立性、私密性、舒适性方面等的要求,同时在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又有所帮助。
虽然养老院从年龄的纯老化集中到住房的集体化合居,都能够为老人提供护理、康复、娱乐等多方面的养老设施,但由于接触人群过于单一,私密性较差,长期下来不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忽视家庭感的创造,而缺少人情味。还有关键的一点是养老院的床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
(二)社区养老分析
1.9073 政策:2005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073 养老服务格局”的目标,明确了上海养老公共资源配置的比重和养老公共服务投放的路径,为全国确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随着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全国人口深度老龄化,2014 年上海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政策支撑体系、保障体系、行业监管体系、需求评估体系”的养老服务发展目标[2]。
2.老人行为、心理需求:(1)生理机能衰退,需要被人照顾;(2)互助需求:邻里互助、亲友互助、社区志愿互助;(3)自助需求:老人参与社区服务(技能、经验、资源)。
二、养老机构与幼儿园的空间结合设计模式
(一)功能空间需求分析
1.养老院功能分析。养老院大体上由公共空间、专属功能空间和一些必要的辅助空间构成。其专有功能空间占其空间总和的31.2%,而养老院的空间主体是交往活动以及其他辅助空间,其他部分空间均可考虑与幼儿园进行复合设计[3]。
2.社区幼儿园功能组成分析:(1)教学区域的扩展。课堂教学这一传统教学形式已在多年实践中逐渐暴露出其缺点,而开放式教育可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将教学空间由课堂教学转移至幼儿园内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采取“小组活动主,分散活动为辅”活动形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得到身心健康的成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2)提供环境并且鼓励充实环境。在开放式教育模式下,幼儿园不再具有固定的教育空间,空间将由儿童主导,充实环境中的组成元素,创造属于自己真正的环境,儿童将在模糊而整体的空间环境中塑造自己的空间。
(二)结合设计产生的积极因素分析
1.养老方面的意义:使逐渐脱离社会的老年人重新找回自我价值,增加交流对老年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有很好的效果。
2.育幼方面的意义:逐渐体会人的衰老过程,减少对老年人的恐惧、更加理性的认知人类的生老病死、熟悉各种社会角色。
(三)内部空间的结合模式构想
1.室内活动空间结合模式构想:(1)互补空间气氛。将养老院与幼儿园的公共活动空间进行联合,幼儿与老人在阅读室时将产生不同的空间氛围进而产生融合,丰富环境中的元素。(2)互为看护。共享的空间还可以有效减少危险出现的频率,同时也有助于儿童在与老年人接触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尊老爱老。
图1 阅读室效果图
2.餐饮空间结合模式构想。部分老年人在照料人员的陪伴下在厨房中参与烹饪劳动,也是厨房能力恢复训练。这样不仅能进行复建训练,也切实的为社区、幼儿园、养老院提供了餐饮服务。
图2 公共食堂效果图
3.室外活动空间结合模式构想。中心广场不仅是养老院与幼儿园的共用场地,还是社区中心的公共场地,在这里是老人和儿童的日常室外活动场所,也是社区居民的活动场所。
在老幼复合型设施方面,一些国家近年来都有了一些摸索和实践,而我们也想要探索在中国建设的可能性。本次设计设想将幼儿园、养老院和公园建设在一起,通过一定的物理隔离来形成动静分离。我们希望能够使资源发挥最大化,也可以使各功能区间有效融合,体现“共生”的设计思想。
图3 中心广场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