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分析

2021-03-30孙雅君

现代食品 2021年19期
关键词:准确性食品检验

◎ 孙雅君

(秦皇岛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在确保食品安全的过程中,食品检验是至关重要的一道防线,因而采取合理措施提升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异常重要。尤其针对检验中可能存在的主、客观因素,都需合理控制,才能促进检验结果准确度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主、客观量方面对食品检测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提高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措施,希望能为食品检测准确度的提升提供参考。

1 食品检验的重要性及检验准确性影响因素

在食品检验中,需要检验的内容一般包含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以及霉菌毒素等物质。为确保食品安全,食品检验工作十分关键,其既需要基于一定的检测标准及相关技术,同时也需要检测人员具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及责任感,从而通过对食物原料、成品、半成品及副产品等准确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但就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来看,相关方面的安全事故报道屡见不鲜,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危害,同时也对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故合理开展食品检验及食品安全监管至关重要,而为了提升食品检验安全性,合理剖析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因素十分关键。结合我国食品检验现状,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1 主观因素

在进行食品检验的过程中,检测人员是不可缺少的,因而检测人员的主观性对检测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开展食品检验过程中,一旦检验人员自身专业知识不足,或职业道德素养不足,未能严格依据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检测操作,则会导致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导致部分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人们的饮食安全。

1.2 客观因素

1.2.1 检验方法

伴随现阶段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食品检测技术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并有效推动了食品检验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但是在检测方法的多样化冲击下,食品检验方法的合理选择成为促进食品检验准确性提升的关键。如在对米粉中水分的检验中,可使用多种检测形式,但其中一般以直接干燥法最为简单、准确,故在实际检测中就需要检测人员结合待检样品性质及检测内容合理选择检测方案。

1.2.2 样品抽取及制备

在对食品进行检验前,样品的选取及制备十分关键。而在样本抽取中,一旦检验人员未能合理分析影响检验的因素,则会导致选取样本不具备代表性。同时,抽样后若未能正确进行制备及储存,也会导致样品发生一定改变,从而难以客观准确反映食品检验成分。

1.2.3 环境

食品检验一般需在特定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这是由于检测环境的温度、气压等均对样本及仪器性能产生影响。如温度控制不当则会对光学仪器及电子仪器测量的精准度产生影响,或导致检测样品腐败加快,影响检验结果。

1.2.4 仪器及试剂

在食品检验中应用的试剂及仪器较多,因而在相关设备使用中,一旦未能有效进行仪器维护及校准,则会存在质量隐患;而相关试剂若未能进行合理配制,或应用试剂保存不当、超出保质期,也会对食品检验结果准确度产生不利影响。

1.2.5 质量控制

质控是食品检验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一旦在食品检验中未能严格把控质量关,也会对食品检验结果有效性及准确性产生不利影响,并最终导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增加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

2 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提升措施

2.1 主观把控

从主观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检验人员对食品检验结果的重视程度。另外,还需要检验人员要充分重视抽样工作,以提升样品抽取质量。在检测工作开展中,样品抽取、制备是首要操作,而只有确保样品抽取的有效性才能确保样品具有整体检验的代表性。对此,在实际样品选取中,就需要在多个部分进行取样,并保证取样工具清洁、未掺杂任何有害物质或杂质。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在取样中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如针对固体样本需将其彻底粉碎,进而在充分混匀后取样,如挂面、大米等;针对液体样品则需在取样前充分摇匀,尤其针对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更需在检测前充分振摇并经滤纸过滤[1]。此外,在样品制备前也需注意保持样品均匀,并确保抽样期间尽量保持样本原微生物形态及理化指标,避免检验前出现污染,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操作,以符合检验要求,确保后续检验精确度。

