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白蜡茎蜂观察

2021-03-30罗文莉梁丹丹张继强王俊杰

甘肃林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蛀食蛀虫白蜡

罗文莉,梁丹丹,张继强,王俊杰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20)

2021年6月下旬,注意到兰州市某单位院内一株白蜡属树木枝梢上挂有青枯羽状复叶,叶色尚保持绿色,症状与国槐Sophora japonica上的槐小卷蛾Cydia trasias危害相似[1]。剥开枝梢见虫粪填满髓心,粪屑中剥出一条蛀虫,白色,形态类似于发生在月季Rosa chinensis上的玫瑰茎蜂Neosyrista similis[2-3]。白蜡属树种在兰州市园林中应用较少,只有2种[4-5],而且也未见其虫害方面的报道。

发现蛀虫的树木为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截干栽植,植后树龄4 a,胸径10 cm,树高6 m,萌蘖侧枝完全重建树冠,蘖生主要侧枝基部直径>5 cm,长势良好。同株树木上发现数十枝新梢上青枯羽叶倒挂,症状与解剖剥出蛀虫的样枝相同,其余羽叶正常,顶芽与正常顶芽无异。还发现数枝枯梢,干枯段下方羽叶正常,干枯段长约10 cm,茎皮严重褐变干皱,顶芽干缩瘦弱;干枯段下部叶片青枯,梢顶幼叶褐变干枯。

在受害树木附近约3 km范围内采集到国槐、月季受害样枝,对比观察发现,绒毛白蜡受害症状及其蛀虫形态均与槐小卷蛾、玫瑰茎蜂存在明显不同。国槐青枯羽叶叶柄基部常见丝线网络的虫粪堆,粪下见蛀食区或蛀入孔,在木质化枝段仅见窝状蛀食区并不穿透木质部,未木质化梢段则见蛀入孔穿过木质部;月季不见青枯羽叶;绒毛白蜡青枯羽叶柄基不见虫粪,不见蛀食区而见蛀入孔穿过木质部。国槐青枯羽叶位于木质化枝段时无枯梢现象,位于未木质化梢段时则枯梢;月季受害枝的非质化梢段均干枯而且褐变;绒毛白蜡仅少数受害枝发现枯梢现象。国槐青枯羽叶柄基蛀害伤口常见黏液状分泌物,未木质化的蛀道中黏液状分泌物更多,以至于仅见蛀道而不见虫体;月季和绒毛白蜡蛀害伤口及蛀道均不见分泌物。国槐受害枝内蛀道停止于木质化处,其中虫粪稀疏;月季和绒毛白蜡受害枝内蛀道内充满虫粪,但月季中蛀道可以向基穿过分枝处进入上一级母枝,绒毛白蜡中蛀道方向不定且不能穿过分枝处。国槐受害枝内常常不能剥出蛀虫;月季每条受害枝内只能剥出蛀虫1条,绒毛白蜡受害枝最多可以蛀虫3条。也就是说,国槐蛀虫有迁移为害习性,月季和绒毛白蜡蛀虫则无迁移为害习性。国槐内蛀虫略小,白色略偏褐,头壳褐色,体长<8 mm,胴体圆桶状,剥出后可以爬行,但不甚活跃;月季内蛀虫粪中伸直,白色略偏绿,头壳白色且小于胴体,长约10 mm,胸背隆起,剥出后S形曲伸不甚活跃,头壳部下弯较轻,尾端上翘较重,略近C形;绒毛白蜡蛀虫粪中伸直,白色略偏黄,胸背隆起,头壳白色且小于胴体,体长6~13 mm,腹面压平,腹尾膨大,剥出后S型曲伸,极活跃。解剖镜下观察,国槐蛀虫头尾可见稀疏刚毛,口器处见吐丝;月季和绒毛白蜡蛀虫被体均不见刚毛,口器不见吐丝,但月季蛀虫胴体光泽较淡,尾节明显膨大,口器和尾尖突褐色较重;绒毛白蜡蛀虫胴体光泽明显,尾节膨大不明显,口器和尾尖突褐色较轻。通过上述对比可见,在危害症状、习性和形态方面,绒毛白蜡蛀虫与槐小卷蛾相差悬殊而不同类,与玫瑰茎蜂相似但不同种,无疑属于茎蜂类蛀梢昆虫。

