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城关区行道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021-03-30程玲娟王立生

甘肃林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臭椿国槐行道树

程玲娟,王立生

(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绿化管理所,甘肃 兰州 730000)

行道树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架构起一座城市交通经络上的绿色屏障。兰州市城关区行道树约2.14万余株,主要树种为国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柳树Salixspp.、榆树Ulmus pumila等,少数遗留树种如白蜡Fraxinus chinensis、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等被逐渐淘汰。行道树病虫害发病原因复杂,防治方法多样,结合兰州市行道树病虫害发生现状,及近年来病虫害防治措施,对城区行道树的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主要病虫害与症状

1.1 病害

1)锈病

锈病主要发生在树木叶和茎等部位,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或淡黄色小点,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即夏孢子堆,周围有黄色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常造成提早落叶,影响树木生长。在越冬病芽和萌发的幼叶上布满黄色粉堆,嫩芽状。叶背面散生黄粉堆,为病菌的夏孢子堆。主要为害杨树Populusspp.、榆树、柳树、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行道树。城区行道树零星发病,酒泉南路、南滨河中路等栽有梨树Pyrusspp.和海棠Malus spectabilis的游园附近道路上发病较多。因锈病夏季高发,城区内已鲜见栽植其转主寄生的梨树、苹果树等。

2)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树木叶片,严重时会侵染嫩叶、幼芽、嫩梢和花蕾等部位。典型症状是发病时叶背面或两面出现一层白色至灰白色粉状物,抑制叶片光合作用,削弱树势。在发病初期,染病部位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白色粉斑,并略显褪绿,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粉斑迅速扩大,并连接成片使叶片布满白色粉状霉。在发病后期,病叶出现皱缩不平,并向内卷曲,花期明显缩短或花蕾不能正常展开。为害严重时,植株矮小,叶片萎缩干枯,甚至整株死亡。6—9月为发病盛期。主要为害杨树、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国槐、刺槐等行道树。

3)叶斑病

受害寄主叶片上常产生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枯斑,细分为褐斑病、黑斑病、灰斑病、轮纹病等,病斑上着生黑色颗粒状子实体,受害叶片干枯卷缩,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直至死亡。主要为害臭椿、柳树、国槐、栾树等行道树。

4)褐斑病

一般从寄主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5~10 mm,界线分明,易穿孔,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在兰州6—9月为害严重。主要为害分车带中的樱花Cerasus serrulata。

1.2 虫害

1)蚜虫

蚜虫为蚜虫总科的统称,虫体小、种类多、繁殖力强,在兰州发生普遍。其主要通过刺吸式口器为害寄主叶片、嫩茎、新芽、花朵等幼嫩部位,使受害枝叶变形、卷曲、皱缩,生长缓慢,严重时造成大片落叶甚至枯死;同时分泌的蜜露容易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蚜虫还可传播植物病毒病。每年3月开始大量繁殖,4—5月长翅,6月为危害盛期,8月后产卵进行2次为害[1]。主要为害国槐、刺槐、柳树、松树、栾树等行道树。全区多路段行道树均有蚜虫为害。近年来,兰州松大蚜为害严重,主要为害雪松Cedrus deodara,4月中旬若虫开始孵化[2]。

2)蚧壳虫

蚧壳虫为蚧总科的统称,是一类最常见的园林害虫,主要以若虫或雌成虫刺吸寄主枝叶部位进行为害,造成枝叶发黄、畸形、枯萎,甚至枯死,并能诱发煤污病,危害大。该虫繁殖力极强,群集为害,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抗药能力强,防治较为困难。城区分车带及靠近栽有碧桃Amygdalus persica、独杆月季Rosa chinensi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花灌木的路段受害较重,近几年国槐叶片附近嫩梢部位受害严重,容易发展到全树侧枝干。白蜡虽已成为城关区行道树淘汰树种,但个别路段,如正宁路,白蜡蚧壳虫为害仍较严重。在兰州,3月上中旬若虫孵化开始上树,为防治关键期,4月份为盛发期。

3)粉虱

粉虱为粉虱科的统称,主要以成虫、若虫群聚在寄主叶背或嫩枝刺吸汁液为害,造成叶片褪绿变黄、萎蔫、枝梢干枯,甚至死亡。其分泌物易诱发煤污病,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树势。5—9月份为危害盛期,主要为害靠近游园的各行道树国槐、刺槐、栾树等。

4)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

斑衣蜡蝉,兰州人俗称“花大姐”,其成虫、若虫刺吸寄主枝干和叶片汁液,排泄物诱发煤污病,削弱树势,严重时引起茎皮枯裂,甚至死亡。主要为害臭椿。4月份若虫孵化,为防治关键时期。6—8月为成虫危害盛期。

5)叶螨Tetranychidae

常见种类为朱砂叶螨,俗称红蜘蛛,主要以若螨、成螨在寄主叶背刺吸汁液,受害叶片失绿,呈苍白色斑点或斑块,并逐渐变为黄褐色,严重时叶片呈锈褐色,似火烧状;该虫还可传播各种病原体,引起病毒病。主要为害泡桐、法国梧桐,以及分车带中的花灌木等。

6)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

主要蛀食为害臭椿。初孵幼虫先为害皮层,导致被害处的树皮下面形成一小块凹陷,稍大后钻入木质部内为害。幼虫主要蛀食根部和根际处,造成树木衰弱以致死亡。成虫取食顶芽、侧芽或叶柄,很少飞行,善爬行,喜群居为害,为害严重时树干上布满了羽化孔。发现时树干内已被蛀空,被害树易倒伏造成车辆和行人安全隐患。在兰州,4月中旬—5月中旬为幼虫为害期。

