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任重道远建材行业大有作为(之二)
2021-03-30徐学军
徐学军
(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条件评审中心 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江苏 南京 210000)
5 科技创新是提升建材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采取差异化策略和非对称路径,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任务部署,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要依靠新技术和管理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现代城市发展和公共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方法和手段,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进程,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要发展交通、电力、通信、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等领域关键技术大规模应用,加强重大灾害、公共安全等应急避险领域重大技术和产品攻关。
5.1 新基建工程
2020年3 月我国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措施,就是推动新基建发展。新基建有三大工程:一是数字工程,也就是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即5G加ABCD这5个要素。二是产业经济数字化,也就是用数字化综合平台,对产业经济传统产业进行赋能。三是利用数字经济进行创新工程,推动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以及各种智能制造、关键性高科技技术、基础创新。这三大工程形成了新基建。
从三大指标看江苏新基建实力:①在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江苏得分85.4,与排名第一的北京仅相差0.1分,感知网络与宽带网络发展均衡。②在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江苏得分88.8,位列第二,云计算的发展指数和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③在新型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江苏得分84.9,位列全国第三。
5.2 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
《中国建造2035战略研究》是由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院士牵头,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学术及行业团体,中国建筑、中国铁路、中国石油等企业共同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项目主要包含6个课题,分别为“中国建造未来三十年发展目标与战略路径”“中国智能建造工程”“中国新型工业化建造”“中国建造全球化发展”“中国绿色建造工程”和“中国建造组织与机制创新”。
项目的总体思路是以智能建造为技术支撑,以建筑工业化为产业路径,以绿色建造为发展目标,以建造国际化、提升企业品牌和国际竞争力,制定“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工程建造的转型升级,促进工程建造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从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
5.3 装配式建筑
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5.4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有效拉动内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相关领先企业深度参与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各地要将现有各类产业支持政策进一步向智能建造领域倾斜,加大对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基础软硬件开发、智能系统和设备研制、项目应用示范等的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提升各类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钢结构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和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加快部品部件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建筑机器人,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工厂。以钢筋制作安装、模具安拆、混凝土浇筑、钢构件下料焊接、隔墙板和集成厨卫加工等工厂生产关键工艺环节为重点,推进工艺流程数字化和建筑机器人应用。推动在材料配送、钢筋加工、喷涂、铺贴地砖、安装隔墙板、高空焊接等现场施工环节,加强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楼机等一体化施工设备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工厂打造“机器代人”应用场景,推动建立智能建造基地。
5.5 新型建筑工业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印发实施以来,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该意见提出:①推动全产业链协同;②促进多专业协同;③推进标准化设计;④强化设计方案技术论证;⑤推动构件和部件标准化;⑥完善集成化建筑部品;⑦促进产能供需平衡;⑧推进构件和部品部件认证工作;⑨推广应用绿色建材;⑩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11○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12○推进建筑全装修;13○优化施工工艺工法;14○创新施工组织方式;15○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益;16○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17○加快应用大数据技术;18○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19○推进发展智能建造技术;20○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21○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22○完善预制构件监管;23○探索工程保险制度;24○建立使用者监督机制;25○培育科技创新基地;26○加大科技研发力度;27○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8○培育专业技术管理人才;29○培育技能型产业工人;30○加大后备人才培养。
5.6 装配式装修
装配式装修,又称为工业化装修。2017年住建部颁布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装配式装修的定义,是指采用干式工法、将工厂生产的内装部品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装配式装修具有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协同的工业化思维。
装配式建筑对建材行业的影响有三个维度:一是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上是否有增加或者减少,比如水泥、涂料、石膏板等,需要针对具体产品、部品、部件等应用去分析研究,以适应建筑市场需求;二是是否有新材料应用的出现,取代传统的建筑材料,如复合材料、无害化绿色建筑材料;三是装配式带动施工方式的变化是否会影响传统建筑材料相关企业的竞争力。
装配式建筑大力推进,对整个建材产业链条都会产生影响。随着装配式应用得越来越多,会更多孕育出一批优质建材企业,值得持续关注。
5.7 碳中和目标对建材行业的影响
2020年9 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中国建筑业及建材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m2,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排放了约21亿t二氧化碳,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0%,也占全球建筑总排放量的20%。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m2,相当于全球新增建筑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建设活动每年产生的碳排放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1%,主要来源于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以及现场施工。另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6.5%;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1.3%。