文献调研得知,危害白蜡属植物枝梢的蛀虫曾被误鉴定为白蜡哈氏茎蜂Hartigia viatrix[6-7],2015年魏美才研究鉴定为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9],国内分布较广[7],据报道甘肃也有白蜡外齿茎蜂分布[10]。对比分析,兰州这次发现在绒毛白蜡上的茎蜂危害症状及其幼虫形态与[文献8、10]描述相近,因此极可能就是白蜡外齿茎蜂,白蜡树羽叶青枯或干枯是其明显危害症状[8]。

与绒毛白蜡同园有1株白蜡Fraxinus chinensis,胸径21 cm,树高约12 m,长势良好,北侧紧邻外楼梯。树密多见青枯或干枯羽叶,未发现枯梢,顶芽均正常,多见顶叶脱落,树下多见枯落叶。受害梢中剖得同样白色幼虫。附近段家滩路6株白蜡行道树,胸径均20 cm左右,树高>5 m,长势一般,其中5株见青枯或干枯叶。附近一处绿化小区2株白蜡,2017年截干定植,均基本恢复枝冠,其中1株胸径10 cm,长势良好,发现青枯羽叶;另1株胸径约15 cm,长势较差,未见青枯或干枯叶。张掖路东段有白蜡行道树35株,胸径10~20 cm,树高3~10 m,长势一般,其中29株见青枯或干枯羽叶,6株未见枯叶,路东端几株较矮行道树枯叶较多,甚至可见秃梢。雁东路东西两侧绿化带内白蜡树37株,长势良好,胸径大小不一,其中32株见青枯羽叶,5株未见枯叶。总之,本次共观察绒毛白蜡和白蜡82株,仅13株未见枯叶,69株枝梢均受蛀害,受害株率84%。

绒毛白蜡枝冠观察到一叶青枯,柄基不见蛀入孔,剖开梢茎见虫粪满道,进而在顶芽下方梢茎上见蛀入孔,靠基部一侧剥得幼虫1条。另一侧梢同样剖得1虫。试削去年枝干,又见蛀虫粪道,直至前一年老枝虫道消失。室内解剖观察,去年枝干内的虫道未见幼虫,其间部分枝段髓组织尚存,无疑为老熟蛀虫髓内越冬后羽化出洞。样枝向基一侧髓心见部分虫道从髓内穿过,残余少量髓组织;向顶一侧髓组织尽被虫粪代替,髓壁(木质部)见瘤状组织,蛀孔见根状物伸入髓内。瘤状组织、根状物淡绿色,新鲜,涮去虫粪见瘤状物大致呈列状分布于髓壁,无疑为愈伤组织,估计为今年春季形成。样枝去年枝段长40 cm,基径12 mm,髓宽5 mm,近梢端直径5 mm,髓径3 mm。由此可知,样枝去年枝段向基一侧髓心较宽,幼虫蛀食没有伤及髓壁组织;向端一侧髓心较窄,幼虫蛀食伤及髓壁组织。从这些观察资料可以判定,样枝去年被不止一虫蛀害,但生长正常,今年顺利萌发新梢和侧枝。进而推测,白蜡外齿茎蜂初孵幼虫蛀食未木质化的较细新梢时就会造成枯梢,如果新梢较粗且木质化,则仅仅蛀食髓组织或少量木质部,对新梢生长影响较轻。

综上观察与分析,兰州市白蜡和绒毛白蜡两种园林树木发生茎蜂蛀害新梢,初步判断为白蜡外龄茎蜂,受害株率80%左右,大部分受害树木表现为叶片青枯或干枯,少量新梢光秃,受害枝梢次年一般能正常发芽抽枝。总之,兰州市白蜡和绒毛白蜡两种园林树木受茎蜂危害尚不算严重,但需严密监测虫情,及时防治。

猜你喜欢

蛀食蛀虫白蜡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城市昆虫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
——以蛀食类害虫为例
书香里的“蛀虫”
为什么樱桃不能和梨苹果混种
白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应用研究
白蜡外齿茎蜂防治试验研究
桃园红颈天牛防治方法
对节白蜡盆景欣赏(下)
“牙老大”历险记
切梢小蠹蛀食云南松枝梢行为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