2.2 客观调控

2.2.1 合理选择检验方法

在执行检验操作的过程中,一旦待检验的食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就需要相应的检验人员合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检验方式,从而确保检验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具体而言,在进行食品检验中涉及的食品种类十分繁多,通过参考食品检验标准中提出的检测方法开展检测工作中发现,在大部分检测标准中往往会给出多种检测方案,对此,实际检测方式的选择就需要检测人员结合实际检验食品种类、性质及环境条件等针对性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案。一般来说仲裁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检验方法,针对检验结果有争议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该方法进行检测;而针对部分不符合仪器分析法使用条件的检验室则可以采取化学分析法进行检验[2]。从检验物质角度来说,由于其含有成分存在差异,故在实际检验中选择的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如在牛奶中钙含量测定中,可实施火焰法测量;但若为保健品中含有的钙,采用火焰法则可能导致一定的误差,需应用适用于含钙量较高的EDTA滴定法进行检验。

2.2.2 精准控制检验误差

在食品检验工作开展中,应用的无论是多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及规范、准确的操作,在实际检验中检测得到的数据与真实数据间仍普遍存在一定差异。对此,在实际检验工作开展中就需要检验人员能够充分把握检验误差的客观变化规律,进而最大限度降低检验误差,提升检验准确性。在实际测量中,界定条件可能导致系统误差出现,如测量仪器未实现标准校正,存在稳定性不佳、与检验要求不符、准确度低、砝码失重等问题,则会导致检验数据不准确,进而使实际数据与理论数据间存在一定差异。另外,不规范的操作也会导致系统误差出现。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检验人员充分强化自身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从而尽量回避系统误差。对于食品检验工作而言,其往往具有较高的精密度,故在环境变化下往往也会引发偶然误差。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含温度、湿度、压强、污染成分等[3]。如温湿度等波动即为典型的外界环境因素,其既是引发偶然误差的常见因素,也是客观存在,难以通过人为方法避免。对此,为确保检验精准性及有效性,就需要实际检验中能够严格制定质量控制制度及程序监控制度,从而基于多方面分析导致误差产生的原因,并以有效的方式及时进行处理,降低误差。

2.2.3 严格依据操作规范进行检验操作

通常情况下,为确保食品检验结果更具严谨性、准确性,就必须要对检验操作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需以严谨的操作态度进行相应的检验操作工作。因而针对进行食品检验的工作人员来说,在实际工作中,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类食品检验仪器及设备的使用及操作方式[4]。在进行实际检验的过程中,需要检验人员的每一项检验操作都能够依据相应的操作规范完成,并要求检验人员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不仅如此,在实际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还需要检验人员严格关注检验中涉及的各项数据记录工作,以确保检验得到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在检验工作的开展中还需适当建立对应的奖惩机制,从而更好地督促检验人员严谨面对工作,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以确保检验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2.2.4 科学严谨的数据分析

在食品检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诸多的检验数据信息,因而就需要针对相应的检验数据及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及统计。对此,为进一步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充分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在实际开展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就需要综合分析可能会对结果的真实性造成影响的多种因素,进而全面判断检测数据及得到的结果是否准确[5]。另外,还需要检验人员对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进行反复核对,并综合对比得到的数据与结果,尽可能将检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降到最低范围,以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从而更好地反映出所检验食品的真实质量。

2.2.5 科学提升检验人员自身综合素质

对于影响食品检验精准性的因素而言,人员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进行食品检验中,一旦检验人员出现操作不当或与标准操作偏离的情况,则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不仅如此,在食品检验中,人员的整体素质,如知识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能力、操作熟练程度、工作经验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因此,需要在相关检验工作开展中充分重视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需检测部门适当提升检测队伍准入门槛,以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作为检验人员招聘准入条件;需将食品检测有效性作为检测人员工作效果考核的重要部分,并直接将其与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挂钩;需结合实际定期开展检测知识培训,持续提升检验人员业务水平。

3 结语

在实际进行食品检验的工作过程中,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因而针对检验人员来说,除了需要了解提高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意义之外,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先进的检验技术及原理,合理运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检测措施对食品检验中的各项操作流程加以规范,并全面做好数据分析工作,以促进食品质量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升,促进我国食品检验水平的整体进步。

猜你喜欢

准确性食品检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