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学专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2021-03-30孙彬妹任锡蓉郑鹏谭新东曹藩荣刘少群

广东茶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茶学人才实验

孙彬妹 任锡蓉 郑鹏 谭新东 曹藩荣 刘少群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新时代中我国政府愈加重视茶叶发展,茶叶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一大支柱。为促进茶学向新农科转变及茶叶可持续、绿色发展,需大批专业人才投身茶学学科,为我国茶业发展、茶农改革、农业进步提出具有长远发展、实际意义的方案,将专业知识实践于茶园之中。茶学本科教育为茶学人才培养第一战线,茶学本科教育模式应顺应时代进步,进行适当改革,本文围绕茶学专业发展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 .本科人才教育培养定位

1.1 新时代人才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在教育中坚持人才创新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上,一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益于健全学生身心和谐,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念倡导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摒弃片面发展、畸形发展、单一发展、平庸发展的错误观念[1]。茶学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并朝着综合性人才目标发展,不仅注重理论知识教育,更注重实践素养,逐渐筑起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人才高楼,帮助学生纵观行业发展全局,适应时代进步与发展。二是要求学科交叉融合。教育要求不断创新,其中创新最大的阻碍为固有的学科之间的壁垒,我们唯有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使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才能发散创新思维。茶学学生不止步于“茶学”,同时也需熟练运用食品安全、计算机网络、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全力做到以农为主,工、文知识为辅的全面型人才,以农、工、文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渗透的新农科知识体系来推动新茶业的发展,为新农业打开新篇章。三是具有责任担当,爱国情怀。作为时代人才,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肩负时代的社会责任担当,始终坚持个人命运是与国家命运相联系的[2],人才资源作为各资源的发展首要,青年学生们应该将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肩负起来,服务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面建设改革开放新格局。

1.2 培养方向

(1)全面型人才建设

新时代下建设“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本科教育坚定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明确目标,在对新农科创新人才的认识下,高校教育需重视学生实践素养与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的教育发展。本科教育开设多辅修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英语,帮助学生建立对专业基础体系的认知,培育研究型、创新型、动手型人才。这点不同于大专院校的培养方向,大专院校着重培育出技术型人才,培养学生单一专业性知识、动手能力,培养目标在于实用化,而本科教育需高校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在实用型人才发展基础上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需求,成为“新三农”的主要战斗指挥力量。

(2)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

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教育必定离不开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养成茶学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绝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的培养。高校本科教育需立足于农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型培养模式[3],茶学学生在筑建扎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探索新型茶学发展道路,应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冲击,并抓住时代发展机会,将我国茶业带入新发展态势。

(3)人才思想建设

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第一阵地,要求各高校在学生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在学习、科研的同时也需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勤思方致远”,学习、科研、创新是在思想上开展的一系列现实活动。茶学学生更应注重思想建设,高校结合资源优势和学科特色,围绕习近平思想开展建设教学体系,使学生们思想有深度、高度、广度,更能促进学科间的学习,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高校人才培养得到完善。

2 .人才培养方式

高校茶学人才培养方案正逐渐开放新思路,打破长期以来较为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明确新教育目标。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产业需求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原动力,且现农业的高潮发展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因此高校办学可根据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经济变化、产业需求等来调整学生培养方案。具体探讨茶学人才培养方向如下几点。

2.1 思政教育

茶学本科教育作为茶叶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孵化基地,有着巨大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将思政课程教育融入专业学科教育中已是刻不容缓,协助学生建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推动思政教育取得新成效,唤醒学生们的时代感、责任感,实现“三全育人”。

思政教育是结合社会多元化发展、并在我党政策领导下,对学生思想、价值观进行正确塑造[4],同时也结合着专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完善、充实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感知茶叶在国家经济中的发展前景,真切认知我国茶叶的经济发展未来,加强学生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在思政学习中,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的农业情怀、专业自信,通过思政教育,让学生感受农业发展前景的光明及人才的稀缺,加深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强化学生对于职业未来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就业激情达到高涨,鼓励学生们刻苦研究学业知识,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的问题中,将知识转化为我国农业进步的推动力以及源动力,转变成为茶农服务的精神,以所学知识来回馈社会、回馈国家。

2.2 理论知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世界巨大变局的必然选择,通识教育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中踵事增华。通识教育主要是历史文化、人类科技史,学习起源知识、人与自然、自身与世界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5],同时,通识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摆脱应试教育思维的转折点,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起创新意识。通识教育同时也是心智培养的一个过程,学习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能力,为培养具有领导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打下坚定基础。

通识教育更应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结合通识教育,将全面展现出两者多元的教学优势,从单一知识结构的教育转向素养育人。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构建符合特色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有助于学校“全方位发展”人才目标的完成。打破传统课堂的“老师中心”,推举学生老师相互交流的思想课堂,形成具有多元化内容的课堂,学生们分析问题具有多重视野,师生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带到课堂上探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是专业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理论指导实践,在专业知识过硬下,才能真正将知识运用到产业、技术的发展上去,最终推动科技的革新。在思想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深挖专业知识,将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实践的基础,在实际运用中,知识将带动产业发展,解决许多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在突飞猛进的现代科技中,将知识带给茶农们,指导茶农解决实际问题,开发智慧潜能,培养专业素养。

