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多花黄精种植的增效探索
2021-03-30俞叶飞郑明芝包金亮
俞叶飞,郑明芝,包金亮
(1.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磐安322300;2.景宁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浙江景宁323500;3.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浙江磐安322305)
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与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 Hemsl.)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同收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1],作为中药材黄精基源植物,为药食同源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传统大宗药材。黄精属植物我国有30多种,多花黄精主要分布于安徽、贵州、湖南、云南、浙江等省,浙江以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为主[2]。
黄精的根茎是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的黄精皂苷、糖类、醌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免疫激发、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病毒等作用。近年来,随着黄精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黄精原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价格不断上扬,从而导致山区农民加剧对野生黄精的大量掠夺性采集,使黄精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给黄精植物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开展了新法种植多花黄精的技术探索,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良措施。
1 现状分析
1.1 除草繁
黄精生长过程中,杂草容易滋生,每年需要除草3次以上。部分农民采用除草剂除草,轻松除草的同时,也影响了黄精的正常生长,严重的会导致黄精农残超标。
1.2 周期长
传统黄精从种植到采挖需要3 a以上。
1.3 效益低
传统黄精的亩产量为40 kg干品,售价60元/kg,产值为10400元。成本为8000元,利润为2400元,折合每亩800元/年。
1.4 储存难
黄精采挖后,如果不及时处理,较易干瘪和腐烂,既影响产品质量,也不容易加工和销售。
1.5 销路窄
传统的销售方式为药材市场批发或零售,销售方式和渠道较单一,而且以干品为主,鲜销较少。
1.6 加工繁
传统的黄精加工推崇“九蒸九晒”,需要通过蒸煮和晾晒各9次,费工费时。黄精节间缝隙的泥石较难清除,加工后食用会有砂砾硌牙的情况。
1.7 出苗迟
传统多花黄精采用块根播种方式,其优点是省工、简便、易于成活,适合家庭和小型基地栽培。其缺点是种植费工、成本高,当年种植需要次年出苗。
2 改良措施
新法黄精种植对传统种植工艺流程、栽培要点、采收销售等方面作了改良,并提出了一些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
2.1 巧抑草
采用三行密植的方法,科学抑制杂草的生长。具体为:在林下挖3条深度10 cm的平行小沟,间距15 cm。将3年生以上小苗的块根横向栽植,苗株距10 cm。形成三行黄精秆叶下光线较暗,不适宜杂草生长的小环境,从而实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
2.2 缩周期
针对栽培中耗时较长的黄精生长进行了改良,改为块茎集中发芽方式,缩短了1 a时间。具体为:将块根集中种植在遮阳棚内,块茎间距10 cm,覆盖混合菌渣的土壤,厚度5 cm。块根发芽后移植到林下,确保当年正常生长。
传统的黄精需要“九蒸九晒”,蒸制比较容易操作,晾晒则需要依赖天气,如果遇到连雨或阴天,则很难操作。新法采用“蒸制+烘制”的新方法,使用烘干设备模拟阳光晾晒,达到快速九晒的效果。
2.3 提效益
2.3.1 速生高产。黄精采用中苗移植,移植时间控制在3~4月份,当年即可成活和生长。
在栽植3行黄精苗畦床的两侧,施用食用菌菌渣、虫粪及有机肥,既可避免化肥烧苗及药害,又能给黄精生长提供养分,从而增加产量。
2.3.2 林菌循环。黄精采收需要3 a以上,利用黄精生长的时间和空间,在畦边套种栽培周期短、见效快的食用菌,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种植收益。
在林下栽培黄精,黄精套种食用菌,既可解决食用菌的栽培场所,又可还肥于林,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质,促进林木和黄精的生长,形成“林木-黄精-食用菌-菌渣-黄精-林木”的生态循环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3]。
采取与竹荪、褐松茸等作物套种模式,可以收益10000元以上,是传统单一黄精栽培的12倍。
3~4月种植黄精后,在黄精畦床两侧,铺放经过发酵或灭菌的培养基,接种竹荪菌种,经过2个月的菌丝培养,开始出菇。也可以将培养好的竹荪菌丝体,在5~6月份,移植到黄精畦床边,既缩短培养时间,也提高成活率[4]。竹荪采收时间为7~9月份,竹荪菌渣就地还林,作为黄精的有机肥,促进黄精的生长。
9月份开始,在林下栽培褐松茸,具体方法为:先开沟,沟宽度50 cm、深度15~20 cm,在沟内铺放经过发酵处理的培养基,然后接种褐松茸的菌种,最后在培养基上面覆盖3~4 cm的土壤,有条件的可以在土壤上面铺盖2 cm的松针。做好日常防水和放兽害措施。11~3月份出菇采收。采收结束后,用旋耕机将菌渣与土壤混合,然后种植黄精。菌渣作为有机肥,为黄精提高肥源。同时,菌渣还起到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2.3.3 花芽利用。黄精出苗后,采摘苗的嫩芽;黄精开花后,采摘黄精花。经试验对比,采摘嫩芽和黄精花,不但对黄精生长不影响,反而促进黄精块茎的生长,利于增产。将花烘干或晒干成为花茶,香味清淡宜人。嫩芽制作菜肴,或烹或炸,味道鲜美。花和芽的利用,每亩可以增加收益1000元。
2.4 拓销路
2.4.1 盆栽销售。将黄精直接栽培在花盆、礼盒及其他容器内,作为礼品销售。使客户亲自体验到好看、好玩、好吃的“迷你农场”。公司集中栽培,分散到千家万户出菇,既缩短黄精栽培周期,提高设施利用率和生产率,还可以提高收益。
盆栽黄精室内栽培(空调开启),可以突破黄精季节性生产的瓶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黄精盆栽中添加竹荪、灵芝等食用菌菌丝体,实现“菌菇-黄精”同步生长,菌菇采收后的菌渣留置盆内,作为有机肥,促进黄精的生长。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卖点,提升消费者的体验获得感。
2.4.2 制品销售。将黄精通过“九蒸九晒”后,制成5~10 g的小包装即食品,放在冷库预冷,然后装入塑料托盘或其他容器内,邮寄或运送给客户。也可以在景区、超市作为当地代表性土特产进行销售。
2.4.3 线上销售。通过微信、抖音、淘宝、阿里巴巴等渠道,展示黄精种植环境、功效、生长过程、制作体验、品鉴直播等,实现线上下单,线下派送。
2.4.4 农旅融合。以农旅融合来引流促销。首先要完善黄精种植基地的游步道、种植观赏体验分区、景观小品等基础设施。通过微信、抖音、火山视频等自媒体传播黄精的相关内容。提高消费者对黄精的认知度和购买欲。
3 结论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对黄精的深入了解,黄精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我国黄精属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以多花黄精蕴藏量最多,市场上所销售的黄精大多来自野生种,农民上山采收晒干后卖给当地的药材收购部门,这样极大破坏了当地的植物资源。黄精属植物是一类集药用、食用、观赏、美容于一身的经济植物。本研究针对多花黄精在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多花黄精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