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生态环境特点与植被恢复技术探讨
2021-03-30王以静方福生
王以静,方福生
(元江县林草种苗工作站,云南玉溪653300)
我国是当今世界干热河谷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云南、川藏等地[1]。相较于其他地区,干热河谷地区全面降水量普遍不高,但蒸发量大,旱季较长。雨季植被茂密,旱季则草叶枯黄[2]。当地天然林一旦遭到破坏,往往难以很好的恢复。加上近些年人为因素等的迫害影响,给当地植被生态造成了严重的打击[3]。由此有必要就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植被恢复等问题展开讨论。
1 生态环境特点分析
1.1 季节性干旱
由于同时受到热带大陆季风以及西南暖湿气流等的交错影响,当地季节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干旱特点。冬半年主要以旱季集中,该段时间整个干热河谷的降水量往往不超过150 mm,占比全面总的8%~18%,整个持续时间为半年左右[4]。与北方的干旱受到大陆季风气候的影响有所不同,干热河谷地区的干旱主要是受到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在暖湿气候的影响下降水充沛,但天气闷湿,而冬季则因为大陆气团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暖冬特性[5]。除此之外,干热河谷地区的干旱同其它低纬度地区的干旱存在不同,其热量以及干旱情况明显强于后者,且存在着显著的规律性。而这样也是干热河谷地区作为主要的气候环境特点之一。
1.2 热带性
干热河谷地区的植株系统有着明显的热带性特点,绝大多数的制备以热带的多次灌丛等为主,其建群种以及常见中也多存在着热带成分,说明种也为围绕热带植株为核心,植株系总的来说有着偏热带特性。举例而言,金沙江等地区的干热河谷因为纬度、海拔等比较高,植株等主要以亚热带偏热带为主;而澜沧江等去干热河谷则纬度和海拔等均比较低,植株等主要以热带为主。故而,干热河谷地区的植物生态等呈现明显的热带特性,这也很好的反馈了当地气候层面为典型的北热带气候特点,而因为自然地理以及大气环流等因素,使得其水分条件差异,构成北热带干热气候特点。
2 植被恢复技术
干热河谷有着显著的热带性以及气候干旱等特点,而这也为林种的筛选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引导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形成。之前,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一味地关注该地区干旱问题,而未有综合的分析当地气候条件,单纯的分析树种的抗旱能力,对于树种未有进行合理的划分;其次,过于侧重当地热量环境,只是注重当地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未有重视到期季节性干旱现状,也没有对基于灌溉方式规避干旱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2.1 遴选适宜的林种
热带以及季节性干旱是干热河谷地区最为典型的两个特点,故而也是科学造林的重要基础。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以及生态治理期间,不但需要就乡土树种进行种植,还应当依据气候相似性原理选择合适的外来树种,有切实带有鲜明季节性干旱的热带树种,常见的包括缅甸以及印度等地的树种。而大量实践也很好的佐证了这一观点,援引于这些地区的树种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新银合欢以及印度黄檀等均可以很好的适宜当地气候条件。我国学者还曾在干热河谷地区引进了钝叶黄檀等暖热稀树灌草丛植被优势树种,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先后经过多年的自然演替,已然就以往单纯的人工林进一步演变为当下有着完善异龄架构以及复杂层次的天然林。故而对于干热河谷地区的林种选择,应当强调抗旱树种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核心,将其纳为当地植被恢复的主导树种,随后引入外来植株对当地植被进行多样性恢复。
2.2 技术方案确立
首先,飞播、人工撒播策略,实践证明采用该办法实际存活率只有1%~2%。包括车桑子以及苦此等选择该办法可以起到较好的造林质量,但潜在水土流失隐患,且整个的成本投入也比较大。基于该办法,需要配合一定的畜力犁地配合,方能起到较好的植被恢复效果。其次,容器育苗造林、带状整地策略,采用该办法需要在雨季结束之后使用山草以及松土等进行彻底有效的覆盖,从而确保成活率效果。相较于上一种办法,采用容器育苗以及整地配合的方式在成活率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此外,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原有的容器育苗基础上还辅助开展基肥处理、扩大种植密度、施放保水剂等措施,辅助提升整个的造林成果。相关研究指出,该方案不但解决了干热河谷地区在雨季间歇过程中存在的干旱对成活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较好的促进苗木等的生长,显著提升植被等抵御干旱方面的能力,实际造林成果远高于飞播以及人工撒播等形式。
因此,在针对干热河谷地区进行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主要气候特点,保证适地种树,进而全面了解规律性干旱是解决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考量内容。综上各方面制备恢复技术,容器苗造林技术就深层次上规避了间歇性干旱等问题,预先深垦预整地,有效疏松土地,有助于提高对降水的蓄积能力,推动苗木等根系的生长。有机肥的辅助干预,则可以帮助提升土壤的整个肥力,促使植物等的根系更加深入土层的深处。基于深入吸收深层的土壤水分,可以较好的低于较长时间的干旱影响;扩大初植的密度,则可以较快的推动林地等的郁闭效果,从而构成较好的群落环境;在雨季的初始阶段,开展一定的取苗造林,可以有效利用当地雨季时间充沛的降水,促使快速生长,并提升植株的自我防护能力;而薄膜以及培土覆盖保水等则可以确保树木周边土壤等维持一定的湿度效果,有效减少地面水分流失情况,提升幼株等的存活情况。
3 植被恢复要点分析
干热河谷地区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植被等过于稀疏,土壤过度裸露且水土流失问题严峻。除此之外,炎热以及干旱等天气也影响了植株等的生长以及存活[6]。故而针对干热河谷地区在植被恢复期间,应当尤其关注造林过程中林种的筛选。科学合适的筛选,务必清晰的认识到当地的热带性气候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切实落实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和当地气候条件相吻合或者相靠近的树种。另外,季节性干旱也是干热河谷地区与其它干旱地区有着显著差异的点之一。多达半年左右的旱季,是干热河谷地带树种生存的关键时期,也是严重制约林木存活以及保存的重要时期。综合而言,干热河谷地区的雨季时间有比较短,但整个雨季的降水量却达到了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天气闷热为当地植株主要生长期。有效利用雨季丰富的降水,促使苗木生长,提升植株抗旱水平,有效提升其成活率以及保存率,为当地植被恢复期间需要关注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提升植被恢复的重要内容。此外,整地、苗木培育技术、造林时间把控、初植密度以及气象监测等各个过程的紧密配合,对于提升植株成活率有着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近年来,包括人为破坏、气候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干热河谷地区的原有生态系统以及植被等受到了严重的迫害。进一步提高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覆盖无疑是当下业内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务必结合当地季节性干旱以及热带性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宜的林种,配合科学完善的植被恢复技术,有效恢复当地植被生态[7]。目前,针对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已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实际效果有待商榷。但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均需要综合考量具体植被恢复地区的实际生态环境条件,对各种植被恢复措施进行综合性的客观分析,最终确定最为适宜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