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03-30

现代食品 2021年19期
关键词:食品药品经营监管

◎ 王 昊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 阜阳 236500)

如今,食品药品安全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以及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我国对此十分的重视,并采取了多种措施,为相关工作提供保障。在各方面的共同领导下,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形势越来越好,但相关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

1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问题

1.1 监管对象复杂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对象十分分散,监管点较多,且监管对象较为复杂[1]。监管的重点包括乡镇、城乡接合部、街道、城市等,并且涉及的监管种类较多,除了药品、食品以外,还有保健品、化妆品等需要监管的种类,涉及的从业人员有十分庞大的数量,包括各个经营企业的从业人员、食品摊贩、餐饮店以及食品作坊等。要想实现有效的监管,还应及时弥补部分地区监管的漏洞,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经营规模不大的食品摊贩作为十分特殊的监管对象,其流动性较大,并且和基层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这些监管对象涉及的产品数量较多,一旦监管失位,容易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

1.2 监管区域范围广

我国的食品药品市场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产品的流通性也在不断提升,导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范围扩大,在城市中心开展相关工作较为顺利,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交通方面的阻碍,不能有效落实相关监管工作,导致出现了一些监管盲区[2]。

1.3 群众的安全意识有待增强

监管相关工作人员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进行相关工作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并不能仅依靠工作人员就能保证食品药品的安全性,还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安全意识,拒绝购买没有安全保证的食品药品[3]。但是我国当前阶段的大部分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十分欠缺,从消费者到贩卖者,都容易受侥幸心理和贪便宜心理的影响,给没有安全保证的食品药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1.4 县区乡镇经营秩序不规范

在县区乡镇,由于食品药品的相关法律常识宣传不到位,并且很多食品药品经营者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为了实现经济利益,不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范进行经营,置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生命健康于不顾,进货不重视产品质量,不重视索票索证,也不查验供货方的安全凭证,由此埋下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有的人直接制售伪劣和过期食品,经销假劣药品。以上行为都严重影响了食品药品经营的正常秩序,急需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严格规范。

1.5 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较差

由于农村相关经营者的整体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诚信意识[4]。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往往采取非法手段进行经营活动。如销售过期食品、无证经营、任意添加添加剂等,并且大部分的食品药品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十分恶劣,不具备经营资格。还有一些乡村宴席的掌厨人员多为未经正规培训的无证人员,存在严重的卫生不达标情况。以上问题为监管人员开展相关监管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另外,农村的消费辨别意识较差,加上食品药品的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导致农村地区成为监管的难点。

2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问题成因分析

2.1 相关法律法规较为滞后

在不规范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下,便会引发相关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一定漏洞,导致监管部门不能参照合理的标准给出处罚[5]。并且容易出现重复处罚等情况。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面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上涌入大量新的食品药品,而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形成了很多监管盲区,不利于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2.2 检测设备的技术及设施较为落后

国内的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较多,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但是部分基层监管部门由于缺乏相关检测设备,在常规检查工作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检测手段十分单一,其检测准确度和检测的效率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不能更好地满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求。加上国家的相关财政支持十分有限,很多现代食品药品检测设备、设施等配套严重不足,不能更好地满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相关需要。

2.3 相关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要有效保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相关监管人员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当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经营等方面的人才较为稀缺,很多工作人员是从不相关岗位直接转岗,因此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不能有效保证相关工作的成果,所以要重视提高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3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相关标准,并保证标准的一致性,从而助力于相关监管工作有效开展[6]。同时,要构建较为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让相关人员在开展追溯工作时能更加高效。要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考核制度,让具体的负责部门或个人负责相应的责任,主要根据实际的监管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同时明确考核细则,对于认真完成工作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对工作怠慢的员工给予批评或惩罚。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在自身岗位的约束性和规范性,从而有效提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质量。

3.2 加强监管重点环节

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相关工作期间,要提高对重点环节的监管意识。针对规模较小的食品摊贩、小餐馆等进行特殊监管,给予更多的引导,从而保证其经营的规范性;构建合理的市场准入原则,并提高实施效率,同时不断增强监管的力度,保证人们切身的利益;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要配置完善的检测设备,用现代检测技术完成相应的检测工作,从而保证偏远地区食品药品经营点的规范性经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各大自媒体平台完成相应的宣传工作,如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定期普及相关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安全防护意识[7]。

3.3 完善相关监管体系

为更好地支持食品药品监管相关工作,政府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不断完善设备和技术,从而有效提升检测水平,进而保证人民的食品药品安全。努力构建相关检测技术体系,对常规的检测技术进行及时改进,加强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而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的准确度。通过构建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加强融合先进快检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重视对现代化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监管的准确度和效率。通过自动识别技术,能让食品药品的认证和审核工作效率更高,从而让各个监管部门对食品药品相关信息有更加详细的了解。

3.4 加大监管投入

在很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投入的力度不够。由于当前的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投入力度不够,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强投入的力度,尤其是各基层部门,要能从实际出发,能充分认识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将要面临的新问题有足够的认识[8]。要积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结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实际需要给予支持,使其有充足的资金用来执行相关工作,切实解决办公用房、技术和设备支持以及工作经费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其不断提高检测技术,高效地执行相关监管工作,夯实监管基础,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3.5 政府加强宣传工作

各县市区的政府部门要将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相关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从而提高重视度,解决突出问题。要向广大群众宣传相关法律常识,并加强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常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辨假识假相关知识,从而让更多的人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处罚的力度,对于违规经营的相关人员进行严惩。另外,要将相关监管工作的重点放在偏远的农村地区,重点针对农村的诊所、餐饮店以及乡村宴席的监管。建立流动岗,保证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3.6 提升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加强对检测人才的培养,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并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使相关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可以采用择优招聘制度,对新招聘的人才进行更多的培训,从而不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4 结语

食品安全是社会稳定的根基,是民生之本,同时也是社会善治、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执行力较差、相关检测技术和设备等严重欠缺,以及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不到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重视度,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手段,对安全意识较差的乡村地区进行重点监管,提高群众意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食品药品经营监管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2017食品药品监管大事记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征订启事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利用大数据推动食品药品监管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