2.3 实验教育

新型农科人才,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技术性人才。针对本科教育中实验课程的教育而言,实验课是学生们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一大考察,基础实验在教学上虽满足学生实验所有器材、药品需求,但现今大学本科实验教育上,仍着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往往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步骤,缺乏启发与探索。因此高校实验教育可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思考实验过程,鼓励学生不被固定实验步骤所局限,学生可根据对实验的思考,文献查询来对实验进行优化,实验自主教育可助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趣味化、特色化。在基础实验课上,开展茶学基础实验教学,以专业为中心,实验环绕专业进行,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丰富实验的趣味性、特色性、针对性。实验教育也可与专业前沿、社会热点相互联系起来,专业老师可根据时代热点问题设计具体专业实验,带动学生进行实验实践设计操作,加强学生兴趣,加深学生专业认同感,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高校也可进行课程综合实验设计,建立综合性共享实验平台,开放性实验规范机制[7],鼓励学生自行完成实验设计,通过对综合学科实验的探索与实践,帮助学生消化新知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综合性实验学习将多学科知识融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4 实践学习

新时期改革人才的目标为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最紧迫的任务为实践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培养出以政策为引领,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的茶学人才,树立学生长远的发展观念。实践教学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步骤,在新农科的背景下,高校教学主动抓住机会,直面发展问题,坚持走“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道路[8],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合作,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接轨。

培育实践型人才,打破“重理论,轻实践”观念,增加实践教学的实际投入,重视学生实践教学来精确服务产业的目标。实践教学注重突出教学特色,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上,以现代化茶产业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导向,合理运用茶学学科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专业兴趣,在实践与学习中,遵循“学用结合,寓学于用,用中促学”教学理念,将学生带入一线产业中去,将学习中的“研”带入到产业发展中的“研”去。学生实践学习地点,可由学校教学基地、学校合作企业、学科研究平台构成,加深学生科研素质,学生也可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等实践活动[9],在活动中构建学生自我学习、研发能力。通过不断对学生实践培养方案的完善,在新实践方案下学生意识不断得到锻炼,增长学生见识,同时培养学生经营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完善自身,适应多业态发展需求观念。

实践教学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方向、目标。联系实际,以产业需求为基础,高校教育须对学生进行精准定位,提供多方向的专业道路选择,进行分支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根据学生意愿做到多方面、多职业、全覆盖,实践设计内容总标准仍对接行业标准,学生实习与企业岗位合作,高校教育积极将产业需求、产业创新、产业技术、产业链发展融合进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农业进步的人才。实践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素养的融合,学生们逐渐拥有职业素养,在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下,结合专业实践,肩负起时代使命,实现高校孵育人才计划,推动新农科建设进入新阶段。

3 .人才培养归向

3.1 为国家培养人才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是基础也是根本。在2020年由农村农业部《关于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贫困地区茶产业需要加快转型发展,茶产业分布优化,特色突出,更能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这一《意见》提出,需要大批茶学人才深入学习国家政策,将自身学科优势投入到茶产业中去,为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达成作出努力。

3.2 为地方培养人才

国家规划为地方发展指明方向,中央“十四五”规划中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协调发展,当代农村主推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区域之间的发展必定离不开经济产业的发展,为使地方经济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必定离不开人才带领。茶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山区经济,有效提升了山区产业发展优势,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占据极大地位,地方茶产业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为缺乏专业人才,高校教育中注重学校与地方合作,为地方培养人才,培养出高素养茶学人才进入地方基层深入学习,为地方产业经济提出专业的发展意见,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3.3 为产业培养人才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聚焦于为产业发展培养人才,为产业转型输送高质量创新型人才。茶产业链的发展现已逐步成为大多落后地方脱贫攻坚的法宝,茶学人才更是紧缺,茶产业转型也是迫在眉睫,高校教育在结合产业实际发展,产教融合培育出专业人才,为茶产业发展灌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使产业加速发展,茶产业链更加完善,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更加融洽。

4 结语

高校教育培育专业人才,人才引领时代发展,带动经济产业大步向前。产业与经济时代反过来决定着高校人才培育方向,因此建立起科学、紧跟时代的教育教学模式极为重要,采用“思政+理论+实验+实践”的教育教学模式,利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注重基础理论教学融合思政教育,高校朝着全方位人才培育目标实施教学,破除“五唯”,全心打造办学特色,为国家、地方、产业打造复合型人才,彰显本科教育在人才培育中的核心地位,使教育现代化加速前进。

猜你喜欢

茶学人才实验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人才云
做个怪怪长实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