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2021-03-30马喜栋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施工人员建筑材料

马喜栋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

0 引言

建筑业的大力发展导致更多企业进入此行业内,使建筑业的竞争强度骤然增加,因此企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施工过程的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建筑质量的整体上升。在如今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质量和效率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国建筑业的竞争力和口碑。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可以加强科技手段的投入、增加资金的可利用性、施工人员的基本素养、管理人员的监督尺度等,为建筑业的长期发展做准备。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待解决的问题

1.1 设计存在不合理性

设计内容的质量决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无论是在编制过程中,还是投标前的模拟编制内容、中标后准备工程的编制,都需要对编制内容进行相应的管理,可以利用科学技术等手段[1]。然而如今的施工企业并没有在施工之前的设计上进行管理,设计的合理与否、可实现性强弱等问题都需要模拟,设计的不合理就会导致后续建筑工程准备阶段混乱,没有可以依靠的准则和指标,类似问题的存在形式五花八门,需要企业进行合理解决。

1.2 材料管理缺少条理性

材料的采购、准备、使用、核算和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更新。然而材料问题并没有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往往对于材料的数量和采买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建筑材料采买等购入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有很多,材料上的不用心就会导致整体施工质量的下降,为后续的建筑安全带来不良影响。材料是一种随时利用、随时购买的基础设施,如果材料的记录不严谨,就会出现重复购买、浪费资金、质量离散型过大的情况,导致安全隐患、供货不及时,造成施工时间后延等状况,以上状况的存在说明原材料的管理不可或缺。

1.3 技术管理与人员素质低下

不同施工技术带来的施工效果不同,为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需要对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预测和前期检查,甚至要进行相应的力学实验,例如钢筋的选材和工艺[2]。同时对相关技术的利用也应该做到最大化,有些企业拥有BIM 等技术,却仍然做不到物尽其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导致管理方面的疏忽。管理人员对施工状况和进度的不了解,会导致施工全过程的失控,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的不够精进、对要利用的工艺不熟悉,就会造成工程的质量下降、效率降低。

1.4 成本管理上的疏忽

施工成本管理涵盖的是对施工整体的控制,有很多方式都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大肆提升。例如原材料的双重购进、设计不合理导致工程进行二次改革、管理人员提供的技术不够完善、技术手段利用率达不到全部技术手段的一半、安全问题导致的刑事责任、质量检查不过关导致的工程重新开始等[3]。以上这些问题不仅是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同时也是在成本方面出现的差错,问题的叠加使解决起来更加困难,因此成本管理需要在施工工程中就进行全面的跟踪落实。

1.5 安全管理上的欠缺

安全管理的投入需要大量资金的扶持,安全管理是全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很多的施工企业并没有把以人为本当成原则,对于施工工具的检查缺少落实、工具的更新迭代也无人监管、施工过程中的设施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具也没安排清晰。以上问题看似很小,但都是关于安危的重大问题,其中哪一个没有落实清楚,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安全事件,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导致整个工程的延长和整改。

1.6 质量检查存在漏洞

质量问题贯穿施工工程的始终,施工目的是为民众建设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建筑的最终质量也决定建筑的使用期和舒适度,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当都是整个工程的失败。然而质量的管理问题依旧有很多企业做不好,对于原材料的质检、施工过程中的全面监控等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质量检查涉及的安全问题过大,不得不引起施工管理者的重视,在施工期间,减少质量漏洞才是管理人员的明智之举,才能争取创造出更好的施工效果。

2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局部措施

2.1 规范施工设计管理

施工的设计编制工作需要进行实地勘测、环境检验等前期考察,因此对于设计管理可以加大数据勘测的准确性,可以通过科学的技术体系等手段进行多次模拟构建和实验。最终完善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再把编制的最终结果利用于施工过程中。

2.2 完善材料管理体系

材料管理不仅需要制定采买人员的选材要求,还要提高对材料质量的检验标准,同时对于材料的购入和使用也要做到及时修正,保证系统内数据的准确性[4]。材料购入需要相关收据和资料的支持,资料的记录更能确保材料使用处于严谨阶段,同时对于各种资料都应提前准备好,也要对材料的检验报告进行细致总结,待相关检查机关介入时可以随时准备出来,不浪费施工时间。

2.3 积极引进相关技术

如今可以利用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对于技术的运用也应该处于多元化,整个施工过程都利用高新技术,数据测量才会变得更加准确,误差也能变小,与此同时还提高施工效率[5]。而对于科技的创新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在其他企业都利用高级科技手段时,依旧利用过去的施工手段。资金的使用理应大部分利用在技术手段上,能提高整体的施工水平,使施工管理井然有序进行。

2.4 增加成本核算监督

施工中难免会碰到施工成本的超额预算问题,因此对于成本的核算也应该做到妥善处理和监督,通过对不同人员的责任分配明确对施工不同部分的管理,减少意外情况出现带来的预算超支等情况[6]。例如对于施工工具,如果还可以使用那就选择检修,而对于某些施工工艺,可以选择进行彻底更换,不仅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检修费用,还可以排除大部分的安全隐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也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有效安排,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二次开支。

2.5 增强施工安全意识

施工现场中可能存在大量安全隐患,需要现场的管理人员做到细致检查。对于消防用品、安全帽等安全工具、检测浓烟的报警装置和相关警示牌等工具的应用也应该进行全面的落实。同时施工人员的基本素养和文化程度都不够高,安全意识都很淡薄,因此更加需要企业的相关培训和教育,加强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以免施工中的细节问题影响到人员安全。

2.6 加大质量检查力度

人员、施工场地、原材料、施工设备等都对质量的监测有影响,人员方面就要做到确定个人任务和水准,施工场地要进行多次细致的环境监测和施工适合程度探究,原材料的全程跟进才可以保证质量无差错,施工设备的完善和质量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需要严格检查[7]。总而言之,施工过程后的质量检测不能代表全部,加强在施工全过程中的各方面管理,才能保证施工最终结果的质量。

3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宏观措施

3.1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机制要照顾到施工的方方面面,从大方向来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一般会涉及人事方面、质量管控方面、成本监督等。

3.2 提升相关人员素质

如今建筑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多,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逐渐变得严格起来。管理人员不仅要完善管理方面的工作,更要对施工的具体状况有所了解,可以在施工过程的衔接中做到主导作用,节约施工任务交接的时间。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要与时俱进,对基本技术的了解程度大幅度提升[8]。同时施工中涉及的人员过多,可以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和制度。

3.3 全过程的协调和控制

施工现场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不仅受光照强度、空气湿度、天气情况的影响,同时要考虑其他人为影响,对于停电停水也要有相应的补救措施。对于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问题要做到全面监督和控制,把施工的情况保持在可以进行补救的范围内加强多方合作,设立奖励机制,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

4 结语

建筑施工工程需要细致全面的管理,才能提高施工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地位。管理是为了让建筑施工顺利完成的同时保持质量,质量可以确保建筑的安全,让使用时间变长、提高舒适程度。经过全文论证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再是建筑业中不值一提的部分,而是成为建筑施工中不可舍弃的工具,扩大管理模式的范围、完善管理的制度体系,才可以带给建筑业安全的施工过程,才能保证建筑落成的完整度。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建筑材料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关于火电厂焊接生产的安全技术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