2 原因分析

2.1 气候原因

兰州市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0.3 ℃,年均降水量不足400 mm,降水稀少,且各季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有日照充足、蒸发量大、气候干燥等特点。近年来,由于夏季降水增多,温湿度加大,高温高湿下,兰州市城区行道树白粉病发展和蔓延严重,一些树种因锈病频发甚至被淘汰。

2.2 配置原因

1)密植过度

行道树和花灌木的搭配不仅能增加城区道路的立体美感,更能丰富小范围内生境的平面内容,但是密植过度则容易形成阴郁不通风、不透光的小环境,而引发各种病虫害。如中山路国槐因树下密植大叶黄杨、月季等花灌木白粉病发病严重,导致周围行道树上白粉病也发病重;607#国道、南滨河东路路段,叶斑病则多与蚧壳虫、蚜虫等虫害相伴而生,叠加为害,加重病情虫情。

2)园林布局不平衡

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布局需要结合本地气候生境和优势树种,科学合理搭配种植园林植物。如城区白银路行道树主要为臭椿,由于其抗烟尘及有害气体能力强、深根系抗倒伏的特性,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兰州市行道树的首选树种,并被广泛种植。但这也成为斑衣蜡蝉肆虐的根本原因,尽管臭椿已经成为城市绿化种植的淘汰树种。兰州市区的行道树中,臭椿已被其他优势树种取代,但每年该路段的斑衣蜡蝉为害仍然严重。

3)防治措施占比不均衡

兰州市城区行道树病虫害防治措施中,涂白、人工清除病虫残枝叶、人工扑杀、悬挂胶杀板的物理防治措施,以及喷施苏云金杆菌、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占比小。虽然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病虫抗药性、农药残留等问题,但是,化学防治仍然由于其速效、便捷、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主要的防治措施。尤其是病虫害发病严重的6—9月份,各种病虫害集中暴发,结合病情、虫情防治关键时机,进行化学防治能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2.3 防控措施原因

由于行政隶属划归不同,植保工作被分解给不同的单位和部门,造成防控措施缺乏整体性,有效性低下。这给整个城市植保工作的推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没有统一的病虫害预警预报系统,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虫情和病情;二是遇到严重的病虫害不能做到有效地联防联控;三是出现重复施药或者管控盲区等问题。

2.4 防治设施原因

目前,兰州市城关区的农药喷洒还是传统的大罐喷雾车。据有关部门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3]。因此,亟需改进农药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

3 防治

3.1 预防为主

随着绿化需求的增加,引种和调运各类苗木日益频繁,在园林植物苗木引种调运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检疫工作,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加强检疫措施,杜绝将危险性病虫害传入或传出。此外,园林设计是城市绿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决定着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控效果的基础和关键。根据路段设计种植不同种的乔木、灌木或花卉,比如在1条主干道上种植至少2种乔木,3~5种灌木,多种花卉[4]。在城区的麦积山路上行道树主要有柳树和国槐2种,相比较城区其他行道树单一的道路上,病虫害的为害程度明显要轻。

3.2 标本兼治

1)综合防治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喷洒农药的要求越来越多。为了兼顾环保和植保,避免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病虫害抗性等问题,需要园林植保工作在细致合理管护的基础上,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结合起来。

根据病虫害发展规律和为害程度,适时施用化学农药,有效防止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和加剧,抓住最佳防治时期,合理施药。一是合理混配农药、交替施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病虫的抗药性。二是尽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制剂,既能防治病虫害,又不伤害天敌和人畜,保护环境的同时维持生态平衡。将农药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5]。三是改进农药施药技术。建议优化喷洒装备,如采用静电超低量喷雾、炮塔式离心雾化喷雾机等,减少农药浪费,提高喷雾附着率,从而提高农药使用效率,保护环境。

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色性、趋化性等特性,采用人工诱杀、扑杀等方式防治病虫害。如利用蚜虫的趋黄性,悬挂黄色胶板进行捕杀;利用鳞翅目害虫的趋光性,挂黑光灯或白炽灯等诱杀成虫;利用昆虫的不同生长期,在其越冬产卵或结网时进行人工扑杀,减少虫源;利用性诱剂在其交配期,进行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虽然耗时耗力,但灭虫效果明显,而且不伤害天敌,保护环境。如天牛的防治,最有效的仍然是人工钩杀、人工填药、投放天敌的物理手段。

生物防治简单来说就是“以物治物”,其最大优点为绿色环保、维护生态平衡。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持久,效果显著。一旦天敌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就可以长期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无法做到的[3]。通过保护害虫天敌,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如:保护瓢虫来防治蚜虫、啄木鸟防治天牛、苏云金杆菌防治尺蠖、以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等[6-7]。近年来,兰州市在城区主要游园内悬挂捕蝇网诱杀各种蚊蝇起到了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

2)其他措施

建议利用高效便捷的互联网等科技技术,建立全市植保联防联控部门,协调各植保单位和部门,统一调配药剂和防治方案,强化整体防控措施。

4 小结

兰州市城关区行道树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叶斑病和褐斑病4种,主要虫害蚜虫、蚧壳虫、粉虱、斑衣蜡蝉、叶螨和臭椿沟眶象等6种。其原因除了气候因素,还有种植密度过大,树种布局不合理,防治不到位等。为此提出行道树防治策略,首先栽植树种因不同路段要求在设计时要做到科学合理配置,尽量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木调运时加强检疫工作,做到预防为主;其次要兼顾环保和植保,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结合起来;最后,利用高效便捷的互联网等科技技术,建立全市植保联防联控部门,强化整体防控措施。

猜你喜欢

臭椿国槐行道树
国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探讨
香椿与臭椿
行道树
国槐的移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轻度盐碱地两个臭椿品种生长特性和形态特征比较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咏国槐
漫说古代行道树
首善街的国槐