碳中和目标对建筑业的影响之一是建筑业的市场将有增有减。增量市场首先是新能源工程建设迎来投资快速增长的机遇。到2030年,我国光伏、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kW以上。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光伏、风电装机容量是5.3亿kW,还有很大差距。据有关金融机构预测,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光伏、风电装机建设投资规模约60万亿元。增量市场还包括其他可再生能源投资、新能源充电桩等领域。此外,对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也是一个巨大的增量领域。减量市场则是钢铁、水泥等能耗大户行业,需要继续去产能、优结构。
碳中和目标对建筑业的影响之二是建筑业的建造方式需要彻底改革。2020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推动建立建筑业绿色供应链,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建筑业绿色改造升级。同一时间,由住建部、发改委等7部门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明确,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2021年1月,住建部决定在湖南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常州市开展绿色建造试点,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实现碳中和,建筑业至关重要。建筑企业需要理解这一趋势,抓住机遇快速推进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我国迈向碳中和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和消费国,建筑材料工业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大的工业部门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源。作为我国碳减排任务最重的行业之一,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全力推进碳减排工作,提前实现碳达峰,为国家总体实现碳达峰预定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作出积极贡献,是建筑材料行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应尽义务,更是全面提升建筑材料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水平的必由之路。
5.8 建材行业“十四五”规划展望
目前,建材行业存在以下主要矛盾和挑战:一是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手段有限,力度不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滞后,供需之间矛盾仍然突出,带来多数产业和多数企业经济效益不稳;二是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相对缓慢,政策扶持、市场开发推进力度都相对滞后与不足,在短期内还起不到替代与促成行业总体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三是行业发展还缺乏超前性布局,缺乏引领和调控,缺乏行业自律与治理,缺乏宏观把控的政策与引导,缺乏标准制订前移,造成被动治理且成本高;四是新旧动能转换滞后,发展方式和商业模式相对落后,传统的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仍占主体,新型的发展模式和以市场资源配置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少,缺乏经济活力。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材服务业发展,加快行业“走出去”发展,加快建材各产业产业链的发展。加快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建材服务业、“走出去”发展和产业链的发展是建材行业改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由之路,也是“十四五”期间行业补短板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支撑点。
要将新兴产业、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内不断取得的新突破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并发展各种轻质高强、应用领域宽、配置功能强、资源能源利用少、使用周期无污染的新兴建材,努力扩展服务于国家主导产业发展的、高端领域空缺的、能够替代其他材料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推进新型绿色建筑墙体材料的功能、性能提升,朝着有利于装配集成、使用寿命长且使用周期无污染方向发展,形成建材行业发展领域的多方面新突破。
要通过扩展与延长生产经营领域的服务,延伸流通与贸易领域的服务,开拓技术、标准、评价咨询、技术装备服务等,全方位延长服务产业链。要积极组织与引导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机械装备、新型墙体材料与装备、玻璃纤维及制品业、地勘与非金属矿物业等产业率先在国外投资与经营,鼓励与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独立或联合到国外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国际经营的比例和影响力与竞争力。
在准确把握“十四五”期间建材行业发展形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提出发展重点的基础上,聚焦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研究推出一批重点推进实施的工程:①继续推进水泥、平板玻璃“两个二代”生产线示范工程的建设与提升,使其全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②全面推进建材各产业新一代技术装备创新提升研发工程,实现所有的产业达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③全力推进建材工业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方案的实施工程,加快行业发展瓶颈问题的突破;④着力推进建材新兴产业、建材服务业、走出去“三个一批”实施工程,促进建材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⑤努力推进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工程,使建材行业成为清洁生产和净化环境的生力军;⑥组织推进建材行业装备制造提升工程,为建材行业整体升级和提高国际工程装备自给率奠定基础。为到2030年全面实现我国建材产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建材行业需求的三大发展趋势是:
(1)环保成为聚焦点,绿色建筑引爆环保建材需求增长;
(2)旧城改造进程加快,修缮行业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3)建材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成为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
5.9 中国建筑科技未来发展的十大重点方向
中国建筑科技未来发展的十大重点方向分别是:高清测绘、3D打印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BIM、建筑新材料、智慧工地、智能建筑及建筑云服务。
以绿色为引领,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建筑业的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以创新为引领,依托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思维的综合运用,展现人类最新科技工艺。以智慧为引领,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云服务、AI、海量数据实时处理、物联网等技术,最终实现人员、企业、工地与设备的智能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